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武理-陈思雨
21-武理-陈思雨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63
文章
0
关注者
0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现代性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威廉莫里斯

第二部分:从设计思想(反对机械化/民主思想/设计强调简洁性等)方面简述威廉莫里斯的现代性

第三部分:总结

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他的设计思想体现了其现代性。

一、推崇手工艺,反对机械化

威廉莫里斯明确反对机械化的无审美性粗制滥造的设计,提倡手工艺。他认为人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成为了机械的奴隶,丧失了创造性和艺术性,认为手工制品是诚实的设计,比机械制品更加虔诚更具有艺术性。在他的代表作红屋中使用了大量的手工制品,例如墙纸,家具地毯等。而红屋中设计风格统一的家具设计延续至近,对现代室内外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民主思想

威廉莫里斯始终认为产品的设计是为千万人服务的,而且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工作的过程,同时还强调实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因为产品是人化的自然,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中介。同时他认为艺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设计的民主性反对精英主义设计的理念在当时的时代具有先进性。而这种民主性以人为本,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在后面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

三、简洁与美观相结合

在装饰方面,威廉莫里斯反对维多利亚风格的矫揉造作,强调设计的简洁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美观,这是对后续现代主义思想的重要启迪。一些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如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就受其简洁性的理念影响。

同时威廉莫里斯是手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作为艺术史上第一场艺术运动,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这场运动对后续的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

综上,威廉莫里斯的现代性提现在其民主性的先进思想,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以及反对机械化无审美性的设计方面,这也是威廉莫里斯被称为设计之父的原因。

提纲:

第一部分  阿尔托的设计原则

一、情感化设计:功能/形式

二、民族化,地域化多元化:材料

第二部分:分别阐述:

第三部分:总结:人情化思想是阿尔托理念内核和对我们启示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他认为建筑师的宗旨就是要为人创造舒适的环境,为人服务,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建筑应以解决人情和心理问题为目标。他的建筑设计无论从功能的考虑,形式的构思,材料的运用,还是光影的处理始终围绕着情化设计的理念。而人情化设计的理念导致了他对建筑的民族化、地域化和族多元化的追求,这在他的材料运用上也有体现.

一.人情化设计

1.功能的考虑

阿尔托为使建筑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他反对不合人情的庞大体积"主张大体量建筑化整为零,使其显的小巧玲珑,在空间上创造时通过新题生动的平面和不断变化的空间的良好的光线创造出一种亲切私密的气氛.对功能随完善的不断追求使建筑形式也不断突破.

1.2.形式的构思

阿尔托通过运用光和声热的反应性惨透去改善空间气氛,提高空间物理环境质量和舒适度,如运动用天窗光,多变的高侧窗产生交错折射的抽象光线来丰富感受。以及自由流畅具有动感的波浪形的墙面和天花来吸收噪音,在考虑建筑的形式感同时也考虑到了功能因素。

二、民族性,地域性,多元化追求

人情化设计离不开人们性情和生活环境的关注。阿尔托接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和先进性的同时又追求多元化,民族化,地域化的表达。如在材料上,他主张具有当地特色的材料,他的设计《玛丽亚别墅》建筑内外都使用木材,营造了丰富的视觉感受.他对木材的充分利用和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结合成为举世闻名的"北欧家具"的代表作品。在里奥拉教区中心,芬兰音乐万等作品中还可展现出他设计中表达的芬兰人稳重,务实,坚定和机智的民族特性。

综上,人情化设计是阿尔托设计创造的理念内核,这一理念使他设计中不慕时尚,不受风格流派的桎梏,着眼点直接切入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深刻关注是阿尔托人情化设计和思想给我们最终大的启示。而当今时代高速发展之下,经济的发展带给社会深刻的变革,种种变化引发了人们对建筑和设计提出了更复杂的需求,我们设计创造的起点也要从关注人的需求出发。

一、 设计的发展历程:功能与装饰的关系

设计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史前时代,手工艺时代和工业时代。在石器时代,人们设计出了石器,这大大提高了人们生存和生产效率,设计在此时是具有功能属性的。到了新时期时代,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开始注重审美需求。

在手工艺时代,此时的设计则是装饰服从于功能的,装饰往往具有功能属性。国内出现了陶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而欧洲则诞生了许多中世纪的风格,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例如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装饰运用的饕餮纹,夔纹等纹样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迷信色彩,同时装饰方法采用对称式也是为了服务于祭祀要求和适应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需求。而到了周代,社会强调“礼治“,使周代的青铜器和玉器等装饰纹样主要采用“二方连续”,具有强烈的秩序感。而到了秦汉时期,厚葬之风的兴起,工艺品大多作为明器,用于装饰宫殿和墓室壁面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装饰花纹生动的体现了当时时代生产劳动或墓室主人的生平活动。且中世纪的欧洲,在教皇统治下,神权至上的社会风气,使得哥特式风格的高直尖,和装饰彩绘都具有宗教色彩。而巴洛克风格使用复杂的装饰和曲线雕塑与天主教会反宗教改革运动紧密相关,以此来强化信仰。到了18世纪,社会风格制度的改变使装饰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洛可可风格在装饰上强调轻盈优雅色彩柔和的装饰纹样,体现的是那个时期社会的轻松优雅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装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且装饰是具有功能属性的。这些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不仅体现了当时手工匠人的智慧,也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进入工业时代,现代工业设计逐渐发展形成,受到中世纪风格的熏陶,艺术家开始追求简洁功能为主的设计,设计服务对象的变更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改变催生了许多设计改革和流派的诞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产品单一的功能属性以及不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审美需求,设计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也需要具有审美性。因此18世纪水晶宫博览会粗制烂造的毫无审美性,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引起了众多艺术家的不满,而工艺美术运动为了反对这种形式,在装饰上开始追求自然风格和有机曲线,新艺术运动则继承了这点。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以及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设计原则又明确了形式与功能即装饰与功能的关系,此时的设计产品运用简单的线条,避免了不必要的装饰,设计的装饰语言追求一种普遍适用国际化的特点。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则是具有商业性的,美国的商业设计认为“形式追随市场”,有计划废止制也体现了当时装饰是为了商业服务的,不止为了功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精神也随之改变,以文丘里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提出“少就无聊“,认为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忽略了人的心理和精神追求,在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中装饰也变得更加丰富,开始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精神等更高层次需求。

由此可见,装饰不仅关乎审美,更与文化,情感和社会等方面息息相关。装饰和功能是有机统一的,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二、 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1. 服务设计: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见识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也趋于多元化,服务设计应用而生。服务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2年出版的《服务设计》一书中,服务设计是多领域交融的研究方式,它融合了不同学科里的许多方式和工具,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始终。

例如海底捞,不止提供最基础的餐饮服务,还在此基础上有自取免费水果、饮料和零食,如果是几个朋友一起,服务员会主动送上棋牌等;点餐时,皮筋、手机袋、围裙都已经全部送到手边,饭后还会送上口香糖等,除此之外,海底捞甚至出现了美甲,洗护等服务,将餐饮和各种人性化服务相结合都与服务设计理念密切相关。

2. 可持续设计

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发展,自然环境也被极大的破坏,保护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可持续设计是把设计理念与人、机、环境结合起来,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达到社会和保护自然的目的。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天下无废”可持续包装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100%的饮料包装材料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设计理念。

一、设计发展历程:从史前到当代

在原始社会,人类文字没有诞生前,设计往往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为主,如狩猎、食物储存和住所建设等。在手工艺时代,设计设计和制作主要依赖于工匠的手工艺技能,每件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设计作品常常具有宗教或象征意义,如教堂的建筑和装饰、宗教仪式用品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手工劳动被机械化生产所取代。设计开始重视如何将产品标准化,简化以适应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需求,这促进了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发展,设计开始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达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受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设计更注重经济效益,把设计当成一种商业竞争手段,如美国的商业设计,不追求功能只注重样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设计更多在于关注用户与产品的体验,设计开始注重人的心理,精神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1. 服务设计: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见识越来越多,用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也趋于多元化,服务设计应用而生。服务设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82年出版的《服务设计》一书中,服务设计是多领域交融的研究方式,它融合了不同学科里的许多方式和工具,并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始终。

例如海底捞,不止提供最基础的餐饮服务,还在此基础上有自取免费水果、饮料和零食,如果是几个朋友一起,服务员会主动送上棋牌等;点餐时,皮筋、手机袋、围裙都已经全部送到手边,饭后还会送上口香糖等,除此之外,海底捞甚至出现了美甲,洗护等服务,将餐饮和各种人性化服务相结合都与服务设计理念密切相关。

2. 可持续设计

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发展,自然环境也被极大的破坏,保护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可持续设计是把设计理念与人、机、环境结合起来,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达到社会和保护自然的目的。例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天下无废”可持续包装战略,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100%的饮料包装材料循环利用,体现了可持续设计理念。

三、对装饰的理解

装饰是不仅仅关乎审美,更与功能性、文化、情感和社会等方面息息相关。在中世纪时期装饰是一种宗教的体现,哥特式风格的运用的玻璃彩绘,木雕,石雕工艺,以及巴洛克时期繁复的装饰花纹都体现了当时的宗教文化。装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例如在工业革命前的设计以手工艺为主,装饰也更加精巧繁复,而在工业革命后时代变迁设计风格趋向于现代设计,装饰也变得简洁。

工业设计职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的核心原因是其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强调形式追随市场,设计不在是理想主义者的空谈,而是商业竞争手段,不止具有美学价值,更注重其经济效益。

设计运动虽然最早起源于欧洲,但由于欧洲设计师多是建筑背景出身,强调设计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且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其工业设计职业化进程缓慢,而美国则在战争中相对未受损害,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工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为其工业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欧洲开展的设计运动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强调手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反对机械化生产,但在美国,这一运动逐渐融入了商业化元素,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市场需求。这是由于美国的移民国家性质,设计师并没有文脉包袱,并不反对机械化生产,使其较早实现了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发展了适应大规模机器生产的“美国制造体系”,从而催生了对专业工业设计师的需求。而欧洲的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手工艺传统更为深厚,这影响了设计职业化的进程,这使得美国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

在1933年包豪斯解体后,格罗皮乌斯等设计大师来到美国,带来了现代设计理念。受到包豪斯等设计教育的影响,美国大力发展设计教育,培养设计人才,这为工业设计职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年代美国进入富裕社会,为了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通用汽车公司制定了计划废止制的设计原则。通过不断更新产品的功能,外形款式,以在设计和生产中限定产品的使寿命,从而促进消费这的消费和购买欲望。有计划废止制推动了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商业化。

综上所述,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美国工业设计职业化。

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过程上经历国际主义和乌尔姆设计学院,这一转变过程中,现代主义的理性、功能主义和普遍性逐渐让位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相对主义和文化多样性,其中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文丘里等人,对设计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现代主义主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艺术和设计运动,对建筑,家居,平面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包豪斯学院为代表,在设计上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追求简洁性,功能性,客观性。这种设计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二战后发展为了国际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深受少就是多的影响,也强调形式应服从功能,避免不必要的装饰,追求空间和结构的实用性。但受到美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设计的思想动机上,背离了现代主义的为无产阶级大众服务,而是成为资本主义企业服务的符号与象征,逐渐背离了现代主义,开始以形式为中心。这种纯而又纯的极简形式主义,60年代末70年代初受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反动。而在同时期的乌尔姆设计学院,继承了包豪斯的一些核心理念,如功能主义和理性设计,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乌尔姆学院发展了系统设计方法,强调学院与企业合作,特别是与布劳恩公司的合作,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了现代消费电子产品的设计创新。尽管乌尔姆学院存在时间较短,于1968年关闭,却在同时期对国际主义风格产生了影响,也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些特点,如对历史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阶段,消费主义成为主流,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设计需要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开始兴起。后现代主义一方面继承了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和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则反对现代主义的前篇一律,以浪漫主义,人性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体现出复杂性和多元化趋势。斯特恩曾把后现代主义总结为三点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

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创办人之一,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他创办的包豪斯学校的教育理念包括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和墨守成规,强调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的结合,提倡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融合,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后再德绍开设了构成课,为现代建筑设计奠定了基础。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一,他提出了“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强调通过简化设计元素来达到精致和纯粹的美学效果。这一理念影响了无数建筑师和设计师,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还体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特点,即摒弃地方特色,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建筑风格。

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少就是乏味”的口号,他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如功能性,实用性和简单而明确的特点,而是在努力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其代表作有栗子山别墅。

总的来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变化的过程,涉及到设计理念、材料使用、形式表达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结构

总起:解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分:分别从设计理念,风格和方法上论述两者的异同

总:总结

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世纪初,是对工业化时代和大规模生产的一种回应,强调形式追随功能,倡导简洁实用设计,碾弃过多装饰。而后现代设计兴起于20世纪70至80年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它们在理念、风格和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异同。

相同点:

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对传统价值观和艺术形式的挑战精神,对20世纪艺术,文学和建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首先,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而后现代主义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艺术和社会文化思潮。

现代主义强调形式简化和功能主义,追求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反对过度装饰。而后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和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反对现代主义的千篇一律,以浪漫主义,人性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斯林恩把其主要特征归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奠基人文五里提出“少就是乏味”。而在设计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科技。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和延续性,和个性化自由化。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的理性功能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改造,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和装饰性。

逻辑框架

1. 总:对包豪斯和乌尔姆学院进行名词解释

2. 分: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对现代的设计影响分别阐述其异同

3. 最后总结

包豪斯是起源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时期:魏玛、德绍和柏林,培养了一大批对现代设计有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而乌尔姆学院受其影响,在1953年成立,旨在促进德国设计和工业的现代化,但在继承了包豪斯精神的同时也对此提出了批判和创新。因此,两者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别。

相同处:

在理念传承上,乌尔姆设计学院是为了继承包豪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思现代工业设计会中美学的设计和社会意义。而且在教育模式上,两者都强调设计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包豪斯强调学生应与校企合作,而乌尔姆延续了这一点,让教师和学生与博朗公司密切合作,培养一大批杰出设计师。两者都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方面

不同之处:

首先乌尔姆学院是包豪斯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为新包豪斯,在继承包豪斯的精神同时进行了创新和批判。 

乌尔姆学院在包豪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科学技术在设计教育中的作用,引入了市场学、研究能力、科学与技术等课程,而包豪斯则更侧重于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

同时在包豪斯的基础上,乌尔姆学院逐渐从艺术教育转向了更科学,系统化的设计教育,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通过系统设计使标准化生产和多样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之需,如收音机和家具设计,而包豪斯在产品设计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家具家电设计产品少有探索,。

包豪斯由于纳粹政权镇压于1933年关闭,而乌尔姆学院影响持续到了1968年,在设计教育上形成了独特的乌尔姆模式。

总的来说,乌尔姆学院在继承包豪斯学院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背景和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了适应性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和设计理念。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1, 对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进行名词解释

2, 阐述两者的共同点

3, 阐述两者的不同点——起源地,设计理念,对工业化的态度,艺术风格,影响和传播

4,总结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原因是由于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导致设计产品粗制烂造毫无美感,设计与技术分离。这场运动的契机是由于1851年伦敦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其理论指导为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代表作品有红屋。

而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范围更广泛的设计运动,起源于法国,随后影响荷兰,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纳维亚等国家,是一场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代表作有新艺术之家,地铁风格等

这两场运动的相同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两者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对,旨在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其次两者都是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矫揉造作装饰风格的反对,都追求更自然简洁的装饰风格;而且都受到东方,尤其是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最后都提倡自然主义风格,采用自然中的元素如植物,动物为设计元素。

而两场运动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首先发源的的不同,新艺术运动起源于法国,影响遍及欧洲大陆,英美及亚洲,而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由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的主要影响了美国和英国;其次在设计理念上,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强调有机形态和曲线;而在对工业化的态度上两者虽都反对,但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生产,新艺术运动却试图寻找两者的平衡。 所以工艺美术虽然为后续的设计风格提供了指导,却并没有成为主流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过渡性的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大规模的风格运动,其提倡哥特式和中世纪风格吸收和采纳了日本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了新设计风格,后续又影响了美国芝加哥学派,促使了新艺术运动,但其反对工业化的态度使其没有成为主流风格,本质上也仍是一场装饰运动,更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和对传统风格的复兴,而新艺术运动作为承上启下的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更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和对现代性的探索。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