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论述美国的商业设计 提纲: 总论点--美国的设计以商业主义为核心 分论1- 1 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商业性设计提供了土壤 1.1文化背景 1.2政治背景 分论2- -设计实践 2.1流线型运动 2.2有计划废止制度 2.3设计师 分论3 2 美国商业设计的利弊之处 3.1与欧洲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比较 3.2与当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心对比 总结 正文: 美国设计从20世纪初开始便走上了一条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其最核心的 特征是以商业主义为根本导向。正如设计史学家王受之所指出:“美国的设计概念从一开 始便与欧洲不同,走上了'艺术的商业化与商业的艺术化'的道路。“这种商业化倾向并非 偶然,而是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必然产物。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被社会 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美国的工业 设计从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商业气息。 1. 商业设计的土壤 1.1消费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 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消费主义传统为商业设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欧洲不同, 美国没有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形成深厚的工艺美术传统,其文化基因中缺乏 对传统工艺价值的深刻认同。相反,作为一个新兴移民国家,美国社会更注重实用性和 即时效益,这种价值观在设计中表现为对市场需求的迅速响应和对消费者心理的精准把 握。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众传媒兴起,消费文化在美国迅速蔓延,进一 步强化了设计的商业属性。 个人主义精神是美国文化的另一核心特质,它深刻影响了美国设计的发展方向。美 国社会高度重视个人表达和自由选择,这种价值观反映在设计上,表现为对产品个性化 和多样性的追求。通用汽车公司1927年推出的"艺术与色彩部门"正是顺应了这一文化心 理,通过提供多种颜色和款式的汽车,满足消费者对个性表达的渴望。相比之下,同时
期福特T型车"无论顾客需要什么颜色,我们只提供黑色"的单一化策略最终在市场竞争 中败下阵来,这一典型案例生动体现了美国文化价值观如何塑造设计发展方向。 1.2罗斯福新政影响与商业化转型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深刻重塑了美国设计的发展路径。经济危机 暴露了自由市场的脆弱性,促使美国政府重新定义经济角色新政的“观念革命”彻底终结 了自由放任主义,政府被赋予保障民生和经济稳定的责任,设计由此从纯商业活动升华 为兼具社会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工业政策调整迫使企业寻求新的市场竞争手段,设计因 能提升产品吸引力、刺激消费而被企业高度重视,成为“生存的经济支撑原则”。此外, 联邦权力的扩张为设计职业化奠定制度基础: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了设计师的从业风险, 独立设计事务所激增;政府支持的基建与住房项目催生了设计服务市场化,使美国设计 走上与欧洲社会民主理念截然不同的道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主义和经济实力为 驱动,最终形成高度商业化的设计生态。 2 商业设计的实践载体 2.1形式优先的符号化设计 流线型风格的流行反映了经济危机后美国社会的心理需求。20世纪30年代,在经 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流线型设计以其光滑、流畅的线条和动态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心 理慰藉和未来憧憬。罗维1934年设计的"冷点"冰箱采用了流线型元素,尽管这些曲线对 冰箱的实际功能并无帮助,但却使产品外观更具现代感和视觉吸引力,成功提升了销售 业绩。这种设计策略表明,美国商业设计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形式语言来激发消费者 的情感共鸣和购买欲望。 2.2系统性驱动消费 有计划废止制度是美国商业设计的核心策略,由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斯 隆和设计师哈利·厄尔在20世纪50年代明确提出并系统实施。这一制度是指通过人为 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或过时,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新产品。厄尔在通用汽 车公司推行年度换型计划,使汽车外观每年度都有显著变化,而内部结构却保持基本不 变,以此刺激消费者的更新欲望。有计划废止制度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地刺 激了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通用汽车凭借这一策略超越了原本市场领先的福特汽车,成 为美国汽车业的新霸主。 2.3职业化推手 美国是全球首个将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企业竞争 白热化催生职业设计师群体,他们脱离欧洲的乌托邦理想,以“设计即销售”为信条,成 为商业链条的核心环节。例如罗维建立首个跨洲设计事务所,团队超百人,服务领域从 可口可乐瓶到航天器,确立“设计服务资本”的产业模式。
3. 商业设计的辩证评价 3.1与欧洲功能主义设计对比 美国商业设计与欧洲功能主义设计代表了现代设计的两种不同发展方向,这种差异 源于两地迥异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经济条件。欧洲有着深厚的手工艺传统和社会民主主义 思想,设计被视为社会改良工具,强调通过良好的设计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美国则有着 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消费文化,设计主要作为市场竞争手段,服务于企业的商业利益。包 豪斯代表人物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原则在欧洲设计中得到普遍遵循,而美 国商业设计师则更倾向于"形式追随市场",将审美形式作为促进销售的工具。这种理念 差异在汽车设计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设计职业化路径也体现了两地差异。欧洲设计师多具有建筑或工程背景,设计被视 为一门融合艺术与技术的综合性学科;美国设计师则更多来自广告或商业艺术领域,设 计被视为市场营销的组成部分。正如罗维所说,美国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让产品说话", 即通过设计赋予产品商业吸引力。这种职业定位的差异使得美国设计更注重即时市场效 果,而欧洲设计则更关注产品的长期使用价值。 3.2当代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20世纪中叶的美国商业设计将市场成功作为最高目标,很少考虑资源环境代价或社 会长期影响;而当代设计则越来越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反映出设计伦理意识的觉 醒。美国商业设计以市场销售额为主要成功指标;而当代设计评价则采用更为多元的指 标体系,包括用户体验、社会影响、环境足迹等维度。伊姆斯夫妇的设计哲学预示了这 种转变,他们的作品如伊姆斯躺椅和办公椅既取得了商业成功, ,5 又因其创新性、功能性 和持久价值被视为设计典范。这种既考虑市场接受度又不牺牲设计完整性的理念,为当 代商业与伦理的平衡提供了参考。 综上所述,美国商业设计的发展历程为当代设计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从设计演进的历史视角看,美国商业设计代表了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既填 补了功能主义过于理性、缺乏情感表达的不足,也因过度商业化而暴露了设计异化的风 险。这些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设计实践尤其具有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