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论述英美等国的波普设计的利弊,谈谈现代中国设计多样化对提升经济 内循环竞争力的意义 1.波普设计的利弊 一战后现代主义设计逐步演变为单调、冷漠的国际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以文丘里的 “少即是烦”率先相抗于密斯的“少即是多”,试图以文脉、隐喻、装饰来消解其所带来的 单调乏味。波普设计作为横跨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桥梁,承前启后,是后 现代主义设计的先导,开创了设计风格的全新面貌,对设计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波普设计消解了设计艺术的高低贵贱,真正做到了设计为大众服务。波普设 计作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之间的关键转折点,开创了艺术设计的新面 貌,打破了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的界限,使艺术设计的形式焕然一新,重返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摒弃了精英立场,站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去考虑设计的人文意涵,不但消解了设计的 精英准则,还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给大众带来了愉悦。波普设计家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 表现设计上的革新、求真并且真正落地实施,从而贴近生活、走向大众。 另一方面,波普设计只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缺乏功能性和宜人性设计的考量。波普 设计的产品对功能性的把握不尽人意,只注重产品的外观,忽视了产品的功能性和宜人性, 在追求感性中迷失了道路而最终走向了极端的形式主义,表现为在造型和结构上造成了许多 与人机工程学的不符,使人们在使用起来容易产生种种的不舒适感,而且生产商们在追求生 产成本的廉价时,往往不想,也不能保持产品的质量,所以难以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 能力,而其商品最终被其他产品所替代,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出局。 2.现代中国设计多样化对提升经济内循环竞争力的意义 波普设计的大众性通过其商品本身属性的消费性,借助大众传播进一步增强,大众的消 费性正是在后现代消费社会语境孕育下产生的。这不仅激发了大众的消费欲望,还使商品与 大众之间的关系从原本的单向性转变为双向性,即在消费社会环境下,商品本身被大众消费, 又反过来促进大众消费。这种促进消费的双向性,使得现代设计变得越发多样化,这对我国 提升经济内循环竞争力有极大的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把握机遇,才能激流勇进,迎头赶上。要想实现中国制 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提升经内济循环竞争力,必须改变设计主导思维与战略。总结当代中 国人的生活习性、行为习惯与情感心理,并通过设计不断向真善美的境界与追求引导。从用 户自身的体验与需求出发,不断迭代与改进产品,多学科、多元化交融并举,将多元化、多 样化设计融入到商品生产中,以达到促进消费发展,提高经济内循环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