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2024年7月26日举行了法国巴黎奥运会,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 — 许诺诺北理视传的回答

贝聿铭先生曾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足以强调民族性的重要。民族性作为设计同质化现象中脱颖而出之利器。其诞生与发展,是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中,又不囿于其中,二者共创共生,共取所长。

奥运的熊熊圣火于巴黎绽放。其吉祥物“弗里吉”寓于法国的传统文化服饰弗里吉帽。在在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中高举革命大旗的女性,头上戴着的就是弗里吉帽。新兴的民族设计寓于传统文化中,又反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让后者重焕生机,美美与共。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传统设计与设计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对于设计实践的深远影响,以及当下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该如何走出世界。

一、民族性:古为今用,萃取中国文化宝库之精华

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之中,本段将从物质层面论述: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达。

1.1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文样以其丰富、饱含隐喻的形式著称,它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闻名遐迩的文化宝库。中国是纹样图案文化大国,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与图案的结合以及图案本身的独特样式,不仅体现了巧夺天工的技艺与工匠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

中国传统纹样形色韵兼备,其图样上承秦汉,下至明清,尤其是敦煌藻井纹样,它的辉煌离不开文化交融。和民族性表达。可以说,正是在文化交融与表达中,外来色、外来形式推动了纹样的多元化发展和民族性发展。以宝相莲花举例,中唐作为“九天阊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之大国,广泛吸收了佛教中的莲花纹,这是宝相花的雏形。加之盛唐时无论布衣百姓、达官显贵均拜牡丹为尊。适逢能工巧匠加以改制,让图案的莲花花瓣增多,趋于写实。外来文化逐渐减弱。并加以本土纹样和本土化美术风格。这就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宝相花。综上,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之中,又在多元的文化交融中走向繁荣。

1.2传统色

北宋苏辙曾写“飞霜委中材,不废长松绿。”原先的深蓝绿色仅作为感官的客观识别,并不具有美民族性。但当颜色作为一种饱含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咏叹。是这种颜色在中国语境下被定格为一种主观意义,诗句与词中色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此,民族性色彩便产生了,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之中。在其中得到发扬。

二、民族性:古韵今风造物情怀的伏脉千里

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之中,本段将从精神层面论述:古代哲学为民族性设计点睛。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是能工巧匠,根植于实用主义,在功能与审美间寻求平衡的凝练,是基于对社会民风民俗的经验性总结,是时代风貌的概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性设计的魂脉与灯塔。它引领着民族社计的方向,让民族性寓于传统文化、优秀精神文明中,它是民族性的底色。并在古往今来的设计造物与设计表达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2.1文质彬彬

孔子在《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设计语境上讲,文代表设计的外在构成,智则是设计的内在方式,文质兼备才能称为好的设计。在这里,文与质是形式与功能,文质彬彬代表古代造物哲学的现代化表达。民族性藏于古代造物哲学中,从设计思想上指导着当下的设计实践。古韵今风,古为今用,让现代设计师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这不仅是对古代造物的哲学传承,也是对现代民族性设计发展的有力赋能。

三、民族性:师古不泥古,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优秀设计的民族性不仅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照猫画虎或是比葫芦画瓢,而是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挖掘及对文化现象的探索、满足大众需求的有效统一。这包括对传统文化背后的历史、宗教、哲学和审美进行了深度探究,以及对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符号、传统图案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只有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代表的价值与观念,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当下语境、具有现实意义、超越意义的作品,这即是正确理解与表达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之道。

传统文化形式应与现代化民族造型语言进行创新性结合,背靠传统文化之生命,树民族性设计才能走得长久。在设计师蔡依东的作品《图说生僻字中》,系列满版海报内容背靠生僻字,以详细而幽默抽象的人物姿势为即将丧失“文化记忆度”的生僻字进行动作诠释,力求更好的把生僻字的内在含义直观的呈现给大众。设计师曾坦言,生僻字正面临数字鸿沟,因复杂的肩架结构让电脑字体无法输出。无法记录,也无法正式被字库中收录,或是被再设计。它们正逐渐被人遗忘,面临“失义”的风险,该作品是将传统文字转化为民族性设计的佳例,在海报中,设计师创意巧用化约抽象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法,佐以大量的少数民族纹样和民族图腾。加之价高饱和跳跃的颜色。让传统文字在现代得到恢复与关注。

设计师应该把握传统与复古之度,既不倒向一味追求以往的设计风格,也不为倾向历史虚无主义。师古不泥古,方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继续开辟道路。

四、民族性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共创共生

传统文化与民族性设计之间并不是由古至今的单向流通,相反,民族性设计在取材的同时也进行了传播。让传统文化更广泛的被大众所识别、所看到。因此,民族性与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互通有无、共创共生的。有时民族性设计反哺传统文化,让其在科技时代重焕生机与活力。随新兴技术带来的是多平台交互、跨媒介叙事,这为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以现代IP设计形象为例,依托成功的民族性设计的传统文化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中国,水墨画、国画是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造纸术兴起后的产物,横跨秦汉三国,隋、唐、明、清。它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核心。如计白当黑,大道至简等。在北京奥运会的IP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设计原本正是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的,寓意着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哲学。水墨画跨越纸的媒介,以全新的媒介属性——IP呈现在世人眼前。当下的跨平台叙事旨在增强文化表现力,文化增添传播度。

五、本土根韵,世界回响

平衡国际性与民族性是未来民族性设计话语权和辨识度的内在要求。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主义深植于各国平面设计中,从普适中带来传达上的便利,但同时乏味、千篇一律和日趋同质化的设计。也让无数设计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虽然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强势而不可阻挡的,但也为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设计并非面临单一风格的垄断,而会在交流与融合的前提下与统一中出现变化。

北京中轴线的成功申遗,是本土根韵于世界回响的有力体现。中轴线构成要件由15处遗产建筑组成,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中正和合,鳞次栉比。它的存在体现着北京作为文化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这条“古都之脊”统领城市发展,彰显古代造物智慧和创造力。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与《考工记》所记述的理想城市规划别无二致,是造物哲学指导下的产物。中轴线的申遗不仅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也展示了中华底蕴和中国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的民族性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作用和紧密的联系。设计的民族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展现,更是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体现。传统文化则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其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的设计作品。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作为链接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增强了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识和尊重。通过设计,民族性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从而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因此,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当深刻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巧妙地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以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同时,社会也应当鼓励和支持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实践,以促进文化的持续创新和繁荣。通过这样的努力,设计的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将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