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适老化”设计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案例,从自身专业出发,谈一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 164-江大—黄嘉怡的回答

论述题: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对城市中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适老化”设计成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请结合案例,从自身专业出发,谈一下老旧社区更新改造中适老化设计应关注的问题。

答:

老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改造中所考虑的不是单一群体或单一人群的改造,而是需要重新搭建人、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桥梁,以人为本,建立起老年人与当前这个经济文化多元复杂化的新时代的联结。利用当下的新技术、新理念,提供老年群体迫切需要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把旧社区打造为共建共享的可持续性社区。其中重点关注的问题详细如下:

(一)填补适老人群需求差异——--人本观的全设计

社区的改造是规模巨大的,人群复杂多样。所以需要站在不同老年群体的视角,以人本观的视域和全设计的理念解决社区改造,以适应所有助老人群和老年群体的需求,填补差异,方便所有群体,才能使社区的适老化设施更具包容性,社区整体更加和谐。

全世界最开始强调了老年和残疾群体的方便和安全,竟而考虑到人全体的总体安全,以帮助每个人。全设计奠基人哈里森的“全厨房”概念,让不同残疾人群在使用这些空间和设备都达到了“使用者亲和”型。而与之类似,在适老化社区改造中,调节路面坡道、加装电梯、少用推式设计、思考夜间引导、防滑防摔设计、通道扩大尺寸和改装双开门以便轮椅进出等等的适老化改变,在方便老年人群的同时,在社区其他群体有特殊情况时也能得到帮助,助老群体也更方便。使所有人都有所方便的社区环境可以有效引导人们关注到老年群体,理解并更大程度接纳老年人。

(二)给予老年群体社会价值————关联性“老少共融”

在旧社区改造中,老年群体的精神需求是重要环节。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使其与社会重新连接,更能激发社区活力,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两方面使社区“以旧换新”重复生机。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似,从生理到情感、精神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递进式特征。在社会适老化改造方面要以设计引导联系,将环境中的人、非人、行动者、物质集合等视为统一生存实体,使老年群体在社区大环境系统中充分参与而不被边缘化。

在共享经济下,通过设计搭建桥梁,运用新技术、新方式,发现年轻人的社会需求和老年人在生活经验、技能上的优势,可以有老人邻里带看带看护儿童,老年群体中不乏有行业大拿,可传授年轻人知识技能,从而在代际互动和交流中创造社交沟通、互助机会,帮助老年群体体现社会价值,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在物质层面,创建代际活动空间,增加社交机会,通过不同社区连接形式,老人获得自身价值认同,年轻人得到帮助,社区改造实现共享共建的适老化升级。

(三)适老改造兼顾社会、经济、人文———-社会创新设计赋能

旧社区适老改造不能静止的看待,不只是针对单一群体改造。现在的年轻人也将会是未来的老年人,社区的新旧是不断交替的。使改造成为:新鲜血液不断输入,社会、经济、人文系统性一体化的社区,才能真正适老。

老年社区虽然旧,但其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和底蕴,是“城市里的乡愁”。将其推翻重修,是资源的浪费和文化的损失。而老一辈多年居住,如果改变会不习惯。通过社会创新设计,进行资源整合再分配,使原有的社会人文资源重新流通起来。设计师通过搭建平台,把老年群体纳入设计主体参与改造,并说出自己的需求,设计师作为促进者,从而创造出新的社会关系和合作模式,也提升了城市的经济价值。例如同济四平社区改造就是成功的案例。将学院和社区融合,开展面向需求的整合创意、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四平社区从老旧社区成为一个地域持续创新的“发生器”,社区成为大学的延伸的同时大学也为社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生机,形成了可持续的循环。

综上所述,旧社区改造的适老化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到“人—-环境—-社会”的互为关系。设计师要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关注所有以人为出发点的一切事物,以人为本,为“创造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区适老化改造不断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