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山科-徐畅
110-山科-徐畅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3
文章
0
关注者
0

提纲:
分1:现代设计的探索 工艺美术运动
分2:承上启下 新艺术运动
分3:现代设计走向成熟 德意志工作同盟、包豪斯
总结

18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设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手工艺设计逐步转向现代工业设计,工业生产的兴起和设计与制造的分离,引发了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到包豪斯运动对设计发展的讨论。

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初期的探索。十九世纪下半叶,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是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场设计运动。这场设计运动是由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世界上第一次工业产品博览会,由于展出的工业产品粗糙简陋,没有审美趣味,引起设计家们关注与不满。由拉斯金和莫里斯为主的设计师主张“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反对机械化强调手工艺,装饰上主张师法自然,并指出设计要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这场设计运动虽然范围不大,但它对于形式与功能统一的肯定和为大众设计的精神思想都对后世的设计思想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

新艺术运动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是一次影响巨大,内容广泛的形式主义运动,他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大陆上的延续,虽然曲线作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如德国青年风格的彼得·贝伦斯的功能注意倾向和几何形状的偏好等,都表明它有意识摆脱当时流行的新艺术风格,向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新艺术运动是在新旧交替时期的一场重要运动,传统设计接近尾声,现代设计时期即将出现。但是其对曲线的追求和对工业化的反对,使其未能顺应时代潮流。

德意志工作同盟让现代设计开始走向成熟。20世纪初贝伦斯从青年风格运动中分离出来,与穆特修斯等人成立了德意志工作同盟。德意志工作同盟奠定了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基础,确立了工业设计的发展理念。其标准化和批量化的主张影响了格罗皮乌斯、密斯在内的许多设计师,以至于工作同盟对包豪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9年,世界第一所设计学院包豪斯,由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包豪斯在设计教育领域有极大成就外,包豪斯还并不只是一个真空中的纯知识分子的探索,而是一场适应德国当时发展的设计运动。它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比较完整地带你定两个以观念为中心、已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设计体系。创立者格罗皮乌斯强调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了包豪斯风格的形成,并在后来被成为国际主义风格。这也让包豪斯设计学院成为现代主义的摇篮。但其过于注重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里需求,造成形式上的机械呆板。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之后对于设计的探索,从手工艺到工业化,从只为权贵服务到为大众设计,说明设计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逐步发展至今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发展、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这也给当下设计师提出新的要求,与科技结合,创新探索,在未来做出更好的设计。

请简述设计的价值,并进一步阐述设计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提纲:
总:设计的价值是什么
分1:设计与科技结合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分2:设计应服务于大众以人为本
分3:设计应与文化结合,丰富市民生活质量

现代设计被认为是工业革命后的一个概念,但是设计行为却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断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认识、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为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在中国“设计”一词是舶来品。中国的设计学脱胎于工艺美术,但作为有意识的设计实践主要还是从手工艺开始,它在人类农业文明时代创造了大量精美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也铸就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是从生活相关的技艺到艺术与科技为前提的生产,设计导致的“生活价值”的实现,链接了生产、消费、服务等现代生活活动。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当我们通过设计的方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时,设计的价值就由此体现。
首先,设计与科技的结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首次提出工业4.0的概念,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标志着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许多传统行业经历颠覆性变革,将人们从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催生更具创造力的新型产业。所以,现代设计也需要以科技为载体,做到技术与设计的统一,以此来推动社会的进步,适应时代的潮流。现如今的后疫情时代,设计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紧密,人们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设计一方面接受科技的进步,将科技放进人们生活之中,切实地加以应用,赋予意义,创造新的价值。另一方面用合理的创想刺激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并及时地把科技成果更好、更快、更合理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其次,设计应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升市民生活质量。1980年,《人道主义的僭妄》提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潮,成为了一种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设计不可只追逐科学技术或经济效益,也应回归本质,聚焦于现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在中国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当下,为最大限度的消除老龄化群体日常生活困难出现的适老化设计,它们在给予不同群体尊重与关怀,使所有群体都能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再者,设计要与国际潮流和民族传统相融合。2020年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信息的快速流通已造成全球性文化的快速形成,合作、交流、沟通、共赢仍是世界的主旋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这种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极大的联系会更加紧密,这种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极大的考验我们消费产品在创新、设计、智慧、文脉诸多方面的综合品质,通常都说∶"越是传统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设计上的创新可以大大提高民族自信,在大循环背景下的文创产品等国朝设计,也是设计丰富市民生活质量的一大表现。
综上所述,设计与人文生活密切相关,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丰富市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生活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同时,我们也应立足于人们的需求,将设计于时代、生活、经济等紧密联系,站在时代的风口,向后学习,向前展望。

未来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
提纲:
1、 未来设计教育从业者应具备智能化应用能力
2、 未来设计教育工业者应具备跨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
3、 未来设计教育从业者应具备创新和实践教学的能力

工业革命之后,现代主义设计通过标准化,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让大众享受到设计带来的便利,将设计带到千家万户。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给设计带来新的要求和机遇。同时,这也对未来设计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应更专业、更综合、更能学生带来创造力思维,这才能让我国在下一个设计浪潮或工业革命面前走在世界的前列。
首先,未来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与智能化新时代科技结合的能力。2019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影响世界,直到今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新型冠状病毒共存的时代。这使我们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就是人们的工作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线下办公,转入线上办公,王受之教授称现在的时代为“后新冠时代”。这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5G,无一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在“后新冠时代”和新的科技浪潮兴起的时代,面对可能和新冠共存发展的未来局面,需要未来的设计与科技结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以,作为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适应新型智能化时代的能力,才能引领未来设计走向新的高度。
其次,未来设计教育,也应培养多学科综合的全能人才。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产品和设计都相互联系。设计会涉及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产品或项目,设计师需要与各学科交流学习才能创造出更合理、更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所以,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必将是未来设计的趋势所在。
再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我国在目前告诉发展的阶段,在教育中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是推动我国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强调学生的自由创造,反对一味模仿、墨守成规,提出双轨制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观点,至今仍不过时。只有实践与理论并重注重创新,才能在不脱离实际的基础上做出好的设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时代设计,而不是做出许多无用的、复制的设计。

综上所述,未来设计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代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多学科、多方位培养,结合具体实际设计问题,培养设计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设计师。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