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启示 — 江南大学-许铭纯的回答

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启示

提纲:总:设计本土化是。。设计全球化是。。两者关系给我们启示

分1:全球化导致本土化问题,在同质化下保持民族性(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银行)

2:全球化本质是本土化的交流,要具有交流传播性(考虑语境)(泡泡马特)

3:全球化更推进本土化新的当代性与升华,要创造力(选择,重构,突破)(版本馆)

总:总结,走向中国创造

设计的本土化是指设计中体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或风格特点,设计的全球化是指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设计观念,设计方式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传播与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也一直是设计界普遍关注探讨的问题。而清楚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对于做我们中国设计当今的本土化,有着重要启示。

(一)全球化导致本土化问题,我们要在同质化环境下保持民族性。

在个封闭的社会中,并不存在所谓本土化。正是由全球化所带来统一的价值标准,观念风格,生产方式,使全球范围内出现同质化现象,例如千城一面,千厦一面。而正是由于这种同质化问题,引起我们关注重视本土化问题。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如合同质化的问题下保持我们设计的民族性,独立性,自主性与特殊性,意识到中国设计的身份危机,以民族文化的注入来增强其生命力。而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其一是要学会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形式特色,这是最直观有效的方式。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运用古代中国钱币和汉字 “中” 的形式特征,而相结合,贴切中又带有文化的古典大方与简洁。其二是对传统文化中非物质形态文化的深刻理解,包含人民生活习俗,行为礼仪,哲学思想,道德规范等可以代表中国精神的文化。因此才能做到不牵强附会,而引起本民族的深层共鸣与身份认同。

(二)全球化的本质是各本土化设计间的交流,我们的设计要具有交流传播性。

全球化的本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相互影响,对于设计来说即是对各民族间设计的交流与交融。这样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好的本土化、民族化设计,不仅使本民族认识到其本土性,也使其他民族认识并认可其本土性的优秀,从而甚至受到影响,从而辅助并促进了民族化发展。

而要使其他民族认识,认可、交流而受到影响,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在做到本土化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交流传播性。文化符号与内涵的传播具有有限性,其有限性取决于相应的语境。所以我们除了要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提取文化符号运用于设计,还要研究设计所要适用的不同语境和不同认知方式,文化共鸣,如泡泡玛特,为打开全球市场,会输出具有当地文化元素的 IP 形象与自身企业风格相结合。由此,使我们的本土化设计并非闭门造车的自嗨,而是融入全球化设计,而造成更大的影响力。

(三)全球化更推进本土化新的当代性与升华,我们要在平衡两者中激发选择、重构与突破。

历史上的先民创造了既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的设计文化,而今天的全球化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也将使我们创造属于我们,未来的本土化设计,使曾经的本土性成为如今具有新的当代性的本土性,创造新的文化。

我们要平衡全球化带来的当代性与本土化带来的本土性,就需要我们既有对全球文化交融的吸收,也对本民族文化有着选择、重构、突破的创造力。选择文化中深层次,传递共鸣的内涵,选择适合的场景、人群与需求;重构,将本民族文化进行加重组,制造激发新的创造力;突破,“不破不立”,没有突破就没有创造,对民族文化本土文化进行突破性移用,才能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如中国建筑师王澍,对中国传统园林 “移步换景”“自然山水” 等意趣和窗花、游廊等符号的突破性移用,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与生产模式,建出版书馆等具有新当代性的本土化建筑。

综上所述,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又对立统一。平衡两者,在设计的全球化中做到本土化,在设计的本土化中做到全球化,学会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具有传播力并带有创造力,是 人工智能时代从“中国制造” 走向 “中国创造” 并创造新文化的必经之路。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