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的是图一的卢浮宫金字塔。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复兴,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但又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定纯粹的净化处理。而卢浮宫金字塔正是新现代主义下的产物,理性又唯美,简洁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卢浮宫金字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其设计师是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用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卢浮宫金字塔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这是贝聿铭一生中最重要的建筑,也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至此成为巴黎的地标。
一. 符号——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卢浮宫金字塔由600多块棱形的基本透明玻璃和金属架构而成,在形态上,与周围古色古香的卢浮宫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玻璃的性质很好地调和、淡化了几何形式的冷漠。在玻璃本身透亮质感的调和下,将自然光引入地下,照耀着卢浮宫的前厅,更像是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当最古老的金字塔符号呈现在眼前时,贝聿铭巧用象征性的设计手法,让观众感到的是一份新生的活力,是建筑未来的力量,这也是建筑能带给人的独特意义。
这种忠实于材料的质感与表现,独具匠心的空间处理,又巧妙地运用了历史符号的象征,使得造型与所处的环境完美的融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设计符号下的反思,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贝聿铭的建筑可以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他更像是通过自己对现有建筑的突破性尝试来让每一个建筑师重新审视迎接21世纪的建筑设计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发展。
二.形式——理性与感性的交织
当美国商业性设计逐渐被利益蒙蔽双眼,高技术风格的建筑越来越缺乏人情味时,贝聿铭用微妙的装饰手法,真正回归到建筑在当前的时代发展下应该所具备的表现力,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坚信流行并不是建筑的初心,要对历史和社会负责。贝聿铭将复杂的设计返璞归真,运用纯粹的几何加上极少主义倾向的处理手法和自然光线照耀在玻璃上与周围“旧巴黎”交相辉映,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像是一场“旧巴黎”与“新巴黎”的对话,赋予了建筑生命力。
当设计的初心越来越离我们而去,我们或许也可以像观望卢浮宫金字塔那样,感受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去寻找答案,重新审视设计之路应该往哪走。反思如何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巧妙地运用象征符号,能在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上,又能感受到创新带给我们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