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评论题:对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理论进行评论。 — 103江南吴佳慧的回答

正文:
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下,人们的物质需求日益得到满足,逐渐转向精神文化需求,更侧重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体验服务。情感化设计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精神需求,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在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1、情感化设计的产生背景分析

(总起)情感化设计最早出自于认知心理学唐纳德诺曼的著作《情感化设计》,是在后工业社会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的影响。情感化设计的里面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注重体验的设计理念。从设计历史来看,在工业美术运动中提出了“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当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进入后工业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复杂社会问题逐渐凸显设计的复杂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人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原来的物质需求,更加追求内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了。使得设计的重心转向为以人为中心,更多新的设计范式不断出现并丰富着设计生活。由一开始标准化设计转向个性化设计方向,更加注重服务于人的体验和情感方面。正是这样的转变背景下,情感化设计被提出和逐渐流行。

2、情感化设计的含义

情感化设计理论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本能层次,最基础的设计层次,关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感官体验,是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直觉反应。例如,一个产品的外形、颜色、材质等都会影响到用户的直觉反应;行为层次,这个层次关注的是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即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效果,涉及到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以及这种交互的效率和愉悦感;反思层次,这个层次与用户的思考和内省有关,是用户对产品意义的反思和个人认同的建立,它涉及到用户对产品的个人感受、想法和产品所传达的意义,以及用户如何将产品融入自己的叙述和身份中。

3、对情感化设计批判性思考

在设计生活中需要辩证看待情感化设计,要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去全面看待。

积极作用层面上情感化设计能够正视用户的情感需求,站在以人为本的人本观上去考量设计,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建立用户心中的地位,产生信赖感。其以全面满足用户在感官、行为和反思层面的需求,从而创造出能够引起积极情感反应的产品,提升整体的用户体验。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充分进行文化和心理调研,了解其内在的真实的情感所需。在设计构思和实践过程中,将其调研结果可视化,将其转换为实际的产品或者系统设计。每个环节都立足于人性化的情感文化需求,是一个更加细腻温情的设计。正是这一个良好的设计形象,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会加深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对产品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度。

情感化设计依旧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时效性弱,不同阶段的情感化设计也不同。情感化设计一般只能引起用户短暂的情感变化,当用户形成了认知之后,可能就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同时,情感化设计更多的是带给用户瞬间感动,很难形成长期的用户激励。

4、情感化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情感化设计可以不仅需要加深用户的情感印象,继续产生可持续紧密联系,还需要更加深入挖掘用户的内心诉求,可以将反思层次的设计深入发展为思辨设计,促使用户更加开放、主动思考。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设计手法增强用户的情感效应。例如,Google 会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纪念日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插画LOGO,让一成不变的logo变的丰富多彩且有人性化,带给用户惊喜的同时,也提高了与用户的互动性;根据用户行为流程,在关键的行为节点中增加情感化设计。例如,特殊天气状况下,高德地图会显示天气情况,为用户出行提供参考。利用用户自身的情感诉求,满足用户内心的渴望。例如,外星人榨汁器,一个具有引诱力的产品。它不仅仅用来压榨柠檬,还可以用来启动谈话。这就是反思水平的快乐。

在人人都在设计的时代,思辨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其核心在于通过对未来的探索,启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正是这样的启示和反思可以让人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设计创新思维去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次的设计其根据用户的心智模型去进行设计,更关注设计的象征价值,其演变为思辨设计更加深入设计价值,开启人们的想象,催化社会梦想。

5、总结

总之,情感化设计是设计领域的核心命题。在当下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过程更注重文化的探究、策略,激发正向的情感、审美,情感化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