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涂承轩
江西财经-涂承轩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8
文章
0
关注者
0

设计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与启示

总:文化与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概念以及关系

分:

一、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相辅相成

(1)设计本土化-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条件

(2)设计全球化-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感受到全球化的能量

(3)本土化与全球化有机结合-即保留了本土文化,又借用全球化使本土设计走向全世界

二、我们如何使设计本土化走向全球化

(1)提炼本土化元素增强辨识度,避免同质化-传统文化

(2)以中国的名义设计-使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总: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展望

文化是流动的、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文化作为设计的源泉,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灵感。而设计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将文化通过具象的形式传递给公众。本土化代表着特定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是设计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全球化则体现了跨文化传播与现代性诉求,是设计发展的时代语境。二者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设计在这种文化融合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设计不仅是对本土化的表达,更需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进行跨文化对话。

一、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相辅相成

(1)设计本土化:文化多样性的根基

文化传统是民族智慧和才能的结晶,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和精神源泉。设计本土化源于不同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设计语言与审美体系。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体现在苏州园林的设计精神,旨在追求设计宛如天然造化生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根植于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设计风格,更为全球设计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本土化设计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在保持文化根脉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2)设计全球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已然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设计领域也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特征,各式样的设计风格全方位地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国际主义风格的盛行,其设计语言通过跨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和国际展览的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全球通用"的设计范式。国际主义风格建立了现代设计的通用语言,大幅提升了设计效率,促进了设计理念和方法的跨国传播与创新融合,使得设计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趋于统一。同时也导致了全球城市景观出现惊人的相似性。从纽约到东京,从上海到迪拜,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方正简洁的建筑形体使城市失去了地域特色。设计全球化不应是单一标准的扩张,而应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健康的设计全球化进程应该是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促进不同设计传统的相互借鉴与共同发展。

(3)设计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产品设计,都带有本土化的特色,只有将本土化所蕴含的特殊风格融入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富有本土特色的设计才能登上全球化的国际舞台。日本设计的"双轨制"发展模式是本土化与全球化融合的典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增强了日本在全球文化市场的竞争力。日本设计师积极吸收西方现代设计理念,例如索尼公司,追求全球本土化的发展方向,借以全球化的跳板,走向全世界。又或者是本土化与全球化的有机结合,无印良品的设计融合了日本传统工艺的精髓,同时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迎合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同时,自身的传统设计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双轨并行的发展模式证明了本土化不需要以牺牲全球化为代价,反而可以通过全球化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二、设计本土化走向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1)提炼本土文化元素,增强设计辨识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文化是设计的重要基石,要避免全球化带来的同质化现象,必须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例如中国传统的敦煌壁画中的色彩与纹样,又或者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青花瓷的釉色与造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结构与空间关系等,都是宝贵的设计灵感来源。例如,华为手机的设计团队从宋代美学中汲取“简约而丰富”的灵感,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李宁的“国潮”运动服饰,将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运动时尚相融合,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广泛认可。这些实践表明,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转化,而非简单复制,坚守文化自信,才能创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设计。

(2)以中国的名义设计,打造文化品牌
中国设计要在全球化脱颖而出,必须解决如何兼顾国际市场的普遍性需求和中国特色的独特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视觉设计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祥云”图案的火炬设计、青花瓷系列的颁奖礼服、福娃吉祥物的创作,采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国本土设计手法,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意蕴上看,都代表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中国意识,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巧妙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哪吒2》等动画电影将传统文化重新演绎,在获得口碑的同时点燃了大众对于文化市场的热情,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IP的创新转化能力。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成功,更在国际市场上引发关注,为中国设计赢得了话语权,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

综上所述,本土化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设计发展的基本规律——越是扎根于本土文化深处,越能获得全球性的认同;越是具备全球视野,越能发现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各国在维护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使之与本土文化交融,进而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全球化并非简单的同质化,而是在尊重和包容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都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设计要走向世界,需要在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之间找到平衡点,将传统的造物智慧转化为现代的设计语言,从而在全球设计舞台上发出独特而响亮的声音。这既是中国设计的机遇,也是中国设计的责任与使命。

简述设计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商品附加值

总:商品附加值的定义,设计对商品附加值的作用

分:

(1)树立企业形象

(2)设计本身作为创造附加值的手段提高商品附加值

(3)植入设计中的艺术内涵

总:设计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以及展望

商品的附加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高附加值生产于消费之中,人的消费层次越高,所需的商品附加值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佳的国际集团公司纷纷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视作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设计作为企业创新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通过品牌建设和商品优化推动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设计成功的企业形象提高附加值

企业通过优良的企业形象设计可以创造商品的高附加值,一旦成功树立了名人、名牌、名品等便保证了高附加值的实现。著名企业还常常利用其名牌商品,再设计、开发配套的系列产品。例如苹果公司,乔布斯为苹果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使其超越了普通消费电子产品的定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象征,他特别强调品牌的视觉识别,从logo设计到广告宣传片,都传递出简约、前卫且优雅的调性,吸引了注重品味和细节的消费群体。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对苹果设计哲学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苹果产品能够获得远超同类产品的溢价空间。

(2)设计作为直接手段创造附加值

设计本身作为一种手段能够通过多种路径直接提升商品价值,设计可以通过价值工程优化功能成本比。包豪斯学派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原则,善于采用预制构件和拼装的方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例如瓦西里椅采用钢管新材料,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创造了现代美学价值。设计往往结合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创造新的商品附加值。例如华为三折叠屏手机,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但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占有有利地位,同时还满足了人的第三层个性的消费需求,这种“知”的满足必然提升商品附加值。

(3)植入设计艺术内涵提升附加值

设计的艺术内涵是创造高附加值的永远保证,将艺术审美融入产品设计,使商品从实用品升华为文化符号,是提升附加值的有效方式。日本时尚品牌及设计师三宅一生以其"一块布"的设计哲学,将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他的褶皱系列不仅解决了服装的实用功能,更通过独特的材质处理和空间造型,使服装成为可穿戴的艺术品,使商品获得了极高的艺术附加值。

综上所述,设计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已超越单一产品层面,设计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创新产品形态、注入艺术内涵等多重路径,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设计已从辅助功能升级为核心战略,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些将设计纳入战略核心的企业,将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

包豪斯学院成立于1919年,由著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办而成,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教育学院,在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包豪斯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带来的教育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同样对于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由于时代的限制包豪斯也具有一些局限性,我们需辩证地看待并且从中获取设计教育经验。

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独特的教学制度以及其高质量的理论知识对中国设计教育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几个形态为主的平面、立体、色彩构成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理论,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改变了基础教学的构成法则,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大大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豪斯认为设计不应只满足自身欲望,而是要为生产服务,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包豪斯建立学校与企业界、工业界的广泛联系,使学生体验设计与生产的关联。积极的校企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敏感性,与市场环境变化保持一致,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设计教育只有实现校企结合,加强社会实践教学,才能把握整体设计的发展方向。

包豪斯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的陈旧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想象的、抽象的艺术理论转化为实际的东西,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现如今,很多艺术高校都大力开展工作室,形成了一种工作室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逐渐以项目教学的方法代替了课程教学,对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包豪斯由于历史原因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过于强调理性、功能而造成冷漠的风格,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缺乏人情味,同时由于“先锋派”艺术家在教员中占主导地位,设计上仍带有乌托邦色彩,很少对实际生活进行考察,忽视了人与社会,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这一点警示我们在设计教育中要重视文化内涵以及设计的人情味,强调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在设计中更多地考虑人,同样也要融入自身文化,使得设计具有文化依托。

综上所述,包豪斯为中国设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推动了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同时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现况来改良所参考的设计教育模式,不应当盲目的照搬照抄,只有不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教育改革,才能让我国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蒸蒸日上。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在西方历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运动,他们的发展基于工业革命对传统设计的影响,二者在追求艺术与设计融合提升日常生活美学质量的目标上有共同之处,但它们对工业化风格、设计实践和理念上存在明显区别。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①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对,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对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持有批评的态度,认为这种批量生产方式导致设计质量的下降和艺术性的丧失。

②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提倡艺术家与工匠合作,强调手工制品的价值。

③都受到威廉莫里斯的影响,新艺术运动继承了工艺美术运动对大自然的崇尚,二者皆倾向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以大自然为创作的基本源泉,使用自然元素和有机形态作为装饰和设计的动机,设计上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以及对中世纪风格的热衷。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①工艺美术运动倾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和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来源,,强调简单、朴实无华的设计。而新艺术运动则更加关注流畅的线条和曲线,以及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和简化,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②工艺美术运动提倡手工艺,反对工业化,其运动是对工业化的直接反应,试图通过复兴手工艺来抵抗工业化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则是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注重艺术的创新和形式的探索,同时对机械化生产并不完全抗拒和否定,其主要是对工业化风格的下批量制造的产品丑陋粗劣的反对。

③在思想层面上,工艺美术运动主张设计为大众服务,具有民主性和社会主义色彩,但是工艺美术运动是消极的,是在大工业革命中企图逃避革命洪流的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幻想。而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以及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下一次不成功的设计改革运动,仍然是精英层面的设计。

综上所述,两场运动皆推动了整个时代的进步,是不同时期艺术家和设计师对不同社会背景下问题的探索,两场运动对后续的设计和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在艺术和设计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为什么工艺美术运动能被称为第一个现代设计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大规模的风格运动,理论指导者约翰拉斯金和探索实践者威廉莫里斯为该运动领袖,是西方设计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因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设计水准下降的批评,由此展开技术与艺术之间分离问题的讨论与革新,是现代设计的先导,工艺美术运动能被称为第一个现代设计运动,与其设计理念和影响息息相关。

首先,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生产,这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之间冲突与融合的首次反思。在大机器生产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混乱,技术与艺术分离的情况下,工艺美术运动由此引发思考,在机器发展过程中也应当重视手工艺,技术与艺术应当共同发展,提倡美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强调设计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威廉莫里斯在约翰拉斯金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产品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是设计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进步。

其次,工艺美术运动强调为大众服务,反对为少数权贵服务以及精英主义设计,重新定义艺术与工艺的角色,恢复劳动者的尊严,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为妇女创造机会,出现各种具有意义的设计团体,落实了社会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作为产生设计的起始点和消费对象,将艺术转向服务大众,正如威廉莫里斯所说艺术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更是集体活动的产物,只有依靠大众力量才能创造出不一样的艺术,这种理念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发扬光大。

最后,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的诚实质朴,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反对华而不实的设计,设计师们采用中世纪的淳朴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的良好功能,例如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伯的红屋,一反当时常用的住宅布局,没有表面的粉饰,采用朴实的红砖,具有中世纪建筑的典雅美观,重燃许多对工业化不抱幻想的知识分子的希望。工艺美术运动为后来设计师提供了新的风格参考,提供了与以往设计历史不同的新的尝试典范。

由上述可得,虽然工艺美术运动部分理念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所出入,整体是象牙塔的产品,但是工艺美术运动确实是现代设计史上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为现代美学和艺术设计奠定了基础,催生了后来一系列的设计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当手工业生产不再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而发生的一次变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业阶段转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渡。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设计的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具有设计的优良手工产品主要是提供西方权贵使用和鉴赏的,皇家控制工厂的生产,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繁琐的装饰充满了明显的阶级特征。产品的设计处于两个极端,是因循守旧地抄袭历史上的传统风格,不顾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华而不实,又或者是简单顺应工业生产流程,虽然具有实际作用,但是不顾对使用者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就如同民间日常使用产品,粗糙简陋。

其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开始代替手工劳动,传统劳动结构发生了转变,生产率提高,社会发展快速提升,传统手工业生产不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需求,设计被视为一种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手段,生产与设计开始分离。工业革命的出现也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技术条件,改变传统材料的构成模式,为设计带来了全新发展。当设计环境发生了变化,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成为目的,人们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市场的概念、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埋下了设计是为千万人民服务的种子。

最后,英国为炫耀工业革命的进步,改善公众的审美情趣,以制止对旧有风格的无节制模仿,举办了著名的“水晶宫博览会”,水晶宫整体运用钢铁和玻璃建造,开创了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历史先河,艺术和技术的分离也在这时期集中暴露出来。水晶宫在美学方面虽然失败,但是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引发了现代设计思想的讨论,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刺激了产品设计发展,无疑是一件巨大的工业革命成果的展示品。

由上述可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设计影响意义巨大,不但是农业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分水岭,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也是传统设计走向现代设计的重要标志。

设计的起源

设计一词,既指应用艺术范畴的活动,也指工程技术范畴的活动。设计是人类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渊远流长,当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树枝、骨头和石头打造工具时,设计已经开始起源和萌芽了。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规律,设计的起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设计的萌芽阶段。设计的萌芽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原始人类制作石器已经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人类设计概念便由此萌发。由于人类能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正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运用抽象思维,他们将自然界中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以增强功能性和美观性,同时传递符号和意义,如此人类的创造力和审美力也得以发展和培养。从设计的意义上来说,自从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设计文明便开始萌发了。

② 手工艺设计阶段。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随着新材料的出现,人类的设计活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手工艺设计阶段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工业革命前,经历了中世纪、巴洛克洛可可等不同时期,为贵族服务的繁琐设计正是经典特征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人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手工艺设计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杰作,是当今设计发展的重要源泉。

③ 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使用机械大批量生产各种产品,设计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重塑了产品设计的方式,工程师和设计师开始注重效率、可靠性和实用性,强调设计平等,为大众服务,设计从手工业转向现代化,从装饰主义到考虑功能。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和文化的重大变化,工业设计对现代人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种广泛的物质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 当代设计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创造空间和工具,不断改变着我们的设计方式和应用场景。这个世代的设计是多元化的,有着信息设、数字设计、绿色设计、情感设计、生态设计等设计概念,更加注重人类生活,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跨学科合作和开放式创新也将推动设计领域不断前进。

由上述可得,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至今,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变化发展,当今设计百花齐放离不开历史的发展,我们应当继续创新并传承设计,服务于社会与人民。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