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阶段的设计特征:
手工艺阶段是接生存设计之后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温饱与危机的解决,人们追求生活更加舒适的欲望便油然而生,设计也由生存开始转向生活。中国的手工艺阶段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的限制,设计的产品大多是比较简单的生活用品,而其生活用品主要是依靠人们的手工劳动来完成生产,设计出的产品往往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点。这个阶段的产品往往是满足功能需要而出现的。同时,装饰也成为体现设计风格与价值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国的陶器,陶器的发明是氏族社会形成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对自然材料进行加工与改变外形,而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发展,谷物的储藏和饮用水的搬运也促进了新兴容器的发展。比如大口鼓腹小平底钵的庙底沟型陶器。
二、设计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熟悉,因而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例如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商代之前,人们大多是直接用纯铜直接仿制陶器造型来制造青铜器,而造成其体壁较薄,多为平底与尖足;在商代之后,人们开始使用铜与锡制成的合金青铜来制作青铜器,其造型精美,花纹繁复细致。比如饕餮纹、云纹、圆圈纹等等。而汉代的长信宫灯与商后的司母戊鼎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
总的来说,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拥有的设计产生,而设计既反映着每个时代的思想,又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生活方式。中国手工艺阶段的设计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的个性,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以及设计都有很大的启示。
马家窑型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它晚于半坡型、庙底沟型,由出土底层分析可知,它是由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出来的,距今已有约5000年。
其装饰特点十分具有特色:因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举例来说,兰州雁儿湾等处的马家窑型彩陶,装饰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器物里面的装饰,也十分丰满。而兰州黄河北岸王保保城区的马家窑型彩陶,其装饰流行采用大片的网格纹,技法熟练,线条工整,细网格纹和粗线纹形成对比。
艺术特点:
(1)满。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满。
(2)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3)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
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简述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在20世纪60年代,理性主义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这种设计理念并不在意艺术与技术上的结合,而是试图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而设计科学的出现使社会学和技术成了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使得设计产品的设计师不再那么重要。
随着技术开始变得复杂,同时要求设计更加专业化,产品的设计师由一个人转变为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由于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和长期设计政策,使得企业的产品体现出一贯的特色,而这些推动了“无名性”设计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国际上引领潮流的大设计集团来说,“无名性”设计更适于批量生产的物品,例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等。同样,用芬兰设计师弗兰克(K.Frank)的话来说“无名”设计属于批量生产、设计的优点不应该依赖于设计师的名声,而是应该立足于产品本身的优点。
而“无名性”设计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日本居家产品公司“无印良品”的产品。“无印良品”在日语中是无品牌的意思,希望通过简单、直接的设计创造一种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生活。在设计中也不刻意强调自己的个性与特色。这种“无名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装饰艺术运动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次风格独特的设计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风格首先表现在法国的奢侈品上,随后波及到建筑装饰等领域上。装饰艺术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掌握手工艺和设计,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求,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其实质是一场形式主义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具有国际性质的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受埃及等古代装饰风、非洲和南美的原始部落风格等的影响,其风格对各国的建筑也有极深的影响。
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工业化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影响之下,英国设计才开始变革。新材料的使用、大众化是英国装饰艺术风格的显著特征。其建筑上采用简单强烈的色彩和金属色作为装饰的趋向,还有一些富于想象的装饰动机结合。代表有爱奥尼德的克拉里奇旅店、伯纳德的斯特兰宫殿大旅馆等。而波特兰广场上的英国广播公司大厦是兼具装饰艺术和现代主义的高层建筑代表。即采用标准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结构,又具有明显装饰艺术特征。但美国的与其又有所不同,美国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师把现代主义结构方法与装饰艺术运动的装饰手法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风格,强调简单的几何特征,采用曲折线和流线型的结构,使建筑具有时代感,速度感,运动感。美国装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设计作品是由威廉阿伦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其顶部奇特的流线型造型和绚丽的装饰图案是美国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手法的集中体现。1929年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形成了伴随其电影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好莱坞”风格。它主要体现于电影院的建设和装饰上,电影院将大量的想象融入其中,多用富有梦幻的色彩,夸张的方式,大胆应用几何纹、卷草纹、动物纹、以对比强烈、闪亮霓虹灯点缀,形成繁华梦幻的装饰效果。同样,装饰艺术运动对中国建筑也有很深的影响。上海位于东海之滨,是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开辟的租借区之一。正因如此,上海成为对当时城市与建筑影响的主流城市。装饰艺术运动对其影响也可在其建筑外观中不明觉厉。比如,1988年竣工的新锦江饭店,主楼为八角形平面,高43层,裙楼高5层,这座高度为153.6米的建筑,充分体现出了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造型上运用了几何图形八角形,材料是石材、金属、玻璃的混合使用,简单明朗的建筑轮廓,包括顶部的旋转餐厅、裙楼的造型,都渗透着装饰艺术风格的气息。上海金茂大厦,竣工于1999年,塔楼高420.5米。由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规划,整个建筑体现出很强的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其建筑与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美国广播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等,在装饰风格上都有几分相似,包括其几何的外观、对称的结构、富于变化的建筑轮廓、放射性的线条、注重还原材料真实的颜色,这些都在金茂大厦的外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装饰艺术运动不仅是一场单纯的艺术运动或是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工业革命后,设计界全然机械化的理念,让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种枯燥、冷漠的氛围。特别是在建筑领域,过度的强调功能而忽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而装饰艺术运动的产生,重新把世界拉回到了人文主义的关怀中,对各国及当代的建筑领域影响深远。
美国现代设计
1.反精英主义:美国在文化上与欧洲的精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美国没有欧洲那种深厚的手工艺传统,推行欧洲式的精英设计史比较困难的。
2.多元风格,反对设计上的单一风格弊端。由于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人口复杂,没有一种特别的民主特征可以成为国家的基本设计风格依据的,折衷主义于是就成为十分普遍的设计动机。
3.高度商业化的:美国的设计师都集中于市场竞争,如何通过设计使企业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是他们主要关心的,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设计趋于实用化、商业化。
特点:实用主义、折衷主义、商业主义、多元化、非精英主义、平面设计上的幽默性、对于世界流行风格的随波逐流的特点。
德国现代设计:
特点:设计考究、功能性强、产品的高质量反映了工业生产技术的完善和精湛,产品不但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而且一目了然。
发展:(1)穆特休斯倡导的“德国工业联盟”、格罗皮乌斯创立的包豪斯等进行的现代主义的理论探讨和实践,为现代设计艺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为现代设计思想的传播准备了条件。这种思想从德国传播到美国,从美国走向世界。
(2)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以及它和布劳恩公司的成功合作,把包豪斯的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并大力推行“系统设计”思想。德国产品到处体现着新理性主义、新功能主义、极少主义的特征,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
意大利现代设计:
特征:①既具有现代主义特征,又有意大利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②既有高度理性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和人情味的“意大利文化”的设计风格;③鲜明的民族特色,且民族特征与个人表现的统一;④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运动:①理性主义运动②诺瓦西托运动③反设计运动(激进设计)
代表人物:吉奥·庞蒂(《Doums》)
日本现代设计
特点: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高度敏感性;通俗文化、波普色彩的设计(浮世绘);微型化; 极其简练。
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传统设计——这是基本基于日本传统的民族美学的、宗教的、讲究信仰的、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现代设计——与日本人民的现代生活方式相关,并为日本出口贸易服务。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芬兰、丹麦、瑞典)
特征:①注重现代与传统、机械化与手工艺、理性主义与人情味的巧妙结合(三个结合);②风格简朴、典雅、明快;③合理运用自然材料并突出材料自身的特点;④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⑤既强调产品的高度理性主义的实用性,又在其设计中注入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温情脉脉的情调,开创了一种经典的现代设计风格,取得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平衡点。
(1)芬兰
①特点:芬兰的家具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简单明确性和传统的美感,是现代化与传统结合的典范。芬兰的纺织品设计也以其独特的大胆、强烈色彩特征享誉世界。
②代表人物:
a.阿尔瓦·阿图(木茶几、玻璃花瓶)
(2)丹麦
①特点:兼具现代简单明快的特征和传统风格,是现代风格和传统功能的结合。
②代表人物:
a.博格·摩根森(采用非洲装饰艺术特征设计,对于比较高的鉴赏品味的消费者很适合)
b.汉斯·华格纳( 1949年设计的“维什邦椅子”)
(3)瑞典
特点:瑞典设计强调功能主义,在坚持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同时,讲究传统技艺和自然材料的运用,追求设计中的人性化,注重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形成了富有独特魅力的以人为中心的功能主义设计风格,便于大批量生产。
极简主义上个世纪60年代,在二战后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
在包豪斯运动的影响下,极简主义开始出现。包豪斯建筑学派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个概念便是极简主义的原点。在视觉上来讲它是受到了几何学图形和抽象风格的启发,主张以物自身最原始的形态展现作为表现方式随后作为一种风格的修辞而盛行至今。著名建筑大师密斯 · 凡德罗说的一句【Less is more】清楚地阐明了极简主义的基本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真正的极简艺术才开始蓬勃发展,并开始多元化到许多学科。需要注意的是极简主义并不完全等于简约主义但简约却是极简主义的核心。
《Doums》杂志是由吉奥.庞蒂于1928年一月在意大利米兰创刊,是一本著名的建筑和设计杂志。
该杂志始终以敏锐的视角,客观、及时、全面地报道全球建筑、设计及艺术动态,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充满活力的内容为特色,在78年的发展历程中,对国际建筑、设计及艺术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专业杂志之一。
同时,不断调整主题、栏目、版式等,从而始终保持其活力和前瞻性;它的发展也同时折射出整个人类社会与文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变迁,记录了城市、建筑、设计、艺术、文化中最深刻、最有力的那些思想和作品。
1895年身为出版商和艺术经纪人的西格佛里德.宾在巴黎普罗旺斯开办了一家名为“新艺术之家”的画廊,并出资支持多位重要的设计家从事新艺术风格。他对日本艺术和手工艺非常着迷,并深受其影响。在1888年,宾出版了一本杂志《日本艺术》,宣传他热爱的日本艺术和工艺美术。
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他展示了他代理的家具、艺术挂毯和一些其他艺术品。这些作品强调“回到自然去”,刻意强调有机形态,模仿植物的心态和纹样,取消直线。这次的展览非常成功,令他的画廊声名日隆,影响遍及欧洲、美国和远东地区,“新艺术”这个名称也不胫而走。
问 人机工程学第4课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