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启示 — 江南大学 崔洋的回答

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启示

提纲:总:设计具有社会性与文化性,设计的社会性要求设计应进行多面沟通与学习以促成全球化发展,文化性则要求设计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形成多元化发展。全球化是一个本土多元化的统一体,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分:一:一方面全球化是本土化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另一方面全球化倒逼设计保留本土化特征

三:二者应在不断交往中达到和而不同的默契

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设计师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与制造分离,自给自足的手工艺设计逐渐走向追求价值的商业性设计,手工艺的积累使得设计具有多元性文化,到一定程度后社会属性进一步显现,要求着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并将自己的设计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之中,催生设计全球化的到来。由此看来,全球化是本土文化多元融合下的统一体,“全球化”在不断生成、瓦解和再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本土文化内核为其不断的发展提供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为彼此的发展提供支撑。

一、全球化是设计本土化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经济已进入一个全球化竞争和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设计是本土文化在全球语境下交流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设计观念的变革、对设计的重新定义、设计的跨领域交流、甚至于本土化设计概念的提出,无一不与全球化这一趋势发生关联,在这一趋势下,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盛,全球各文化区的吃、穿、住、用、行日益趋向同一和交融的状态,在开放社会下,西方基督教文明的圣诞节、情人节受到多数国家的喜爱,中国的传统春节也受广大国家所欢迎,全球在特定日期共同庆祝某一节日的到来,正是从本土到全球的表现之一。再观国际中的设计公司,以三星和索尼公司为代表,设计师作为设计文化的传感器,敏锐地捕捉和把握国际市场和需求动向以适应国际市场。如今共享电动车、充电宝、互联网共享信息、大数据智能化,使设计的全球性愈演愈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各地资讯,更便于设计在快速交流中取长补短,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二、全球化倒逼设计保留本土化特征

在互联网技术超越时空把全球化发展到空间高度的同时,全球化也在倒逼设计立足本土化特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必须融入当地到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设计本身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商品,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针对这一点,日本可谓设计本土化的典范,其设计的随身听、MP3等,使之仍不失可读性与包容性,这种迷你简洁型的产品几乎都是由日本首先推出,他们并不追求美国设计的那种豪放,而是扎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求对事物进行足够细致的关注与冥想,以此挖掘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可口可乐瓶的设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针对红色在中国代表如意、吉祥这一特征,中国市面上的可口可乐统一包装为易识别红色,而在阿拉伯国家这种长期生活在沙漠中,渴望草原的特性,则顺理成章地设计为绿色,这种根据本土化特征因地制宜的设计使其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全球人的饮料,由此可见,全球化设计是一个不断本土化的过程的统一体。

三、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在不断交往中达到和而不同的默契

基于此,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拯救”更不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覆盖或征服,而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多元共存——达到“和而不同”,是一种在相互关系中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并存,也可以说,设计文化的本土化是一种在反思和沟通基础上的全球化。以可口可乐的品牌在全球的包装和形象推广为例:中国申奥成功时,可口可乐为此特别推出奥运金罐,并以喜庆的金色和红色作为主调,同时加入天坛、长城等元素和一些运动画面;当中国足球队提前两轮出界入围世界杯,一款全新设计的珍藏版罐装可口可乐也适时面世,从推出“阿福”形象,到新中文标识的横空出现,无不体现可口可乐这一全球品牌融入地方文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售卖策略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美国本土采用“无法抓住这种感觉”为广告语;在日本为“我感受可乐”;意大利则变为“独一无二的感受”…是以当地文化形态作为出发点的本土化设计,也是一种在反思和沟通基础上的全球化。

总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设计师应修身养性,充分认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创造属于自身的设计特色。作为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结晶的中国,我们设计师应更努力地把文化深层次的表达出来,绝不仅仅只是用浅显的符号来诠释中华民族传统,这种本土化与全球化设计的结合要求着我们在吸收外来设计话语资源的同时利用本民族的传统人文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用先进的认知、策略、工具与中国传统人文价值的和谐思想内核结合,从而发展到所谓的“理性超越”状态。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