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试论述设计协同、学科融合(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如何赋能__城市更新和城市文化__,打造智慧城市。
思路:首段:城市更新背景及方法
分:1.协同设计 2.学科交叉3.传承城市文化特色4.万物互联
总结:创建创新宜居、且富有人情味的智慧城市
新时代,技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活动,不断寻找新的接触点,引领人、社会、环境走向科技福祉之中,从个人智慧走向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城市一个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与公众共享信息并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和公民福利的城市。智慧城市在全国试点的成功建立,触发设计向更深入的地带赋能城市更新。以协同设计带动市民参与,复合型设计人才助力城市更新,传承特色文化展现城市魅力,万物互联打造构建“城市大脑”等创新理念是引领智慧城市快速步入正轨的有效途径。以下具体论述。(5min)
一、注入智慧城市新活力: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已经从最初鼓励用户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完成设计,发展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中,带动城市的每一个人参与城市更新方案的策划,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各利益相关者围桌而坐,去创造共同的语言、远景和战略。形成城市问题,城市人可自己解决的良好模式。
如郑州城市大脑,秉承“整体政府”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一脑,一网,一码,一端,一生态”五位一体的“郑州模式”,市民可以通过“郑好办APP”反馈城市生活问题,服务端口将城市问题进行汇总,通过城市大脑实时监测,形成应对策略,打通城市中社区、医疗、景区、交通等一系列生活场景。协同设计,城市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宝贵意见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20min)
二、输入城市更新新血液: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技术是城市更新的支撑,设计是促进城市创新更新,更智慧更新的有效手段,在这一需求下,对于掌握科学、技术、设计能力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设计交叉学科着眼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有利于解决城市更新中的社会问题和技术难题。
目前国外多所大学设计类学科已经建立起设计与社会问题、城市问题的联系。芬兰阿尔托大学的设计学院加大校企间的相互支持和协助,建立设计学科交叉领域的互通。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加强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提出“T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以培养垂直能力即专业能力知识为主,硕士教育以培养跨学科和整合创新的人才为主。这使设计不仅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更应关注复杂问题的跨学科教育结构。娄永琪教授构建的开放性社会的项目——NICE2035,打破学院和社区间的“围墙”,让大学生走进城市、走进社区,切身体会周围环境,吸取社区改造意见,打造创意生活空间。(40min)
三、展现智慧城市魅力:传承特色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国作为拥有深远历史渊源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因此,在打造智慧城市,不仅在于技术的加持,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一个智慧城市的历史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与此同时,文化基因作为城市居民连接的关键要素,触及文化基因,有利于带动文化主体加入城市创新改建的队伍。北京东城区,青砖灰瓦的院落、古朴典雅的胡同氤氲着深厚文化底蕴。浙江的桑蚕丝织技艺、江苏的昆曲和古琴艺术广东潮州,木雕、潮绣、手拉朱泥壶等非遗技艺展示,成为广济桥的常态化活动。这些都是城市的特有记忆。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城市的空间品质和文化魅力将不断提升,城市也将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52min)
四、构筑智慧城市关系网:万物互联
在互联网技术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的新阶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可以使路线配套设施全部集中在15分钟范围内,使所有人、事、物都被互联网连接,城市居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城市关系网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日常生活的数据,如城市路线,天气情况,一站式体验以高速的数据运转使城市居民拥有“慢生活”体验,推进城市运营同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创建更只为智慧的城市。
如“阿姆斯特丹的人行道实验室”,通过对居民出行热点社区和游客到达重要景点进行精细化梳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公共信标网络,该网络通过持续为智能设施发送定位服务,以实现公共空间信息实时感知、公共交通出行实时播报,为社区居民出行提供数字化服务,通过开发数字应用程序,收集人群空间活动数据,为居民、游客、城市建造者提供个性化空间需求解决方案,通过扩展步行和自行车网络,设置慢性绿波和机动车限速智能信号,优化社区功能布局。万物互联为城市构建智慧、连接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创新的智慧城市有赖于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在赋能城市创新的同时需要以更全面的设计思维完善自身,从个人设计转向集体设计、从单线实践向综合关系网延伸。设计师应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核心,利关注城市文化传承,展现和彻底能使魅力。设计教育应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入城市创建中,利用协同设计、万物互联等方法助力智慧城市发展,创建更多创新宜居、且富有人情味的智慧城市。(74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