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推动下,现代工业设计空前活跃,它被西方企业界认为是一种市场活力。而各个国家在探索工业化的途中不尽相同,但现代设计加速了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特殊意义上都是踏进现代社会的一个进程。
战后初期各国为了发展经济,都开始围绕着设计进行改革以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希望通过设计来促进经济与出口贸易。例如德国延续着自己一贯的严谨理性、讲求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使德国产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新的优异地位;美国的现代设计则围绕着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工业设计职业化;日本在发展本民族特色设计的同时还注重吸收别国优秀成果,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意大利战后正经历重建时期,在设计上提倡“有用的形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功能需求,而形成了意大利出口产品最大的竞争特色。与此相比,韩国的设计当时还只是将纯美术的因素应用于设计产业;中国的设计行业起步较晚,集中体现在中国台湾地区。同时,它们在探索现代设计的过程中,都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特色的设计,都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本国设计。但由于社会背景不同,国家地理文化不同,导致了他们的设计风格、造成的影响和范围都不相同。
首先,由于国情和受战争的影响不同,各国开始发展现代设计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德国作为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在二战前德国工业同盟时期便开始逐步发展,战后以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家用电器公司布劳恩的结合为中心;美国受战争影响较小,并且在战争中通过制造武器和各种军需用品,成为战后获利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早在1929年,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开始了现代主义的进程;日本设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在1945年开始了恢复期的发展,从战后的追随西方很快进步到形成自己的特色,各方面的设计都有重要突破;意大利在战前就有了初步的现代设计发展,在战后重建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意大利风格。而韩国的工业设计始于1960年,在此之前,只是将纯美术的因素应用于产业上;中国的现代设计发展集中体现在中国台湾地区的设计,在1961年年底正式发展工业设计。
其次,在发展现代设计的路途中,各国发展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德国主要以发展设计教育,达到提高德意志民族和西德物质文明总体水准,为振兴战后凋敝的国民经济服务;美国的设计完全是一个私人化的企业行为和单纯的市场经济行为,政府几乎不不主导推动设计。但美国政府对专利、知识产权日益严格的保护,对市场垄断行为的严格控制,给设计发展奠定了一个公平、安全的发展平台,促进了工业设计的发展;日本在发展初期全盘接受欧美设计的成果,同时扬长避短。20世纪80年代确立“设计兴国”战略,在紧随国际设计发展步伐时,也发展了本民族特点的设计风格,传统与现代并行,形成了独具特色且极具禅意的设计风格;意大利则以米兰为设计中心,主要由开明的事业阶层对设计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走着朴实的设计道路。而中国台湾和韩国在发展工业设计时主要通过政府机构和政策来引导设计的发展。
最后,现代设计在各个国家的探索中,都形成了代表各自国家风格符号。德国把理性原则、人机工学原则、功能原则深深植入德国设计,以迪特拉姆斯好的设计10原则、青蛙设计公司为代表;美国大力宣传优良设计,认为简单诚实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以苹果公司、伊姆斯住宅、郁金香椅最具代表;日本通过双轨制的改革,完成工业化进程,成为制造强国,并培养了胜见胜、柳宗理、深泽直人等一系列著名设计师;意大利成为深受世界设计界推崇的“好的设计”,形成了了独具特色的意大利风格,同时意大利的汽车设计也基于严谨的科学测试,表现出独有的浪漫和激情的特征;韩国的设计在企业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成立了例如三星、LG、现代等国际化公司;中国台湾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发展,成为了国际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
综上所诉,每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绽放了属于本国的设计理念,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风格。相比之下,我国的现代设计属于比较落后的阶段,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突破,需要接受其他国家的优秀成果和设计经验,结合本国浓厚的历史底蕴,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