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中国希望在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设计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设计兴国一直作为日本的“软实力”,对中国有什么样的借鉴作用? — 64-东南-吴宇豪的回答

总起:(设计在中国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的过程中扮演着最有力的直接支撑杆,而日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一份子,他们的文化同我们有一定共通之处,其设计的标准化、科学化,以及双轨制,对本民族特色的发扬等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论点一:中国设计需要有自己的语言——日本双轨制的启示
论点二、设计教育是民族设计的灵魂——日本设计教育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论点三、政府的扶植——日本设计在体制层面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论点四、情感化设计建立——日本无印良品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总结

流程工业智能化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的流程工业场景相结合,实现生产工况智能感知、生产过程智能建模、智能控制与智能决策、资源优化配置等创新突破.使流程工业系统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决策、自适应的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并完成多样化的工业任务,最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设备性能.流程工业智能化面临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中国希望在2035年走出一条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的强国之路,而设计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看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需要整个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支撑,而设计的内涵决定了工业设计正是最有力的直接支撑杆之一。日本作为儒家文化圈的一份子,他们的文化同我们有一定共通之处,撒切尔夫人有句名言:英国可以没有首相,但不能没有工业设计师。同样地,设计,恰恰是日本民族生存的手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日本进入一个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到 70 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且迅速赶上和超过了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取得如此瞩目的进步,其中工业设计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其工业协会的创立,设计标准化、科学化,双轨制,民族特色等对日本繁荣也起着积极影响。

一、中国设计需要有自己的语言——日本双轨制的启示

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发展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使得其文化、科技皆全面发展,正是因为双轨制的实施。日本现代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从传统的日本设计看,它吸取中国、韩国设计审美因素,而现代、前卫的日本设计中,则更多地存在追随和模仿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倾向。所有这些,“吸取”、“影响”经过选择、消化,再加上日本本民族的独有的传统文化美学精神、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民族素质等特征,形成了它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日本设计的成功就给了我们绝佳的启示。柳宗理被称为“日本工业设计第一人”。虽然受到包豪斯和柯布西埃的影响,但是在柳宗理看来,民间工艺可以让人们从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们反思现代化的真正含义。曾走遍日本各地,深入日本民间生活,深深感受到传统和创造其实是在同一点上的。中国设计学的社会实践是中国设计的本土实践,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的。假如中国设计的源头不从中国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里寻找,而向西方设计认祖归宗,那中国设计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中国设计文化的建构将没有了基石。正如庞薰琹所言:“我们的祖先深深知道,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同时,他们也深深懂得,没有民族性也就没有艺术性”,中国作为后发的设计大国,其崛起必定意味着“设计语言”与“理论话语”体系的重建,让西方设计在中国转化,其中也包括范式的适用和文化融汇。

二、设计教育是民族设计的灵魂——日本设计教育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日本十分重视设计艺术的教育,设计院校相继成立为日本设计界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设计教育方面,不能一味的照搬西方的设计教育方式,中国设计要在不断加强重视对传统文化继承和研究的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独立的中国式设计教育体系。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具有几千年的造物文明,但在现代设计方面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国际地位。在近 40 年的设计教育实践中,一面倒地将“包豪斯式”课程作为学校的设计教学内容,部分院校将“设计史”课程等同于“西方现代设计史”课程。在基础训练中,中国图案教学已从设计基础教学课程中全部删除。近代中国,在东西方设计文化的激烈冲突中,中国传统的设计衰落了,西方现代设计成为主流。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设计与西方的设计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设计学思想可追溯到先秦诸子与《考工记》,西方的设计学思想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设计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中国设计在工艺、类型、装饰、审美等方面是世界设计史上的典范。工业革命成功之后,西方设计顺应机械化生产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从手工艺向工业化的转型,诞生出所谓“现代设计”。这也是中国在近现代不惜切断自己的历史,孜孜以求、不断学习、引进移植的西方内容。从时间上讲,西方设计的工业化转型要早中国 150 年,这一时间上的差异,足足让中国设计追随西方百年之久。在 40 年后的今天,中国设计依然没有完全从“模仿”西方中独立出来,中国设计似乎是一个失去了父母由别人抚育成长的孤儿。这与日本设计的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战后日本用了不到 20 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世界一流的设计水平,日本的传统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设计中东西方文化并存。日本珍惜自己的文化体系与模式,特别强调集团式的工作方式,完全不追逐个人出名,以集体的共同体成就而骄傲,设计内部力量在共同体下得以凝聚,这是日本设计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已构成诸多设计共同体,如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独具一格,在西方设计体系之外建立起日本服装设计共同体;福田繁雄、龟仓雄策、田中一光等建构的日宣美(日本美术宣传协会)和后来的 JAGDA(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柳宗理、喜多俊之、深泽直人、原研哉、黑川雅之等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突出成就,均表明,日本已成为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有自己独特体系的设计大国。中国在现代设计方面既要向西方学习,也要向日本学习,中国需要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和话语,而不是对主流设计一味的模仿,这同样需要设计教育注重自己的文脉师承体系。

三、政府的扶植——日本设计在体制层面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到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以至于日本设计界曾说“日本设计”是“良好设计”的同义词,“日本制造”是“优秀产品”的同义词。日本现代设计发展如此之快原因还在于日本政府的扶植。日本自二战后,政府对传统设计加以重视与扶持。日本政府再三强调“和魂洋材”,鼓励现代与传统的“双轨并行”。同时,政府同企业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健全国内市场,促进了日本设计的成熟。另外,日本在对西方设计教育体系的兼容并序中,逐渐形成了自有特色的以美国体系为中心,以欧洲体系为辅的独立教育体系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日本人没有放弃对东方传统图案学深入挖掘,诸如对以“和服”为轴心的日本传统图案和工艺如扎染、草木染、刺绣等的研究。

四、情感化设计的建立——日本无印良品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设计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就是属于文化的载体。在面对西方强大的文化输入时,日本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很好的平衡,特别在如何激发消费者的热情转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实关注这方面,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日本新生设计里起到很好的表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地域和生活习惯,注重消费者的精神层面来设计产品,这样才能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稳固长久的关系。“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的基础就是以消费者为原点,都是以消费者获得的“质”与“价”的平衡为出发点。“无印良品”开了设计的先锋,主打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用设计介入人们的生活理念,倡导可持续生活。很好地代表了日本现代设计的特征。在“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可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构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现代设计作为现代设计史上的一个神话,一直成为中西方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日本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在表面的技术层面上还是在深层的民族特性上都给现代设计留下深刻烙印,形成了日本本民族自己的设计风格。其工业设计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路程。从模仿欧美产品到政府决定直接支持企业派遣设计人员赴欧美学习,从吸引国家设计专家到日本培养设计人才再到确立自己的设计风格,这一过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发展经验很值得我国这样工业设计发展较晚的国家学习和借鉴。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