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有什么样的处境,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
随着全球大环境的震荡式影响,复杂性的社会问题更加突出。设计作为问题导向下提出策略化解决方案的活动,承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责任。同时设计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在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导致的设计复杂性,探索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或合作模式的新想法之上,做出大胆的新行动。
设计师从工作室走向“田野”
随着设计伦理的不断发展,设计的对象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人、以用户、再到以社群为中心,面对多样化的群体,设计师的身份发生改变。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用户参与到开放式的协同设计过程之中,而设计师需要发起和支持这些开放式的协同设计,利用他们的设计知识去构思并优化出轮廓清晰、目标明确的设计活动。这就要求设计教育应该让设计师从学校工作室走向“田野”,与非设计师(参与者)共同设计。以同济大学“NICE235”项目为例,将学校实验室搬到社区,利用社区的居民作为社会重要的创新力量,大学、企业、个人、老师共同形成一个社群,与社区充分相融,有意识地引导大学和社区创新力碰撞、交融、协同共创,“自下而上”地激发城市社区创新潜力的全新范式。
社会创新在设计课程中的融合点
社会复杂性问题不断涌现,如饥饿问题、贫穷地区的生计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这些问题往往不以市场为导向、不寻求商业利益,然而它们却属于社会设计的研究范畴。在社会创新新视野下需要设计教育主动寻找融入社会情境思考问题的机会。让院校的课程推动了年轻人进入社区,让社区有了活力,但需要进一步创造更为持久的动力,让青年人回到社区,推动社区的改变和意义的创造。其核心是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商业利益视角转向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民生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目前在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社会问题逐渐复杂化。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设计教育应该注重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整合运用社会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模式、新价值、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