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1.总启:结合法国巴黎奥运会简述传统文化对这次奥运会设计的影响
2.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3.传统文化指导的设计的发展策略
4.总结:文化趋同、文化语境全球化下,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善于汲取营养,推动民族文化进步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在7月26日举行,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利用塞纳河沿岸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精华,创造了一场流动的艺术盛宴。运动员们乘坐船只,沿着塞纳河游行,途经巴黎圣母院、卢浮宫等标志性建筑,实现了体育、历史、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一次在传统文化指导下进行现代“民族性”设计的成功典范。由此,此文将深入探讨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1.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1.1 设计的“民族性”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设计中显现的民族性,是不同地区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政治结构、生产方式、精神追求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设计“民族性”是现代主义的新形式和新思潮。在社会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理解和接受再到自觉的加以借鉴,需要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日本现代设计将传统文化经过现代化设计思维的选择与消化,融合与现代设计之中。这一转变,日本现代设计历经了三个阶段,从恢复阶段的模仿借鉴学习西方到转型阶段的开辟新的独特的前进道路-双轨制再到成熟阶段有了两种不同的设计倾向:弹性化特殊和文化的变异性,造就了日本传统与现代共存互融、本土与国际共存互溶的情况。
1.2 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民族性”的发展源泉
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其设计灵感源自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以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既是中华文化对设计的启示,也是对中华文化的致敬与传承,也像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古代中国、现代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风貌。中国传统文化规模宏大,包罗万千,新时期时代的彩陶文化,殷商时期的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汉代砖石画像,唐宋诗词绘画,明清家具瓷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现代设计者可以从中汲取诸多灵感与营养,然后进行艺术设计加工,深挖传统文化的结构、色彩美,以提升设计的艺术品质。
1.3 现代“民族性”设计要走创新型继承发展之路
对于设计来说,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外来文化虽然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但我们如果单纯的走“拿来”之路,势必是一条退步之选,将前人的创作经验、理念以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此次法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中,利用塞纳河沿岸的历史和文化精华,创造了一场流动的艺术盛宴。灵感源于法国文化如《歌剧魅影》中的蒙面角色,带着面具的火炬手穿梭在沿岸地建筑屋顶上,带领着观众走过了巴黎圣母院、观看了《悲惨世界》的排练并一睹卢浮宫的杰作,通过现代化的设计表现手法,无论是场景开创式城市、楼宇、河岸舞台场景行船秀场设计;还是内容上对大量经典文化影视历史的致敬和诠释,法式浪漫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这也是此次开幕式成功之处。因此,中国现代设计要走文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之路,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精神、西方设计思潮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兼容并蓄,融合贯通,以设计出更多具有时代精神而又蕴含丰富文化意义的作品。
2.传统文化对指导“民族性”设计发展的启示
2.1 借鉴传统文化理念,实现设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现代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理念为指引,将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造物文化结合,创造出更多外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形式与功能和谐统一的作品。丹下健三是亚洲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设计师,他的作品擅长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使日本的建筑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形象。在他青年时期,日本建筑设计正处于模仿的初始阶段,当代的日本建筑多以传统样式为主。丹下提出“敢于投身现实的技术世界当中,建设性并创造性的运用‘技术’,并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尝试,以合理主义的姿态”。他创新性地将地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代代木体育馆中,丹下将古代竖穴式住居符号和传统巴形图案进行夸张形变,合乎功能化现代建筑的逻辑与理性,达到一种阴阳平衡。同时,场馆使用的悬索结构来源于蜘蛛网的灵感,日本文化所崇尚的“道法自然”被完美地呈现出来,极富张力的造型丰富了建筑元素符号等图示语言的认知感,为建筑界带来了全新的建筑语义。
2.2 用传统文化丰富现代设计视觉表现
传统文化元素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筛选、创新、积累下来的,如中国古代传统纹样:龙纹、凤纹、几何纹等,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特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本民族具有很高的认同感,通过融合传统文化的方式,设计将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民族特色及认同价值。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多数可以提取出具有中式地域特征的线性元素,如苏州博物馆设计中融入的中国传统的山水意象,通过墨色线条界定墙壁的边界,呈现出一幅三维立体的水墨画卷。在空间营造上,贝聿铭先生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与江南园林特色结合,运用苏州园林中一步一景、对景借景等手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中汲取灵感,丰富视觉表现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致敬与传承,是贝聿铭对于中国语言的强烈表达。
2.3 挖掘传统文化精神,丰富现代设计内涵
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设计理念。理解和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还能为现代“民族性”设计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强调“师法自然、自然天成”,将自然物的功能转化为实用设计,如豆荚启发的药物容器设计。同时,“制器尚象”反映了对自然取象并传承文化的设计观,使器物蕴含历史和艺术精神。宋应星《天工开物》则强调自然与人力结合,追求和谐与创新,这一理念与现代设计不谋而合,现代设计师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之精神内涵,并将之应用于设计中去,以提升现代设计的艺术品质和哲学高度。
总之,设计的“民族性”即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综合表现,在文化趋同、文化语境全球化、全球艺术设计日趋同化的大背景下,当代设计师既要从现代设计学的角度对现代设计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还要善于从本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更多营养,从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出发,提炼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进行传承与创新,使设计既具时代特征,又饱含民族文化价值,设计出真正属于中国的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