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爱玛
Emma爱玛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27
文章
0
关注者
1

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句通顺,加油~

1、论点:从座椅的设计史中窥探设计历史的变迁。

2、分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座椅代表设计(结合经典设计史案例)

瓦里西椅(现代主义);

潘顿椅(有机现代主义);

sacco椅(后现代主义);

3、设计风格如何创新

正文:

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发明使人们进入蒸汽时代,带来了设计与制造的分离,同时也带来了技术与艺术的分离,由此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人们开始寻求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气的大规模运用,工业生产的新模式为机器美学、现代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20世纪后半叶,人们进入工业3.0——信息化时代,电脑的发明和编程技术的发展延伸了人们的脑力,设计向着多元化并存的趋势发展。现在,人们正处于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转变之中,设计从“物”转向“人”,从物质转向非物质。

在整个设计史的洪流中,座椅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能够具体反映出各个设计时期的风格、理念变化。

1、瓦里西椅的设计史

瓦里西椅是由设计师马歇尔.布劳耶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皮革椅,开创了现代家具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兴起。现代主义提倡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喜欢使用简洁的、几何化的造型,减少多余的装饰,赞颂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模式,提倡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正是在这样的思潮背景下,诞生了瓦里西椅——这件在当时堪称前卫的设计作品。它创造性地运用了钢管、皮革等新材料来制作椅子,为现代家具的设计奠定了基础。从中也可以看出现代主义简约、理性的风格特征。

2、潘顿椅的设计史

潘顿是由丹麦的设计师潘顿设计的,这把椅子采用了一次模压成型的新技术,造型流畅大气,具有强烈的雕塑感,色彩艳丽,至今仍享有盛誉。潘顿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彼时北欧五国正兴起有机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继承了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设计原则,但在此基础上,更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强调设计要有人情味,并且很好地结合了现代主义与斯堪的纳维亚的传统设计,保留了民族性。潘顿椅同样属于有机现代主义的设计,它运用鲜艳的色彩、流畅的曲线造型,整体简洁优雅又不失温度。表现了在现代主义盛行之后,设计师们对不同设计风格的探索。

3、sacco豆袋椅的设计史

sacco豆袋椅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品,它用黑色皮革或纤维布袋做成袋子,填充聚苯乙烯颗粒制成。后现代主义兴起于现代主义运动之后,是为了反抗现代主义千篇一律、冷漠严肃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提出“少即是乏味”,对抗现代主义的“少就是多”,它呈现出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反对设计上的束缚。这个时期的设计产品造型常常不规则,色彩鲜艳亮丽,与国际主义风格大相径庭,sacco豆袋椅创造性利用颗粒填充的方式,不同于传统座椅,它没有固定形状,随使用者的姿势变化而变化,但其实用程度还有待商榷,其本质上还是一件形式主义设计。

即使是一把小小的椅子,我们也可以它的演变中管窥设计史的发展,从中感受到一批又一批对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的探索,这也为我们进行设计创新提供了历史借鉴。

结合设计史,简述当代世界设计的现状与前景,并提出建议。

当代世界设计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多元化并存、以人文本的设计趋向、与新技术紧密结合,其前景指向可持续性设计。

当代设计最为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多元化设计风格的并存和融合。这种融合和并存的状态有时看上去是互为矛盾得到,甚至对立的,例如高技术风格和过渡高技术风格,但是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理念,那就是以更为符合人的精神需求、改善人的生活方式为目的。

围绕“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产生了无障碍设计、情感设计、全设计、包容性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思想。无论是为残障人士专门设计的无障碍设计,还是不刻意区别普通人与失能者的全设计,它们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人”服务,把“人”作为设计的对象。从人到物的设计转变逐渐深入人心,渗透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的方方面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设计与新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如何创造性地将新技术运用到设计上,是现代设计师的重要命题。现代设计倡导在高新设计领域深入发展与计算机紧密联系的设计,与新材料、新环境、新的文化生活、新的社会结构紧密联系的设计就是这种趋向的表现。

而世界设计的前景几乎都指向可持续设计这一原则。可持续设计是指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设计。可持续性设计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前提,包括建立持久的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可持续社区、开发持久性能源及工程等方面。简而言之,可持续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构建可持续性社会的解决方案,是未来设计师要继续探索的道路。

当代世界设计的命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产品,而是从精神、社会乃至全人类的视角,去探寻提高人类幸福度的方式。

试述“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有何不同?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装饰艺术运动可以看作的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继续发展,与现代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期兴起。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但在对待工业化的态度、风格特征和意识形态上又存在区别。

从对待工业化的态度上来讲,工艺美术运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工业化和机械化,而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都是接受工业化。工艺美术运动提倡恢复中世纪手工业的传统,认为机械制造的产品是粗制滥造的、没有人情味的;装饰艺术运动承认工业化,利用工业化生产具有自身风格的产品;而现代主义则是完全提倡工业化和机械化,推行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模式。

从风格特征上来讲,工艺美术运动提倡哥特式的设计风格,装饰艺术运动喜欢用繁复奢华的图案,而现代主义运动提倡简洁、几何化的外形。工艺美术运动从中世纪的艺术中提取灵感,装饰图案兼具哥特风格和自然风格;装饰艺术喜欢运用新奇、华丽、奢靡的图案,吸引眼球,但同时它也开始运用几何化的图案来进行繁复的装饰;而现代主义运动完全走向抽象,提倡几何化的外形,倡导功能主义,造型简洁明了。

从意识形态上来说,工艺美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现代主义则倡导民主主义,提倡设计应该为大多数人服务。工艺美术运动中的莫里斯虽然倡导要为平民设计,但其所进行的设计实践仍是为权贵阶级服务;而装饰艺术运动则是为城市新兴的小资产阶级服务;现代主义运动则提倡人文主义,认为设计师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需求,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人群。

工艺美术运动发生在装饰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前,为后两者的发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装饰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两者相互影响,而最终现代主义运动成为设计的主流。

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流线型风格开始流行,20世纪50年代又重新复苏,在美国商业性设计主导的氛围下,变成纯粹的样式主义设计。

20世纪2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人们急需一种代表未来的、科技感的设计来抚慰被经济萧条摧残的信心,流行型设计应运而生。流线型原本是空气动力学名词,表示受空气阻力最小的物体形状,常常被运用在汽车、轮船等需要提高速度的产品上。由于流行型的造型新奇,后来被陆续运用到其他产品上,从功能主义的设计变为外观设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二战重建时期,流行型风格开始复苏。此时美国人民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需要物质来填补内心,流行型风格刚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它象征着科技、未来,并且在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推波助澜之下,流线型开始被滥用在各类产品上,包括冰箱、订书机、电报机等原本不需要提高速度的产品上。

而将流线型风格运用到极致的就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设计的汽车造型运用夸张的流行型造型,华丽奢侈,完全不考虑其功能,只一味地频繁更换外观,使流行型成为纯粹的样式设计。

19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界兴起芝加哥学派,开创性地运用钢铁和玻璃建造高楼,钢铁材料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芝加哥学派的建筑也是现代超高建筑的雏形,标志着建筑设计走向现代化,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

早在1851年英国开展的水晶宫艺术博览会上,其承办场所——水晶宫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运用钢铁作为建筑材料。水晶宫主要由钢铁、玻璃以及木材等制成,由英国园艺家帕克斯顿住持修建,他创造性地运用建造植物温室的方法和制作预制件,大胆采用当时还是新材料的钢铁、玻璃,极大地减少了建筑的建造周期。水晶宫的建成标志着新的建筑风格产生不一定是由建筑师所领导的,新材料、新技术等也可以推动建筑风格的发展。

到了19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用钢铁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建造了现代意义上的高楼大厦。他们用钢架结构作为高楼的骨架,用大片的玻璃窗作为高楼的幕墙,形成了现代建筑风格的雏形,时至今日,现代高楼的基本形制还是沿用芝加哥学派的设计。

钢铁材料的运用使建筑变得更高、更轻,促进了现代建筑的产生,为后来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奠定了物质基础。

提纲:

摘要:总结

一、一带一路对设计的影响

二、设计如何赋能一带一路

1、结合民族文化进行设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加强文化自信

2、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让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

3、遵循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帮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推动社会公平

三、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概括 10min

正文:

摘要: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同样地,也对设计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各个国家的交流碰撞带给设计行业新的机遇,促进设计的发展。而设计反过来也可以赋能一带一路的建设,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坚持可持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中国产品、中国设计在国际上提高竞争力,这也是每一个设计师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一带一路;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可持续;以人为本

一、一带一路对设计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带上国家间的交流往来,这也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急需增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而设计是文化最好的物质承担者和传播者,中国产品和中国设计需要“走出去”。设计可以集中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因此,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的帮助,设计行业将会把握时代潮流,迎来新的机遇,得到新的发展。同时,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会为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各种民族风格的交叉融合有利于设计的创新,这也符合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但这对设计行业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如何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设计之中,如何通过设计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使中国产品和中国设计在国际上取得竞争力,如何通过设计增强文化自信。这些都是设计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如何赋能一带一路

2.1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设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加强文化自信。设计是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和反映者,通过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具象化地展示,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也使设计产品具有其特定文化内核。同时也应该注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避免出现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生搬硬套,使其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设计上。

例如故宫文创系列,通过对故宫本身、其所生活过的历史人物以及故宫藏品进行元素拆解和现代化设计,创造了一系列具有故宫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兼具文化底蕴和时尚趣味,是许多外国友人钟爱的中国纪念品。

2.2 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设计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设计领域,开放交流都是进步的动力。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设计风格、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利于进行设计的创新。设计师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吸收各国优秀设计,与中国特色进行巧妙的结合。同时,设计上的交流也属于文化交流的一种,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助力于一带一路的建设。

2.3 坚持可持续设计的理念

一带一路提倡推动各国实现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不谋而合。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为前提,设计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永续发展的产品、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自然保护国际联盟于1980年首次提出,于1987年出版了被誉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国际宣言——《为我们共同的未来》。设计作为一种手段,要助力于人类社会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而这也符合“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2.4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正如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合作共赢”那样,“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也强调为人服务,促进社会公平。“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权贵服务;是关注人的需求,而不是关注物的设计。它意味着设计要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平,对具体的人负责。

在中国举办的各大国际活动中,也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刚刚举办的杭州亚运会中,比赛场馆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参赛选手播放不同的庆祝音乐;检票流程的改善和志愿者的合理安排使残疾人也可以顺利进入看台观看比赛;各种城市设施也尽可能地扩大目标用户的范围。

三、时代背景下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责任感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设计师更应该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关注社会公平,用设计的方式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中国设计要“走出去”,中国设计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在运用于设计中时更加得心应手,否则容易变成流于表面的形式设计。要努力提高中国产品的辨识度,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利于加强文化自信。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还应关注设计的公益性,使设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关注大多数人的需求。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设计师都应该努力提升用户的幸福感,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设计虽然只是社会中的一个行业,但也有其特殊的力量和作用。我们希望设计可以帮助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需要设计师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1h20min

提纲:一、摘要:总结下面的

二、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1、设计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反映者

2、设计文化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当代设计的文化本质和动力之源

三、设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1、结合符号学的理论,设计将文化具象化、传播范围扩大、使人印象加深

2、设计是文化物质化的承担着,延长文化的生命周期,结合案例:服饰文化

3、通过设计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结合案例:

四、总结:评价+当代设计师应该怎么做 10min

摘要:设计与文化的关系向来是密不可分的。从大文化的角度上来看,设计属于文化,但如果把设计理解为一个专业,可以解读为文化是设计的内核。设计反映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设计在文化传播与传承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是文化物质化的承担着,延长文化的生命周期,通过设计创新,更是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在现代设计中,好的设计应该是有其文化内涵的,这需要设计师们提高自身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符号学;文化传播;设计师

一、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设计是文化的体现者和反映者,是文化的产物和标志物。设计反映文化,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文化。20min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人类的需求和创新首先是通过设计把它表现出来,设计的成果也必然反映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期待。文化的样貌可以通过设计看到或者能够通过设计得到解释。所以,我们可以把设计作为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的窗口和指标。设计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时代文化的面貌,而且反映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本质。

例如明代早期和中期的家具,以“精简雅厚”的风格特征闻名。其选材严谨,喜欢用质地坚硬的木材,色泽纹理保持天然,形制优雅端庄,简朴大方,兼具材料美、结构美、意匠美,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而到了清中、晚期,虽然大体上沿用了明代家具的形制,但在装饰上走向了繁复奢华的极端,艺术格调低下,这种家具设计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状况,同西方的洛可可风格一样,在王朝没落之际,设计风格向着颓靡奢华的方向发展。

民族文化是当代设计的文化本质和动力之源。在中国设计教育经历过学习西方、模仿西方的道路后,近二十来年,中国设计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有了自己的设计教育体系和实力。民族文化是中国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命题和灵感来源,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提高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30min

二、设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结合符号学的理论,设计将文化具象化,扩大了文化的传播范围,使文化内化为深刻的印象。符号是具有特定内涵或意义的意象,需要传达者和接受者拥有同一套文化体系,才能相互明白符号所要传达的信息。设计师们将特定的文化内涵固定为一个个易于理解的符号,设计师们利用符号传播文化、思想等,又可以对符号进行创新,传达新的内容,相比于抽象的文化概念,通过设计得到的具象化的符号更容易被人接受理解,传播范围更广,即使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人群,也可以通过符号理解文化的内涵。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玉石上雕刻叶子、白菜、蝙蝠等图案表达了古人对财富、幸福的向往,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图案的意义,从而了解古人的玉文化。

设计是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延长文化的生命周期。通过设计,物质成为文化的载体,使文化得以随着物质的长存而传承。例如我国大多数的节日文化,都是通过具体的节日习俗、节日物品等得到传承。年复一年的物质活动提醒着人们节日的来源以及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再比如已经消逝的古埃及文明,我们仍然可以从金字塔、人面狮身像、阿蒙神庙等寻找到蛛丝马迹,这些古代匠人设计的雕塑、建筑至今仍向我们传达着古埃及人的信仰。

通过设计创新,我们还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开启它们新的生命周期。设计自信的力量来源于我们的文化自信,现代设计常常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而这些传统文化又通过设计传播更广或是具有新的内涵。例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随着近年来的汉服复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现代设计改良,又使这些传统服饰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

文化是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好的设计一定是具有其文化内核的,作为设计师更应该提高自身修养,赋予产品其文化意义,传承和传播文化。

论述题:数字经济背景工业设计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随着大数互联网的发展,工业设计如何助老年人度过数字鸿沟问题。

一、摘要: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的困境,工业设计应该做

二、简述智能化时代的背景

1、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成本,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基础)

2、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的困境

三、工业设计应该怎么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1、从全设计、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中寻找出路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与新技术紧密结合,使人工智能成为工具而不是障碍

四、总结:从工业1.0到工业4.0,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设计的革新,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工业设计应该秉持人文主义,为大多数人而设计,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摘要:当今时代,人们正处于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转变之中,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着设计的革新,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老年群体被困在数字鸿沟中,他们无法使用一些智能设施,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而工业设计的目标就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类特殊群体,工业设计师应该使科技成为服务于人的工具,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关键词:工业4.0;人工智能;数字鸿沟;工业设计;以人为本

一、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与数字鸿沟

论述题:结合自身专业,谈谈人工智能介入艺术设计的背景下,设计师的发展趋势。

一、摘要:把下面的总结一下

二、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

1、减少设计师的重复性劳动,让设计师集中精力和脑力去研究更为深层次的问题。

2、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使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三、设计师们应该怎么做

1、设计师作为“人“的优势

2、接受多元化的设计浪潮,与新技术紧密结合

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坚持可持续设计的原则

四、总结:从工业1.0到工业4.0,科技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将新科技运用到设计中去,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

摘要:从工业1.0到工业4.0,科学技术的革新常常推动设计的革新。当下社会正处于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转变中,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改变了设计模式。设计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牢牢把握作为人的优势,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设计的原则,使人工智能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工业4.0;人工智能;设计师;艺术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原则

一、人工智能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解决超复杂纯智商难题上最终会超越人类,因此可以减少设计师的重复性劳动,使设计师集中精力和脑力去思考关于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生产出被公式化、规范化的设计,极大地减少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效率

结合你的专业知识,谈谈信息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一、概括信息技术对设计的影响:提升设计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促进设计多元化发展+促进设计对象向“人”进行转变

二、分述每种影响

1.提升工作效率:不受地点、环境、时间的限制,便于修改,节约实体模型,利于系统工作

2、促进多元化发展:延伸人的脑力,设计理论的发展

3、设计观念的转变:从物到人,从物质到非物质

三、升华:从工业1.0到工业4.0举例,简述设计与科技的关系

四、总结:结合自身专业,谈谈设计师应该怎么做(了解最新科技,创造性地将科技运用到设计中,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

摘要:从工业1.0到工业3.0,科学技术的革新常常带来设计的革新,推动着设计的发展。20世纪末,随着电脑的发明和编程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进入设计领域,给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设计成本降低;现代主义风靡过后,设计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浪潮发展;而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也在这期间得到新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的需求的研究。

关键词:工业3.0;信息技术;科技;设计;设计师;以人为本

一、信息技术对设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的成本。电脑的发明和各类编程技术的发展,使设计的整个流程都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从设计调研、设计模型到可行性测试,人们都可以在电脑上集中工作和模拟运行,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

何为全设计(通用设计),并简述其当下的价值

1.简述全设计+价值

2.分述价值:减少成本+体现人文关怀

3.设计师应该怎么做

    全设计是指为全部人群设计,强调产品的设计和环境尽可能地面向所有使用者。对于当下社会来说,它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体现人文关怀。

    在全设计的理念中,如果产品能够被失能者所使用,那么它就可以为所有人所使用,这样的公共设施会极大地减少建设成本。它的设计对象面向全体人员,在公共设施领域中,不用单独为残障人士、老人或是孕妇等弱势群体分别设计,而是在一件产品中考虑多种使用者角度,承担多种功能。我们可以将全设计作为一种公共设施建设的解决方式,并且这种方式符合当下绿色设计的理念,它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使用和社会财富的浪费,对环境友好。

      全设计的理念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全设计强调不能把普通个体和特殊个体区别对待,使产品的目标人群尽可能广泛。尽量使特殊人群在使用产品时不被察觉到特殊性,从心理上增加特殊人群的自我接纳度,而普通个体也不用感到不公平,全设计的理念从精神层次上考虑了双方的需求,因此,全设计的视角高于无障碍设计的视角,产品使用范围更广。全设计理念的提出来源于人性化设计,符合当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题目:论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设计

文章结构:1、总起: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应该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

1、简述时代背景:人工智能的兴起,影响了设计领域,设计师们应该及时反应,顺应时代,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进行创新设计。

2、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设计

3.1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准用户需求;

3.2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服务;

3.3人工智能帮助多学科融合,更好地解决用户需求;

3.4结合人工智能的理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感性,搭建更系统的设计观;

3、总结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应该怎样做:保持学习,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紧跟时代,及时察觉用户需求的变化。

论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设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经历了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转变,如今我们正站在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节点。科技的进步是设计发展的动力,新的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新的手段、材料和课题。正如工业1.0带来了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工业2.0促进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工业3.0奠定了设计多元化浪潮的基础,即将到来的以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业4.0也必将带来新的设计。作为现代工业设计师,应该迎接新的科技浪潮,探索如何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设计领域中。

关键词:工业4.0;人工智能;设计思维;创新设计;以人为本。

一、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背景与创新设计思维

当今世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如火如荼。人工智能是指计算机系统具备的,可以履行原本只有依靠人类智慧才能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它可以像人类一样合理的思考并进行合理的行动。而创新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与方法,考虑人的需求、行为,也考量科技或商业的可行性,通过五步来实现设计思维的价值:充分利用同理心收集用户的真实需求、定义用户的需求、进行头脑风暴产出创新的解决的方法、进行原型制作并对原型进行测试。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科学和艺术两方面的特性,并整合两者、超越两者,成为新的一级。两者的整合无论对于艺术还是对于科学技术而言都具有必然性,它实际上既是一种趋势,又是一种来自两者内在的和时代的共同要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新的“人-机”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思维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也必然给设计领域带来大的改变。

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设计

在利用同理心收集用户真实需求和定义用户需求阶段,人工智能的超强算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运算,因此,它可以帮助人类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并且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能力,它拥有大量的数据储备,且可以被随时调用。以往进行用户调研,常常运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劳时费力的手段,如今依靠人工智能对数据的深度理解和计算,用户的喜好和需求可以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现在的短视频平台和各种购物平台,可以准确地分析用户在某种视频类型或物品种类的停留时间,为每位用户推荐可能会感兴趣的视频和商品,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间。利用统计并分析后的数据,往往比人工调研得到的结果更符合用户的真实需求。

在产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制作原型阶段,人工智能更是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产品用户数量大和技术的限制,产品无法针对每位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进行设计,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产品可以做到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和行为分析出用户的当前诉求,并提供相应服务。人工智能为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基础,个性化服务意味着要考虑更多关于该名用户的特点,包括:文化、经历、心理因素等,而这些因素又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很好的考量。

其次,人工智能也有利于设计与多学科融合。新兴技术的创新层出不穷,不同于以往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展的行为,设计需要在对文化、经济、技术等社会要素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主动设问,跨越不同领域去识别问题,从新技术的被动感知者变为它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者,引领技术的原始创新,实现设计的新发展。例如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融合,人机工程学的兴起为设计提供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了尺度参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可以做到产品与人的身体尺度、心理尺度完美相配。尤其在虚拟技术的应用上,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开发,都离不开人工智能、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和设计等多学科的参与。

最后,人工智能的理性和创新设计思维中的感性相结合,有利于搭建更为系统的设计观。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进行长时间工作,不会疲劳,且没有情感等主观因素,可以更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个方案。人工智能在解决超复杂纯智商难题上最终会超越人类,而且可以生产出可被公式化、规范化的设计,如:符合规范可批量化生产的平面设计、符合规范已成熟的网页和移动端交互设计。减少人类的重复性劳动,因此人工智能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信息架构扁平化,整体体验提高。而人在设计中,在处理好人与设计对象之间的关系,提高体验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因为体验和满意度都是主观的。并且能为产品带来活力和差异的除了自身的底层技术基础,更多的是艺术性设计师的理念和风格。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新技术与设计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人工智能也只是作为服务于人的一项工具。无论是强调技术与设计的融合,还是强调创新设计思维,两者都离不开一个设计原则——以人为本。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师更应该具有为人类服务的意识,照顾人的需求。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谋福祉,而不是仅仅将人工智能作为商业竞争的工具。其次,在技术泛滥的时代背景下,设计师更应该具备伦理道德意识,不滥用人工智能的能力,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维持设计领域的良好发展趋势,为人类谋取全面的、长远的利益。

1、简述产品的时代背景、设计师

2、论述设计风格特点

3、论述设计作品的意义:1、技术的革命性;2、交互的创新;3、对人文主义的贯彻。

Vision pro是苹果公司发布的首款具有多个摄像头,用户用手势、眼睛或者语音就可以操作控制的新一代电子产品。这款产品发布于2023年,在即将由信息化时代迈向智能化时代之际,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智能化产品需要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支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智能化的要求不再只是满足功能性需求,提升为更具效率、更环保、更节约、更具备人文关怀。而vision pro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探索智能化时代产品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Vision pro是由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产品。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生产销售多种电子产品。一直以来,苹果公司都是电子类工业产品的引领者。苹果公司的产品线众多,但大多延续着苹果公司一贯的设计风格:简约、人性化、色彩搭配鲜明、具有科技感。苹果公司的产品线条清晰流畅,具有几何式的美感,ipone系列产品就在不断减少表面按键,增加整个机身的流畅度,达到简练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苹果公司还注重功能设计美学,强调物质材料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其表面处理效果与美学基调相适应,争取带给用户功能上和视觉上的极致体验。Vision pro也继承了苹果公司的设计基调,使用高科技材料、线条流畅、减少多余的按键装饰、大面积使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彩,整体外观简约、具有科技感,并且注重人机工学的应用,带给用户舒适的佩戴体验。

Vision pro产品的意义在于技术的革命性、交互的创新性以及对人文主义的贯彻。

Vision pro在技术上,同时开放2d和3d平台的开发,在编程语言上也考虑到了初学者的需要。这些都极大地降低应用开发门槛,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app的开发或者更低成本地学习app的开发。

Vision pro的交互设计主要围绕眼动追踪和手势展开,交互的自然程度、精准程度、交互系统的完成度相比于其他设备是截然不同的,vision pro设计了很好的眼、手一体的交互系统。在交互设计中,vision pro注重人体工学的应用,减少用户交互的疲劳感。并且更重要的是,vision pro尝试制定设计规范,使交互设计更加克制,更适合长期使用,在行业中具有创新性。

更重要的是,vision pro也继承了苹果公司一直坚持的人文性。正如上世纪后半叶,就算没有苹果公司,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也是必然的,这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苹果,个人电脑或许就不会有如此优雅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Vision pro在搭载高技术的同时,也注入不应缺席的人文:不忽视有身心障碍的人群、尽力保护用户的隐私、设计长期舒适的交互系统。

毫无疑问,vision pro是一款极具未来性和前沿性的电子交互设备,尽管当下它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极强的刚需性,但它在探索未来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未来生活方式的道路上具有领先地位。作为设计师应当具有这种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的社会责任感。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