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由于医疗技术的提升带来的全球人民的平均寿命大幅上涨和两次世界大战,全球范围内增加了大量伤残者、失能者比例和老龄化的社会问题。而这些弱势群体所遭受的不公和边缘化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同时,设计作为科技与生活中间的桥梁针对该类问题也在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并起着推进作用。而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仅则在设计对象、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创新性发挥着作用,并且与社会层面上的公平和个人尊重上息息相关。具体论点如下:
一、设计的多样性
(1) 设计的多样性拓展设计对象的多样性
设计对象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断的向着多元性发展。从起初的为上层阶级、少数权贵设计,到为社会大众设计,再到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出的“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特别强调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和“设计不仅为健康人服务、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这也进一步推动设计对象的范围将弱势群体和第三国家囊括其中。由此,社会和设计界对独立个体的多样性和个体认识价值内涵的进行了重新思考。这也要求设计不只是从产品的功能层面满足残障人士的物质需求,还需要考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 设计的多样性引导设计方法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设计观念也进一步引导设计方法的多样性。这在设计风格、设计元素、设计材料、设计思维等层面上得到具体体现。风格的多样性,则是在依托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运用不同的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元素的多样性则是通过设计的色彩、形状、质感等来创造不同的设计效果。材料的多样性是随着科技进步产生的新材料为设计带来了更多种多样的可能性。思维的多样性则是让设计师通过不同思维和角度去进行思考,以此来寻求最合适、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的包容性
(1) 设计包容性是从不同需求、文化差异出发的
设计的包容性旨在减少和消除失能者与普通人在生理和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因此包容性设计在满足使用者的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外,考虑更高层次、特殊的需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以此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和生活。 为弱势群体的设计起先是特地为其某项身体的不便进行设计,被称为“无障碍设计”。但这种过分强调差异化和特殊性的设计会对弱势群体回归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弱势群体更深层的平等的精神需求,包容性设计也由此产生。并且深度融合文化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得到产品的人性化得以凸现。
(2) 设计的包容性在设计观与方法论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设计的设计观和方法论在发展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从通用设计到包容设计的设计观中,不断形成对平等、尊重多样性和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在方法论中,包容性设计在通用设计的基础上更强调简单易用和具有灵活性的原则,并且更注重用户良好的体验。
(3) 包容性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展现
包容性设计主要从设计的形态、符号、字体和色彩中进行运用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态层面上,则是运用给人带来不同含义的形状和材质的设计来满足需求。TOY-SOAP肥皂是一个专门为小孩子设计的肥皂。考虑到小孩的手掌较小,不好抓握,因此在肥皂上设计一个圆环。符号层面上,则是通过图案、符号将文字进行可视化,这样方便不识字的人群和外国旅客。纽约地铁是首个将线路图进行系统可视化的,经过简洁和几何化方式表示的线路和站点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接受,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字体层面上,通过将文字的字体、粗细、排版进行设计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不少软件推出老年人版本,正是考虑到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导致的机能的衰退,如视力的退化等。APP通过增大字体字号,突出主要功能,删减多余功能来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最后是色彩层面,在不破坏美感的同时,兼顾醒目、可读和美观性的平衡。不少APP的界面设计规范了主色和辅助色的使用,在美观的同时,运用饱和度高的颜色作为重点功能的突出强调。
三、设计的多样性、包容性对社会的重要性
尽管失能者的重大提升来源于医疗和辅助技术的发展,但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维持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
设计通过多样性来使得社会正视弱势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权益问题,而非采用边缘化的态度来对待。也使得社会尊重少数和弱势群体,尊重人群的多样性。包容性的设计则是通过实际的行动来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度和平等性。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对其包容性的实际付出和人性化的关怀。
设计通过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保障少数群众的生活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公平的、包容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设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则是在这核心上对让设计从对象、观念、实践等环节的全新思考。这也要求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担负起“为大众服务”的社会职责,将设计的眼光站在更高、更多元的层次上去思考设计,推动多元性和包容性在设计的具体应用和实践中得到落实,让设计真正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的美好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