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 我是一把椅子的回答

国际主义风格是一种现代主义发展,讲究极度理性、秩序感、功能主义冷漠的设计。最早的雏形兴起在20世纪30年代包豪斯举办的韦森霍夫现代住宅展上,美国现代主义大师菲利普·约翰逊受到其影响,将其语汇带回美国逐渐在战后发展为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风格比起包豪斯时期的现代主义风格因为与商业化联合的更紧密,对于功能理性的更加科学的应用在美国设计的推广下成为了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格,也影响到了中国的建筑、产品、平面、教育等各方各面。以下我将从这四个角度来说明国际主义对当代中国设计所产生影响。
(一)建筑领域
国际主义建筑贯彻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的理念,使用现代材料,不加任何装饰,用钢筋与玻璃打造出整洁的几何立方体建筑,如其代表作“西格莱姆大厦”就是国际主义建筑的典型。采用预制件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方法,以功能主义为核心追求的理念减少了很多建筑成本,对于当时当代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大启发,许多简单无装饰的现代筒子楼应用而生,虽然粗糙但极强的功能性尽可能的满足了更多人的现代化住宿需求,随后在70年代北京长城饭店成为了中国最早的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之一,运用了与“西格莱姆大厦”相似的结构,大批量的采用玻璃幕墙,形式简单无装饰,强调现代的功能性,这些设计给了当时的中国耳目一新之感,是国际主义影响中国建筑的最好代表。
(二)产品领域
国际主义产品设计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发展密不可分,乌尔姆强调“产品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无装饰性、功能主义、秩序的美感。把产品设计从繁琐的外观中解脱,剔除设计中的“乌托邦”成分,成为可以真正大批量生产的、真正为人服务的现代功能品。这种低廉、批量化、高产的产品设计理念很快在战后各个国家得到发展,符合了战后复兴缺少物质产品的现实国情,国际主义产品追求的平整和秩序之美也符合了战后人们对于安宁与稳定的精神需要。中国在战后经历了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如今到达了工业4.0时代的关口这种设计思想给了中国产品制造很大启发,曾经的解放收音机、凤凰自行车、英雄钢笔用了最简洁的设计提高了产品的普及率,到了现在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高科技产品设计中对于形式的简化和功能美学的突出,都受到了国际主义对于功能理性追求的影响。
(三)教育领域
不仅仅在实际应用方面,教育领域中国当代同样受到了国际主义很大的启发。国际主义是伴随着乌尔姆-博朗体系而发展的,比起包豪斯时期更加注重实操性,把技术与艺术分离,把设计看作纯粹的理性与功能的任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工业设计从传统的设计领域中分离开来成为理科学院的一门新型学科。如今我们高校中的工业设计系仍然在沿用乌尔姆设计学院带给我们以科学理性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另外也有很多优秀的留学生受到了乌尔姆设计的传承在中国开办相关的设计教育体系,如今天的同济大学设计系。
(四)平面领域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80 年代随着如靳棣强在1980年设计的中国银行的平面图标为代表,中国大陆的平面设计出现了大规模的国际主义风格热潮,这种设计在把我国企业推向国 际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语汇的融入很快让中国的平面设计国际化进展有了很快的发展,让现代企业的ci设计不再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政治性和乡土性的特定,更加契合“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是当下中国跨国公司能够在世界舞台中取得记忆点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可见国际主义的风格渗透影响在中国当代设计的各个方面,让设计再一次审视“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繁琐的装饰中解脱出来迎合现代化以及国际化的趋势。但另一个方面来说,国际主义设计也有过于冷漠理性、发展为了商业符号而忽视了功能的弊端,随着“普鲁迪艾戈住宅区”的一声巨响逐渐淡化在历史长河当中,当下我们的中国设计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中注入民族性与时代性让其影响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Perry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