大纲:
综述:简述设计具有民族内涵,与文化密不可分,现代设计的持续不断发展和保持民族独立性必须依赖于对传统的继承。
分述:1、介绍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的内涵
民族的发展历程、人文思想等意识形态对设计风格的塑造
传统文化来源于民族的历史发展
2、 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2.1传统文化对现代民族性设计语言的影响
民族性的设计在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承
举例法国、前卫、创新、贵族、新艺术、装饰艺术、巴黎奥运会
2.2设计作品中的文化认同感构建
设计中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性表达
举例日本、寂静、禅宗文化、现代化、建筑、隈研吾
2.3传统文化对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启发
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角色与价值
举例德国、理性、严谨、乌尔姆、博朗公司、系统性设计
中国设计的特点:文化底蕴深厚、包容性强、天人合一、简朴自然
缺陷:现代设计教育发展较晚、没有系统深入培养设计思维、抄袭现象严重
启示:建立文化自信、从传统中汲取灵感、从设计角度保障民族独立性
总结: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构建了一个民族设计风格与情感表达,面对当前设计逐步走向更加智能化、产品的外观语义彰显民族情感、保障民族特性更为重要
浅析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 对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文化背景与社会现状的角度探究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方向。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对比法展开分析。 结论 得出设计应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核,赋予时代特色,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推动设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设计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活动,就有了设计,有了设计就有了文化。文化的形成过程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设计价值观,对于问题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而各民族由于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同,所塑造的文化背景不同,展现设计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借深入分析以法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设计的民族化特色,论证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以期为中国设计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设计的民族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将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符号、图案、色彩等元素融入设计作品中,以体现该民族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连续性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它包括了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传统文化是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2.1传统文化对民族性设计语言的影响
传统文化塑造了民族的特性,给予设计师强大的文化底蕴和品格塑造,推动设计扎根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创新发展。设计作为一门解决问题的策略性活动,不可避免受到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对于塑造整个民族品格、处理问题的方式起到了巨大作用。
提及法国的设计,不可避免联想到前卫与奢华。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其开幕式首次以开放式的城市空间为舞台展示,并将《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法国经典作品以流动式的方式展示,创新且前卫,展示了开放又奢华的法国风格。这种开放设计思想并非当代设计师首创,早在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便展现其前卫包容的特点。当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师们还在为工业化与手工艺争执不休时,法国的设计师们已经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便利,引导新艺术运动的发展,积极地将现代的工业材料运用到设计实践之中,例如吉马德用钢材为巴黎地铁口所做的设计。而后又引导了极具奢华与现代化浪漫情调的装饰艺术运动,也同样能从十八世纪的洛可可风格中追根溯源。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设计观念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信又开放的民族品格推动着设计能够扎根文化传统却又肆意蓬勃发展,拓宽人的认知范畴,提升设计水准。
2.2民族性设计中的文化认同感构建
设计的民族性特点不仅是文化对于设计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多的是设计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继承性。设计师们将本民族的设计语义融入自身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继承与创新,在设计领域搭建起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用设计的民族性趋势加固文化的基础,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
在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史上,我们可从中感受到设计师对于本国文化的尊重与发展。早期的日本设计受到美国设计的影响较大,不可避免地模仿柯布西耶、赖特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但他们学习到优秀的设计经验时,并没有丢弃自身的文化因素,一味地将美国的现代设计应用于所有的产品与建筑之中。反而走向了改革创新的融合阶段,将优良的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的禅宗思想、自然、寂静、淡雅的理念相融合,发展出属于日本风格的双轨制设计模式。以隈研吾的设计实践为例,作为有着日本本土建筑学院培养又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设计师,他的建筑风格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日本文化中浓厚的禅意。将建筑本身融入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设计扎根于日本的民族文化传统,又推动着日本的文化为更多人所熟知。
在如今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的时代,在设计领域中发展民族特色的风格更加凸显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可,以及文化认同感的构建。
2.3传统文化对于民族性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启示
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进行产品定位和展开模型构建起到思维上的引领和启发作用。传统文化对于设计师思维的构建过程有着深刻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对于产品形式与功能的侧重点上,也同样存在于产品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实施方式。
以德国设计为例,德国人展现的理性、严谨的文化传统很好地展现在工业设计领域。对于理性和严谨的机械美学风格追求可以追溯到包豪斯设计,但真正将其理性克制的装饰、对于细节的仔细推敲完美诠释于产品方面的是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博朗公司。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设计理论方面的最大贡献是系统设计原则,这一原则是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整理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的客观物体置于相当关联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可以说这一设计思维与方法是德意志民族理性、秩序的传统文化在设计领域的鲜明体现。而在博朗公司的设计实践中,对于设计的人体工学、功能和美学的均衡发展,追求形式的简约,产品多用黑白灰等非色调,造型直接了当地反应功能和结构的特点,其实也代表了大多数德国设计的风格特征。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德国传统的功能主义对民族性设计思维和方式的启迪。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于该民族的设计实践具有着明显的引导作用,奠定了设计师应对复杂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德国设计学教授盖尔哈特:中国设计师要自信、自强、自爱。中国设计要立足中国文化,不能盲目学习美国、欧洲、日本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现代设计发展较晚,导致大多数的设计师以抄袭欧美设计来学习经验,这明显不利于设计的民族独立性发展。只有认同本民族的优良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才能合理地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形式,实现快速成长。尤其是如今智能化的发展潮流下,产品的内部空间的黑匣子化,若想传递民族价值与特色更需设计师们对产品外观的深入研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简朴、含蓄、典雅等价值理念合理运用在实践中,彰显中国的设计民族性。
当代设计中,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不仅是身份和历史的象征,也是创新的源泉。设计师应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诠释和融合现代审美,把握设计的尺度,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且符合现代需求的设计作品,以求在国际风格盛行下保持民族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