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文化则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设计与人文是密不可分的,设计作为文化载体的同时,又以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中心点,设计师需要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但在强调功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具有民主化和人文色彩,为设计注入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创新思维推动设计发展。事实上,设计本身就构成了人文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发展的源泉
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沃土。中华民族的造物智慧根源于5000年的深厚历史文化。自新石器时代鲜明创造功能实用,造型优美,装饰精巧的彩陶,黑陶,到汉代之初科学环保,灯体丰富,构丝金桥的鎏金铜灯,再到明朝设计出精简厚雅的巧而得体,精而合一的明式家居。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史书上的文字或博物馆的产品,其背后的工艺、审美观和工匠精神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灵感沃土。也为现代设计师面对粗制滥造的。设计品食,反思自己的不足。
例如,靳埭强先生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与书法艺术的表演意境,结合现实器物的形式,制作出《汉字》系列山水风雨海报,将中国水墨与中国哲学很好的融入平面设计的国际风格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中华文化汉字独有的文化韵味,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承效果。
警惕设计元素的“文化挪用”现象
如今,设计已经变成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学科的活动,设计更加活跃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战略,以及全局问题。
这就要求当代设计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既需考虑现代艺术作品的实践应用功能,又要考虑其文化价值与传承价值。迪奥的马面裙设计是其看重中国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力量,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设计,但却被西方误认为灵感来自于韩国传统服饰,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古代东亚文化缺失所致。
2018年Gucci的秋季发布会上,锡克教的头巾被作为服饰元素成为了模特的配饰,对锡克教徒来说,头巾是比生命更加重要,因为代表着他们的精神信仰,而设计师在使用元素时完全忽视锡克教教徒的信条。
正是由于设计师与艺术家没有深入到土著人的社区中,往往是抛开参与式观察,直接进行参与式设计创作。这不仅挪用了当地文化,也常常使得设计与艺术造成了一种符号式的“样式主义”。事实上,当代对于“文化挪用”的关注点在于是否改变传统文化格局。弱势群体若在“文化挪用”中被卷人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并随之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会在完全陌生的外来文化中迷失方向,而需要寻求解决文化失衡的有效方法就是保持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
显而易见,文化挪用不仅容易被当代服装设计介人,其他艺术形式也难免都会涉及。追求效率的设计师根本不会去了解各元素背后的文化内涵,而是简单地把精神与形式剥离,简单借用其表面形式。坚定立场,探索中国风格的设计主题表达。当下新时代中国向前迈进的历史节点,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的催动下,“中国元素”成为新的文化要素在西方设计语境中反复被提及,坚定正确的文化立场,挖掘文化自信,探索中国风格的设计主体性表达。
例如中国服装设计先锋一直在尝试进行中国本土设计,但是无论是整体设计的审美水平还是制作水平与西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部分的设计是在西方的设计中添加中国元素,运用元素堆砌、工艺繁琐,色彩对比度高,整体缺之美盛。特别是乡村旅游兴起之后,以龙凤纹刺绣、色彩不均的蜡染扎染、棉麻服饰等,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以民族加入具体特色元素售卖同质化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差异化,缺乏思考设计中国化,缺少挖掘本土文化基因,只能“挪用”“抄袭”在西方强势之下生存。然而,近年来中国原创设计师的力量呈井喷式增长,对于中国文化的坚定自信,在现代的西方语境中基本实现工从中国元素的个案到中国风格的形成。
对内“中国风格”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的一种探索,是中国元素基于国际视野的中国文化提炼与升华,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对外设计师需要坚定中国优秀文化,理解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文化,阐释中国文化内涵,凝练自身优势,坚持中国设计主体性,探索当代设计的中国风格在国际市场中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