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SASA
GLSASA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7
文章
0
关注者
0

从设计的角度思考,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可以认为老子对形式与功能的看法。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到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设计师就在寻找形式与功能的重心与平衡点,即形式服从功能。而在当下属于工业3.0向工业4.0转型的接口,设计已经从形式单一的物质层面过渡到形式多样的非物质层面,设计研究重点从设计制造转变为设计智造。我们依然可以汲取先人的思想理念,既要对“有”的物质层面的设计注重,又要利用“无”的非物质层面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设计思维也要从单一线程解决问题的维度转变为系统化问题,在面对复杂系统问题时,运用设计思维通过协作式探究,意义构架和形式创新来整合多方面问题,妥善处理有无的关系,最终指导我们系统化的设计。让中国设计从先人的智慧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和“设计自信”的一条路来

在人类设计活动中,不断受到环境、技术等影响。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各类型现实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下多元化也对工业设计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大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数据进行分析,掌握数据复杂性,减了解数据相关性,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就能深度挖掘大众的真实需求。大数据促使设计的发展,推动了设计发展的进程。
首先,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思维。由用户行为习惯形成的大数据快速更新,也让设计师及时更新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这种大数据的结合让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更多的符合用户的需求,服务社会。
其次,大数据改变了消费市场。从文字到图像,然后是综合多媒体,这些都是大数据的产物,他们依赖高速的网络环境和技术的不断迭代,让用户的感官刺激不断升级,用户不在仅仅满足已有的感官刺激,还要求一种新的需求,
最后,大数据改变了设计师的类型。设计师通过对于数据的梳理,决定了设计方向和用户需求。从手工艺时代的造物,到工业4.0时代的用户需求。大众不仅仅要求满足物质的需要,更要求精神的满足。这也不断衍生出新的设计方向,如服务设计、用户体验等。
大数据时代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只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各种资源的整合,工业设计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下中国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中国的设计行业业迎来新的挑战。一方面,希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问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另一方面,又希望快速融入国际文化圈,将中国的“设计自信”融入国际市场。大数据无疑是一大助力,这是大数据时代下工业设计行业面对的新影响,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在设计领域,“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根本理念和标准。而“以人为本”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是在不断演变和延展的,随着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显现出多元的一面。
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是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以人为中心即是以人为本,它是面向人的设计思想,为人的需要而设计。从设计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在自然经济下的手工艺设计,还是在工业化时期的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抑或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它们都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在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设计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生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逐渐成为现代设计的关键
一人为本的设计内涵有三个层次:情感化设计、普适设计、绿色设计。
作为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情感化设计与人性化设计一样,致力于产品设计对人本身的关爱和呵护,在产品设计中全面关注以人文本的设计精神,提高产品的亲和力。情感化设计更注重人们情感上的需求,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幽默新奇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以民为本的普适设计设计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的必然趋势。作为设计师应当更多的为大众设计,为民设计,并能进一步实现全民设计的普及化,以此构建更为和谐的社会。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设计师应当为人类的利益着想,充分利用设计这个手段来引导人类合理的消费,这个利益是长远的、全面的。人类除了面对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之外,甚至还要面对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绿色设计即是基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绿色设计,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绿色设计再此诠释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就提出“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思想,这为中国设计界带来了永恒的指导意义。庄子这种重视人生,热爱生命,追求个体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的思想,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价值。“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作为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哲学命题、美学命题和文化命题,具有深刻的未来学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当我们在回味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他的自然主义观点。他的建筑作品中对曲线应用的极致发挥,他的这种推崇之情,并不是单纯的热爱,而是建立于对大自然的崇敬。
其次,高迪善于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师,他的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中的生态曲线。“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正如高迪所说,设计师们应对自然中的原始素材进行抽象化的提炼,将自然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的结合。
最后,高迪对新的设计风格有着不懈的追求,他继承了他所处时代的传统艺术风格,但又创新发展了新时代风格气息以及具有高迪个人符号化的设计语言。
我们就高迪的设计理念为今后的设计带来几点思考:首先,当我们在回味安东尼·高迪的作品时,不难发现他的自然主义观点。他的建筑作品中对曲线应用的极致发挥,他的这种推崇之情,并不是单纯的热爱,而是建立于对大自然的崇敬。对大自然始终怀揣着敬意,是当代设计师们乃至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该有的一种思想。当设计师的创新应从继承传统和创新符合时代精神的设计方法论和高迪式思维方式的转变下寻求突破,为设计语言的个性化、新时代风格的探索而终其一生孜孜不怠。

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设计之父和设计改革者,不仅引导了本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而且为后期新艺术运动发展拉开了序幕,其设计思想内核为现代设计观念的形成提供了现实意义与理论基础。他的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艺术为大众服务,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劳动的愉悦,实用和美的结合。艺术为大众服务体现了设计的民主原则,真正的艺术应该为大众所共有,而非少数人专享。从投身实用美术到兴办设计公司,向往民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贯穿他的实践始终。莫里斯希望为大众提供好的设计服务,为社会提供真正好的设计,纠正当时设计的矫揉造作。实用和美的结合对于注重实用与经济、美观与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不要在你的房间中放置你不通晓其用途或者感到不美的东西”这是莫里斯对设计必要达到实用和美的统一的黄金律。在他自己居住的“红屋”中正式如此,莫里斯用其设计实践传递了一种科学的设计理念。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强调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即并非相互排斥、顾此失彼。 莫里斯认为“艺术家应该走进生活,艺术应该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只有艺术和技术统一,才能实现功能和美的统-。对于很多东西来说,它的功能性与审关性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很难将其割裂开来。对一个很实用却不美的东西确实很难让人对它产生好感,因为它缺乏赏心悦目的前提,不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的同时也能起悦目的效果:但对于一件很美却不实用的东西,它的华而不实使它除了悦目之外却别无他用,这样的东西它的存在价值就大大打折扣了。只有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才能实现能与美的统一。劳动的愉悦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劳动不应该是麻木、机械的运作,应当是生动鲜活的创造,每个人都有在劳动中获取快乐的权力。莫里斯主张所有人都应该做值得做的、高兴的工作,既不能过分疲劳,也不能过度紧张。在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后,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对人、传统手工艺和文化的认识仍具有启示性。现代设计的发展与完善反复的试炼。莫里斯通过自身的设计实践,向世人传达了他的设计哲学。设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回顾前人,才能更好的反思当下,这是创新发展中国设计和设计教育的必由之路。

“水晶宫博览会对设计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各种思想争论对设计界形成强大冲击。
从国家意识上看,政府引导是英国近代设计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政府和国家公知的引导下,英国设计开始逐渐发展。国家有意从政府层面对设计行业产生指导意见并规划出发展方向,知道水晶宫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得工业设计逐渐从艺术,手工艺中开始突围。
从设计思想上看。水晶宫是机械化,工业化的产物,造成了手工艺与技术的脱离,但我们知道社会进步离不开技术。回溯世界设计,现代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它造成了一种现实社会的冷漠感,呆板、缺乏人情味成为这个时代的印记。理性主义提出设计是技”与“艺”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种理念全今被用在当代中国设计学科建设之中。在设计中引发的平民化,民主化,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极其需要这种设计思想也契合中国一直所推崇的社会主义,为大众设计。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