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江大-周泓敏
66-江大-周泓敏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23
文章
0
关注者
1

第一部分,总诉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共性与区别。
第二部分,共性:都是借鉴他国经验发展自己设计;结合历史地理政治背景以及人与事件考虑。区别:设计特点不同,结合设计史角度补充。举人物和设计产品的例子。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德国设计流行于20世纪初,包豪斯提出功能主义为主的思想,最先开始现代主义设计,并以此开启了后续现代主义的新时代。日本设计流行于21世纪,以极简风格为主,其也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产品接近自然,体现了日本文化特点。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共性是两者都是经历了模仿再到发展自己设计的过程;而德国设计更注重功能主义和理性设计,日本采用双轨制传统与现代设计共同发展。
相同之处:
首先,德国和日本的设计互相吸取他国的风格特点,又共同作用于现代主义设计。在新艺术运动后,德国设计师穆特修斯为了寻找一条属于本国的设计道路,他赴英国向威廉莫里斯学习考察,将英国的标准化生产带回并运用在德国,自此开启了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道路。德国的设计还受到当时日本的“禅”道简约美感的启发。而日本设计也十分擅长学习他国优秀文化,为了能够使日本快速发展起来,设计师战后在经济方面学习美国的计划性废止制,而设计方向学习德国的功能主义。其中丹下健三,安藤忠雄等人就以柯布西耶思想主张为导向,结合本国发展出了日本的现代设计。其次,正因为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都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都同样影响了德国和日本设计。两者所设计的建筑或者产品在表现上都以“简约”的形式呈现,对设计的风格以功能出发,舍弃繁琐装饰。
不同之处:
设计背景来看:德国设计在18世纪前还是以哥特风格和自然主义为主,追崇欧洲传统的装饰设计和复古潮流。在青春运动期间,德国因对于机器和技术发展的追求,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后来建立的包豪斯校舍,创建人格罗皮乌斯等设计师也是秉承着民主思想和理性主义,才开始了现代功能主义设计。而日本设计最早受中国文化影响,从中国儒道佛的思想发展出“禅”宗文化,以及受到宋代瓷器“简”的影响继而发展出“简约”风格。后面日本设计受到德国的现代主义影响,并与自身文化融合。
设计特点来看:德国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开端,主要以功能主义发展为主,其生产设计也基本为工业技术模式。而日本秉持双轨制设计发展:一条以民族文化风格为主,保持部分手工业特点,同时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生产出许多性能优秀的产品。
思想观念来看: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虽同为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但其“简约”的思想内核却不同。德国常年较为寒冷,导致德国人擅长理性思考的习惯和严谨处事的态度。所以德国设计更偏重理性主义,强调机器生产制造和结构的简洁表现,设计以科技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德国会馆。而日本是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大部分地形为山地丘陵,所以日本设计更注重简约,设计产品往往小而精。而日本设计的“简约”更多是“简素”的体现,它是设计者主观将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去除,但同时增添了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和人情味,例如深泽直人的凹槽雨伞。在建筑设计中,日本多运用“灰空间”,将空间使用和外界留下了一种“空”白的意味,这也体现了其简素思想。
总而言之,无论是德国设计还是日本设计,它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风格内涵都为现代的设计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想要长远发展下去,需要注重自身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既保持民族性又紧跟时代步伐,走自己的特色路线。

德国设计流行于20世纪初,包豪斯提出功能主义为主的思想,最先开始现代主义设计,并以此开启了后续现代主义的新时代。日本设计流行于21世纪,以极简风格为主,其也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产品接近自然,体现了日本文化特点。
相同之处:
首先,德国和日本的设计互相吸取彼此的风格特点,又共同作用于现代主义设计。在新艺术运动后,德国的贝伦斯等设计师受到当时日本的“禅”道简约美感的启发。而日本设计也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下,继续发展其设计。其次,正因为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都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下形成的,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都同样适用在德国和日本设计当中。两者所设计的建筑或者产品在表现上都以“简约”的形式呈现,对设计的风格以功能出发,舍弃繁琐装饰。
不同之处:
设计背景来看:德国设计在18世纪前还是以哥特风格和自然主义为主,追崇欧洲传统的装饰设计和复古潮流。在青春运动期间,德国因对于机器和技术发展的追求和对日本东方风格的影响,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从而开始德国的现代设计。而日本设计最早受中国文化影响,从中国儒道佛中自然无为的思想发展出“禅”宗文化,以及受到宋代瓷器“简”的影响继而发展出“简约”风格。
设计特点来看:德国设计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开端,主要以功能主义发展为主,其生产设计也基本为工业技术模式。而日本秉持双轨制设计发展:一条以民族文化风格为主,保持部分手工业特点,同时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生产出许多性能优秀的产品。
思想观念来看: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虽同为现代主义设计代表,但其“简约”的思想内核却不同。德国设计更偏重理性主义,强调机器生产制造和结构的简洁表现,是将设计以科技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德国会馆。而日本设计的“简约”更多是“简素”的体现,它是设计者主观将不必要的复杂设计去除,但同时增添了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和人情味,例如深泽直人的凹槽雨伞。
总而言之,无论是德国设计还是日本设计,它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风格内涵都为现代的设计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种为摆脱折衷主义的束缚以功能为主,形式为辅的设计流派。(是什么)它主要在建筑中影响较为广泛,设计上多为钢铁玻璃等新材料,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立面简洁大方,突破传统装饰的繁杂,为后来的功能主义设计等产生及重大影响。(特征)在英国水晶宫展览中,美国工业最先带来了这种简洁结构风格的产品,之后便加速了工业化和设计的结合的进程。芝加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建筑,这给美国建立新建筑风格提供了条件。(背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为沙利文,他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理论,奠定了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基础。沙利文设计了芝加哥代表建筑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他的思想也影响到建筑师莱特,莱特认为建筑的功能、结构、装饰与环境应融为一体,这为后来的草原派住宅设计提供了设计灵感。(代表人物及作品)但芝加哥学派对于机器只是简单的形式欣赏,并没有认同机械化生产在未来建筑和产品设计的重要革新,这一点来说是其学派思想的局限。(评价)总的来讲,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功能为主概念,为工业化设计发展和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实践方向。(意义)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种为摆脱折衷主义的束缚以功能为主,形式为辅的设计流派。(是什么)它主要在建筑中影响较为广泛,设计上多为钢铁玻璃等新材料,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立面简洁大方,突破传统装饰的繁杂。(特征)在英国水晶宫展览中,美国工业最先带来了这种简洁结构风格的产品。随后,因芝加哥大火导致全城建筑新建,工业快速发展也同时促使了芝加哥学派的开始。(背景)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为沙利文,他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理论,设计了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代表人物及作品)总的来讲,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功能为主概念,为工业化设计发展和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提供了实践方向。(意义)

欧洲手工艺分为古埃及、古希腊罗马,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18世纪洛可可风格。整体上看,欧洲手工艺设计风格一直循环往复,呈螺旋上升趋势,繁简风格不断吸收交替。
1.古埃及时期,人们崇尚自然神灵,所以信奉原始拜物教,从而建立许多壮观伟大的建筑。例如:古埃及吉萨金字塔,四方锥体结构,高146.6m,其中有多个假墓室和一个真正的墓室以确保法老得以实现永生。古埃及建筑还有许多狮身人面像和羊首等雕塑代表对自然神和死亡的尊重。古埃及家具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前后方向一致的兽型腿,后期家具加入靠背设计。
2.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为了装饰建筑,许多不同柱式产生。例如:多利克,爱奥尼和柯林斯柱式。这三种不同柱式依据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结构和特征设计柱头、柱身和柱杵。还有古希腊的陶器和家具都有明显的纹样和风格。这时期的建筑和家具设计更关注人的尺寸和整体的比例关系。
3.欧洲中世纪时期盛行基督教,流行哥特式教堂建筑,教会权利高于皇权,所以将许多人的思想禁锢在其统治之下。比较著名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双塔在建筑西立面,其态势向上延伸,整体建筑高尖直。这时期的家具也受哥特风格影响,都有高直式特点。
4.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思想文化开始解放,设计也开始进一步发展。从16世纪开始,巴洛克风格开始流行,浪漫主义时代来临。意大利受天主教影响较深,巴洛克式教堂建筑因体现其庄严感设计装饰较为奢华浮夸:建筑立面有许多横断山花和双柱装饰。
5.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期,洛可可风格逐渐成为主流。洛可可较为女性奢靡娇柔的贵族风格影响其建筑家具各个领域。例如用粉绿色等色彩装饰家具,对某些家具镀金处理等。
综上所述,欧洲手工艺不同阶段都有其独特风格特点,其一直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动态变化,但设计任是围绕着贵族进行,复杂多变的风格也为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主义奠定基础。

随着生存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手工艺设计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中国手工艺阶段的设计为以下两个特征:设计产品从简单的生活用品向手工艺品发展;设计开始一体化,设计生产销售统一起来。此时设计逐渐摆脱生存设计的限制,设计者能更好的了解消费者和使用者的需求,所以设计具有个人风格和人情功能特点。
中国手工艺阶段分为陶器,青铜,瓷器,家具四个方面。
在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处找寻到中国陶器出现的迹象。陶器是早期人对自然材料的加工,通过对火的使用,陶器成为人改变天然物的开端。陶器是用土等材料进行烘烤、压模等技术,将花式纹样赋予其装饰,其中彩陶较为出名。例如半坡型陶器和马家窑陶器。
青铜器源于中国商周时期,利用铜和锡熔铸成特定的器具以陈放或祭祀使用。铜为古代最早使用的冶炼金属,自此化学改造的手工艺品开始出现在简单的生活用品中。例如较好的工艺品:汉代的长信明灯,它将灯具利用铜打造成人形模样,手中提着灯座里水可以吸收灯烟,达到环保清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遮光板,改变照射的方向和强度。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瓷器最早在商代出现,在宋代成为巅峰时期。它的外观吸取了传统自然元素,颜色较为淡雅细腻,著名的青花瓷以白和青色为主。瓷器在历史上曾输出到欧洲,成为贵族所喜爱的手工艺品,为中西方艺术产品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例如最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哥窑、汝窑、官窑、定窑、钧窑。
中国家具种类不多,其发展在明代到达顶峰。在当时,园林景观建筑的兴盛影响到了室内家具的设计;郑和下西洋沟通东西方,将其特殊木材料也运输到中国,使家具设计进一步发展;明代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手工艺也大为提高。故明代家具具有:精、简、厚、雅的四个特点。明代家具设计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也受四个设计方面因素影响:设计意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简洁大方又有人情味;设计材料,木质纹理和质感都很好体现了明代家具沉稳和内敛的气质;设计结构,明代家具运用榫卯结构,体现其独特风格;设计工艺,明代家具重视比例和尺寸设计,力求在细节处体现家具的整体美。

生存设计是在设计萌芽阶段,起于原始社会人们在危险情况下,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和食物补充所必须进行得设计。设计关乎人的生死与否,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生存设计都是成功的。这种创造性的生存设计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和设计工具,适应并改造自然的开始,为人类未来手工业和科技发展奠定基础,也是人和其他动物发生根本改变的起点。典型例子如格陵兰人的兽皮筏和澳大利亚人的回旋镖。

装饰艺术运动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一场以奢华昂贵为装饰特点的运动,它与现代主义同时段发生,受到机械化影响故支持机器生产。

装饰艺术一词来源于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览,其运动从1920年兴起-1930年左右结束。装饰艺术将工业革命之前的传统装饰艺术设计形式和现代主义设计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对于设计史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20世纪初,装饰艺术运动受到了工业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提倡恢复手工业和自然装饰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自然主义喜欢植物的原始风格,同时借鉴了古埃及的装饰以及东方和古典艺术风格。例如一些该时期建筑外立面运用金字塔设计元素:阶梯向上延伸态势。同时,装饰艺术运动还接受将工业革命的改革,对机器生产抱有开放性态度。将现代主义设计和装饰艺术风格结合在一起,也给现代主义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装饰艺术设计结合上述两者特点。它拥有简洁的几何外形,多为长方形体块结构加以曲线要素生动起来。但它也有强烈的装饰性,彩绘也运用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以此突出古埃及风格特点。材质上装饰艺术运动吸取较多东方元素,木皮,丝绸,青铜等也成为主要材质。

装饰艺术运动衍生出舞台设计,爵士乐。当时很多产品设计,美国好莱坞影视等都受到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影响,这种风格还发展到了平面设计上。装饰艺术运动还衍生出汽车中独特的流线型风格。其曲线型外结构具有动感,强调速度的特点。流线型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未来设计生活的向往和美好追求。

装饰艺术运动卡在设计历史的节点处,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衔接点。它结合了现代技术和传统装饰的一些元素,同时将东西方文化艺术都汇合在一起,是一次新的尝试。装饰艺术运动多元的设计风格对后来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因为它本质还是为上层社会阶级所服务和设计的,所以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并没有延续下去。最终历史发展由现代主义设计继续书写。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