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一、简述德国设计发展史及其影响
二、德国发展史代表性事件和人物——德意志工业同盟、彼得贝伦斯、格罗皮乌斯、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设计教育、设计兴国、
2.1、德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大众设计——德国工业同盟——标准化——科隆论战:穆特修斯和彼得贝伦斯
2.2、包豪斯教育—设计教育—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3、乌尔姆设计学院——校企合作、跨学科交流、设计多元化发展
三、
设计师秉承设计以人为本
设计技术与艺术有机统一
设计师跨学科多元化发展
可持续设计
正文:
德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对现代设计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其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通过设计教育将技术与艺术进行新的统一,从而为大众生活服务等设计理念仍然适用于当今。
一、德国工业“标准化”体现“为大众生活而服务”的设计理念
大众生活而服务的设计理念起初是由于工艺美术运动的爆发而产生的。德国基于国情战后重建需求,与这一理念的思想不谋而合,随后以彼得贝伦斯为代表有识之士建立了德国工业同盟,其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基础上将机械化生产与大众生活服务的思想相结合,并在经过一场著名的论战“科隆论战”最终推行了机械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快速的提升了德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并迅速引领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就是基于想要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好的产品,从而让设计审美附加在批量化生产上,保证工业生产出的产品不仅是有好看的外观还能够兼具实用价值。其标准化的衡量保证了批量化“质与量”的双重提升,更是充分体现了“为大众生活而服务”的设计理念。
而这一设计理念对往后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埋下巨大伏笔。格罗皮乌斯曾是在彼得贝伦斯设计事务所中任职,他深受这一理念的影响,从而建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目的就是要用设计来解决社会上所面临问题和矛盾来培养设计师。
二、德国设计教育为处理社会问题提供范式
上文提到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基于时代背景是处理工业生产和传统工艺之间矛盾的。他通过开设新学科,将传统工艺匠人与艺术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下培养学生去发现“技术与艺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也是当今设计学科跨部门成为交叉学科的典范。
而后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更是将这种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发挥到了极致,其最为代表的就是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朗公司作为校企合作的典范,至今这样的合作模式仍然适用并在遇到新的社会问题上起着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他也促进了设计向着多元化发展。
三、德国多元化发展促进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在绿色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德国设计师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了绿色设计理念的发展和实践。德国的绿色设计不是一种具体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平衡关系的设计理念,注重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效益,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污染。
而后,在巴巴纳克的著作中《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将设计对象从“以人为本”发展到“人、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设计思辨的跃迁,进而发展成了由绿色设计向更加全面的、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向上发展的可持续性设计发展上。
德国工业设计的启示在于其对功能主义的坚持、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对环境责任的承担。德国设计的历史告诉我们,设计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是技术、功能与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此外,德国的设计教育和设计的创新,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工业设计的重要参考。
总体上,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史强调了设计与技术、经济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德国的设计教育和实践为全球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灵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