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对外部事物作用与自然的一种生理反应。诺曼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从生命安全到情感精神追求的上升,与产品中从功能性到愉悦性上升的四个层面相对应与联系,提出了人在情感化中的三个层面,分别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这三个层面体现了人从潜意识里的需求到主动思考的深入。从产品设计来看,通过产品在三个层次中,对于人需求的引导与满足构建了符合人性的,功能与形式与统一的好的设计。
一,感官刺激的本能层
人的本能是对于外部事物的直接反映本能,本人层中设计关注产品最基础的外观和感官体验,通过对产品外形、颜色、材质等的设计。使用户对产品有着感官上的直接反映,激起人在情感思考中对美的本能追求。
因此通过对本能层的设计,如苹果iMac彩色电脑和小米多大实际中的手机外观颜色和材质定制等, 运用主题画C M F个性化服务,从一开始就抓住了用户的眼球,又如设计大师飞利浦-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也是感性思维应用的经典作品,以外星科幻的形态符合人们内心对未来与科幻的想象,比起实用功能,而更倾向于收藏的艺术品,即使价格昂贵而不实用用户也乐于购买,这种直达人心的情感连接也使好设计也成就了好的生意。
二、细节引导的行为层
行为层的设计相比本能层对于外形的雕琢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对产品结构、功能和与人交互的方式探索,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符合其心智模型,顺应了人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达到产品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让人感到方便快捷。在设计中具备一定的理性和逻辑性,使人在使用流程中与产品交互时具有掌控感的情绪满足。
就像诺曼提到的他在芝加哥四季酒店中购得的茶壶,这款罗纳福特斜体茶壶通过将壶体倒放,再将茶叶浸泡,然后再次立起来的过程中,网格过滤茶水的行为通过产品结构的特殊性无意识完成了,轻松而有趣。同样,深泽直人所提出的“无意识设计”也正符合这样的观点,通过对于人与产品的和谐交互方式的研究与探讨,使产品的符合物理逻辑的同时引导人的行为与心理逻辑,产品的易用性也在此体现出来了。
三,认知共鸣的反思层
反思层相较于前两者更关注人的心理需求,与用户的思考与自省相关,从人的本能和潜意识中脱离出来。产品设计在这一层次上更关注人的个人感受、记忆和想法,人的情感需求从无意识转向了有意识的渴求。因而在反思层的设计中,要让产品和用户从文化、社会印记、人与人-社会-环境相结合中找到情感共鸣,从而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使用户融入到产品的叙事中去。
在实际案例中,近几年流行的忙和和博物馆联名文创产品都有所体现,如故宫的猫无语活等文创主题产品在产品与用户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状况,像连击产品变得趣味又亲切,满足了人精神上的愉悦,而不单单是面对功能性为主的冰冷的工业产品。又如纸雕日历,通过一页页的是日历,在一天天过去的同时中间的纸雕慢慢浮现,完整的纸雕对于过去的天数同样也象征着一年的奋斗与褒奖。进一步展开可以发展到思辨设计,产品通过将抽象思维的视觉与叙事的转化,启发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反思。
在当今背景下,产品设计从工业1.0发展到工业4.0,设计对象从关注人的生存到物质再到人的本身,设计方式从物质转向非物质,而人的需求在当今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不再满足于现代主义功能性的产品和简单外观的批量化设计,转而追求生理与心理相协调。因此在未来,情感化设计的趋势会越来越重要。产品的设计目标范围不断拓展与深化,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从形式到功能再到体验。当今的情感化设计从一开始应用于产品本身到如今应用于服务设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虚拟体验、解决数字鸿沟等各个领域,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化,设计的界限也不断模糊。
在此基础上,应用情感化设计也需要学科交叉融合的辅助,设计师需要真实的活在当下,不断地观察和体验,以强烈的同理心去洞察用户的真实诉求。在文化层面,抓住民族文化特色洞察民族情感做好文化叙事;在科技层面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心理学、人体工学、物理学、哲学等方面的不同学科知识在数字化产品中与情感化设计原则结合,提升交互感染力和用户参与度。;在商业化层面,设计运用情感化可以更好地打动消费者,但同时也要注意过度的情感化表达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消费异化。在社会创新层面,要关注当下的重大议题,将情感化设计运用到服务系统化领域,将设计作为战略目标,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