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我们正处于一个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物联网到虚拟现实,这些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在设计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设计师们接着这些新技术,能够创造出更为智能、个性化和高效的产品与服务。如何在这样一个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新质生产力不断的冲击下,处理好未来人类与技术的关系伦理,以及长期以来存在的人类生存问题,即人和环境的关系的议题,这无疑是当前设计师们亟待解决的挑战。
1.“智能+互联网”时代,跨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助力设计创新。
凯文·凯利认为“学会如何学习”将成为未来从业者的核心能力。从设计史角度看,跨学科合作从未中断。自工业革命开始,技术与艺术设计开始分离,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中心便是设计审美性与机械制造的关系;至乌尔姆学院开始,设计进一步发展,从工艺艺术视角转为科学理性,逐渐引入多学科交叉,例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哲学、生态学等。设计从纯粹的制造模式变为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字时代,设计从物质形态转向非物质形态,计算机的发明和其他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致使设计师所面对的问题不再是机械生产的审美化问题,而是面临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和人类个性化需求,所面临的解决难题更趋复杂化;如今,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层出不穷,设计步入了“智能+互联网”时代,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设计需求,设计师除了要掌握创意思维、概念表达与现代设计工具等基本能力外,还要熟悉产品从开发、研究、设计、制作到销售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人工智能、心理学、伦理学、金融学等多个范畴的知识需要掌握。促进了现时代的设计师们从传统的身份中出走,化身为各行各业的创造者和社会创新者。
2.新质时代,设计的导向性更应该得到体现。
设计师也将进一步由传统设计身份向战略家发展,发挥设计的前瞻性、导向性作用。设计师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解决表面问题,而是深入挖掘用户潜在需求,通过创新设计来引领市场潮流。一方面,设计师需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设计将技术转变为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要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传达给企业经营决策者,设计师应在经营战略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另一方面,设计师作为整体设计工作的一部分,需要自觉地服务于整体,与其他工作者协同创作,这也需要设计师更加具有战略意识。如美学家电品牌Jya的创始人苏俊就是一位设计师。作为一个设计驱动型公司,设计师被赋予了很高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产品从立项、研究、设计、制作到销售的全过程。公司所设计的Jya新光台灯完美体现了公司的设计美学,摒弃传统的复杂结构,追求最极致的设计,将光源塑造于一体成型的灯体中,使得台灯不只是一个照明工具,更是视觉和灵感的延伸,并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3.“后时代”,社会责任感是设计师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赫伯特•西蒙说“所谓设计,就是一系列把现有情境往更好的方向引导的行为。”设计是人类有目的地创新实践活动的先导,处在一个产业链、创新链的源头。任何一个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它的先导和准备就是设计。
当全人类都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我们的家园将变得不适合居住的时候,我们可通过设计,提升人类生存空间应对环境危机的鲁棒性。历史上的很多设计先驱试图用设计重塑人类生存的系统,如帕帕奈克在1970年写了《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提出设计要从鼓励消费到更大视野的人类福祉;麦克唐纳 等在2002年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主张系统地改变线性经济,倡导循环经济;以及同济大学副院长娄永琪提出的“修地球”的经济与可持续设计。
在当代社会,设计师的角色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美学创作或功能性设计,承担着更广泛的社会责任。设计师不仅需要关注个人用户的需求,还必须意识到其设计对环境、社会和全球文化的广泛影响。当代设计师需要以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来引导设计实践,使设计不仅满足市场需求,更关注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和人类福祉。
当代的设计师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中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任务和伦理责任。设计师不仅需要回应市场和用户的社会需求,还需要深入研究社会现实,考虑设计的生态和人文影响,为全人类和环境利益着想。未来,设计师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性能力、社会意识和伦理观念,主动将设计转变为解决全球问题、推动社会公平和促进生态平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