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
202020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1
文章
0
关注者
0

装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区别
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是一个装饰艺术方面的运动,
但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
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
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
并未在美国流行,
大约1928年,
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
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
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
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
它被认为是折衷的,
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
19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
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
欧美的工业设计逐渐走向成熟。
仍然经常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设计运动,
己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
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
纷纷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机械生产,
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
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
进行新的探索,
其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对
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方面的设计,
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
使工业产品更加美化。
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
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
它受到新兴的
现代派美术、俄国芭蕾舞的舞台美术、汽车工业及大众文化等多方面影响,
设计形式呈现多样化,
但仍具有统一风格,
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与光泽;
在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
在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
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
在法国,装饰艺术运动使法国的服饰与首饰设计获得很大发展,
平面设计中的海报和广告设计也达到很高水平。
艾琳格雷(Eileen Gray)的室内和家具设计,
把富有东方情调的豪华装饰材料与结构清晰的钢管家具完美结合。
在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受到
百老汇歌舞、爵士音乐、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影响,
同时受到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和浓厚的商业氛围的影响,
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国装饰风格和追求形式表现的商业设计风格,
它们从纽约开始,
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
并衍生出好莱坞风格。
尤其在建筑、室内、家具、装饰绘画等方面表现突出。
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大厦,
在整体外观、室内、壁画、家具和餐具等方面的设计,
都表现了典型的美国装饰艺术风格。
位于洛杉矶的可口可乐公司大厦,
其建筑设计表现出汽车式的流线型形态。
美国装饰风格20世纪30年代传至欧洲,
使欧洲的装饰艺术风格更加丰富。
在英国,装饰艺术风格始于19世纪20年代末,
突出表现在大型公共场所的室内设计和大众化的商品
(肥皂盒、爽身粉盒等)包装上。
伦敦的克拉里奇饭店的房间、宴会厅、走廊和阳台,
奥迪安电影连锁公司兴建的大量电影院等,
表现出英国装饰艺术风格与好莱坞风格的结合。
装饰艺术运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
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
在20世纪80年代,
重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

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整体上讲,它们是工业设计同一根源上的两条分支,各自沿着自己侧重的方向发展,二者是机器取代手工的工业时代在设计中的两个反映面。它们都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的结果和必然,同时也是对“新艺术”运动的反逆。
联系:“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都主张采用新的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主张采用大量的新的装饰手法使 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 变得 更加自然和华贵。
区别:“装饰艺术”运动所强调正是现代主义反对的主要内容之一,属于不同的设计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两者共同信奉的机械美学在寻找艺术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上表现出各自的个性,装饰艺术在装饰样式和色彩上发现了结合点,现代主义则在功能和实效那里找到了归宿。
②二是两者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即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当时正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而现代主义则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带有一定的左倾性,具有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成分。

包豪斯对中国设计的影响最早是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当然新中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就是工艺美术教育,比如现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导的张道一教授,最早就是从事图案教学和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在1991年版田自秉著《工艺美术概论》一书中,同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豪斯思想影响的痕迹,尽管当时的理解、认识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我们还以外国近代的工艺思潮为例,作为说明。对这种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双重属性的认识,表现为对“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的偏颇。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由于当时正值产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制造的生活用品代替了古老的传统手工生产。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因而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并亲自设计和制作家具、挂毯、壁纸,装潢等。这种工艺思想,没有注意工艺美术和时代结合,和新的生产条件相适应,以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新的需要,侧重于艺术性,而忽视生产性,脱离了时代的步伐,违背了历史规律。因而,只具有感性的认识,显示其偏颇性。和莫里斯形成对比的,是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在德国建立的综合造型学校。早期设在魏玛,1925年遭受纳粹的迫害而迁到德绍,1932年关闭,之后,该校的主要成员纷纷流亡美国,1938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了美国包豪斯。包豪斯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认为在工业十分发达的时代,应当利用科学成果,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合乎功能的新的工艺美。机器产品虽然单调枯燥,但是机器只是工具,我们应当解决机器生产与艺术表现的矛盾,,使设计、生产、经济得到有机的统一。包豪斯的工艺思想,重视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结构的应用,并由现代工业直接创造美学价值,这对工艺美术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结合生活需要,工艺美术新领域的开拓,工艺思维的启迪,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包豪斯工艺思想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并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这种理性的观念,同样也显示其偏颇性。所以,后来又产生与之相对立的重视人性的亲近感和强调个性的多样化的新的工艺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工业设计经过一个短暂的恢复期,在20世纪60年代很快发展起来,主要的推动力量是包豪斯教学成果的余泽以及乌尔姆设计学院所进行的现代设计理论探索和实践。
1953年,原包豪斯毕业生,平面设计大师马克斯·比尔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建立了具有重要影响的乌尔姆设计学院,为战后的德国乃至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被称为“战后的包豪斯”乌尔姆设计学院一开始基本延续了包豪斯的理论学说,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统一。但马尔多纳多接任院长后,乌尔姆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科学型设计人才,主张设计是理性的、科学的、技术的,乌尔姆设计学院逐渐成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学院。
乌尔姆设计学院在艺术设计理论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艺术设计原则,系统艺术设计是指以高度秩序化的艺术设计改变混乱的环境,使其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包豪斯设计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功能主义美学思想,形成战后德国理性主义技术美学思想,建立了科学的系统艺术设计理论,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的设计师。它形成的教育体系和设计观念,至今仍是德国设计理论和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完全把现代设计从以往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坚定地转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从科学技术的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这对于德国乃至世界设计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德国布劳恩公司的合作是设计直接服务于工业的典范。布劳恩公司设计生产了大量优秀的产品,并建立了公司产品设计的原则,即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经济的法则。这种合作的成果,使布劳恩的设计至今仍被看作是优良产品设计的代表和德国文化的成就之一。

1926年,柯西布耶提出新建筑五点即独立基础的柱子架空底层;平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墙无需支撑上层楼板;横向的长窗于两柱之间展开;自由立面,可以独立于主结构。
新建筑五点都是基于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
底层架空:主要层离开地面。独特支柱使一楼挑空
屋顶花园:将花园移往视野最广,湿度最少的屋顶
自由平面:各层墙壁位置端看空间的需求来决定即可
横向长窗:大面开窗,可得到良好的视野
自由立面:由立面来看各个楼层像是个别存在的楼层间不相互影响。
距现代建筑五要素提出已经有很多面,时至今日现代建筑五要素对于我们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并一直延续,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于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也是柯西布耶在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出其的本质规律,这给当代设计师以启迪。

(1)“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这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十几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形式主义运动。

(2)从它产生的背景来看,与1860-1890年左右在英国和美国产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①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
②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
③它们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
④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⑤它们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3)两个运动之间比较,不同的地方是:

英国和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有机建筑理论和草原风格都与美国建筑大师莱特有关。
在莱特进行建筑实践的不同时期,风格几经变化。第一阶段鼎盛于约1900年,草原式住宅表现了它的特征。狭长低矮的建筑,有着宽阔大出檐的缓坡屋顶和连排的窗孔,强调了与场地的水平联系,其代表作有埃里埃森,即他的住宅和学校。
第二阶段试验使用某种新的建筑语言,以几何形为基础,诸如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和弧形。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螺旋形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
第三阶段始于有创新意义的住宅设计,如流水别墅。追求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力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自然界是有机的,故称为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六原则: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栓验标准。 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 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赖特曾经表示喜好用钢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建筑,结构中间是一个树干,深埋在地下,每层楼好像是在树干上长出来一样,层层加上,阳光从上至下穿过天窗进入室内,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觉,日光与月光都有类似的效果。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理论指导是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是威廉·莫里斯。这个运动以英国为中心波及到不少欧美国家,并对后世的现代设计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运动的进步性在于,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新思想,其设计思想和实践创作奠定了设计的基本要素组成,首先提出美与技术的结合,主张艺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这些思想仍然影响着现代的设计。
其局限性表现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认为机械生产是产品丑陋的根源,而以手工作坊代替机械批量生产,这将设计推向工业化的对立面,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现代设计的产生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业革命对产品设计带来了新影响,二是工业设计产品质量的下降引发了设计美学问题的提出。
工业革命对产品设计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产品评价标准的转变。二是设计从制造业中脱离为独立行业。三是新材料的运用拓展了设计的领域。
工业产品质量下降成为引发设计美学的提出的直接导火索。当人类从农业和手工经济到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之际,当人类由手工形态社会跨入到崭新的机器形态社会之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都打上了机器的烙印。这导致人们当时对技术问题的过多关心,而对产品外形的设计和内部功能协调方面表现出一种漠然,因而使得外在装饰设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矛盾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设计美学问题的研究。

工业革命对于设计的影响(提纲)
18世纪下半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形式上看,这场革命表现为生产技术的上的革新,是人类从手工业文明进入机械化文明的开端。在其影响下,设计这一产业逐渐兴起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可简要论述人类工业设计史三阶段和工业革命后设计的发展
2.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
简要介绍论述二三四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哪些新技术新材料以及这些变化对设计的影响
3.着重介绍工业革命对当今设计的影响
可介绍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介绍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4.结论
未来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设计,即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也要注意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什么是设计?
设计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态度和观点,一种规划者的态度观点。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任务是强调设计对象的形状特征,这种特性不仅仅指外貌式样,它首先指结构和功能,它应当从生产者的立场以及使用者的立场出发,使二者统一起来。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