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总:装饰即罪恶是卢斯在20世纪提出,强调功能主义思想,注重设计形式简洁,反对无意义的装饰,提倡符合功能装饰,减少资源浪费,暗含可持续设计思想。设计始终是审美性与功能相结合,设计最基础的形式是功能主义的形式,而当今社会设计形式功能发生变化,从物走向非物,从形式走向融合,是动态发展。
分:
1、合目的性和功能性:符合功能需求的设计是美的设计,是有意义的设计,反对繁琐且无意义装饰。
2、情感和文化价值的输出:设计更关注认知情感价值,从产品语义学和符合学角度,说明符合和语义是使人产生联想,生成社会认同。
3、服务与体验的策划;设计从物转移到体验服务,强调策略性设计思维,设计对象更关注生态系统
4、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从伦理方面阐述设计具有社会伦理道德,强调少装饰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具有环保的社会责任
5、生活方式艺术化:设计不仅是物的使用方式设计,也能通过装饰可以使当代生活艺术化,满足人们的审美价值。
总:设计形式是动态发展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下,随社会、经济、文化的改变而改变。装饰即罪恶在当时是对繁琐的贵族风格反对,更关注符合功能的形式,这种形式是能够批量生产满足大众生理安全需求。
但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技术对象与自然对象相互交融,设计对象改变,形式不再只是符合功能需求,其本身也具有了情感价值和文化价值,满足大众社会认同感,
当下和未来设计形式从物质形式转向了服务与体验系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价值,设计作用从促销者转向管理者。
正文:
论述题:结合当代设计现状和具体设计作品,谈谈对“装饰即罪恶”的看法。
装饰即罪恶的口号是由奥地利现代主义设计先驱阿道夫卢斯提出的,后来成为现代主义运动信条,对新一代青年建筑家产生非常重要影响,他认为这种简单的几何形式符合大众20世纪大众需求,具有民主精神,反对繁琐的装饰,尤其是当时盛行的维多利亚风格,反对不符合功能的装饰,减少资源浪费。设计始终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在当下这个数字时代,技术对象变化,引起设计对象的改变,装饰即罪恶的信条就产生了一定局限性,形式与功能关系发生变化,从产品功能主义形式走向产品功能与形式融合,强调设计的体验和服务价值。
一、合目的性和功能性
卢斯的装饰即罪恶不是反对所有装饰,是对无意义的附加装饰的批评,强调只有符合功能的形式才是美的形式,是功能主义思想体现,这是永恒不变的,是设计最基本要求。从设计史角度来看,功能主义提出的装饰即罪恶,强调功能至上,认为符合人们功能需求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反对无意义的装饰。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强调简单几何形式,其核心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反对贵族风格的繁琐装饰,目的是为大众设计,这种形式符合基本物质功能需求,同时它也是民主的形式,只有这种形式能够批量生产,使设计成果能够由人民共享,是民主精神体现,也是社会所需。当代设计的形式应是符合产品功能和需求的有意义的形式,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大疆ROMOP扫地机器人,基站采用透明外壳,暴露内部清晰结构,展示技术实力,增强用户的对于其强大吸力信任,满足功能需求,同时这种透明机械外壳形式简洁,体现高科技感,具有科技美感。这种装饰形式是功能主义体现,并不是为了裸露而裸露,是功能深度优化的自然结果,采用的形式是符合功能需求的有意义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让用户理解,做到形式功能真正的统一,而不是简单的对照。
二、情感和文化价值的输出
功能主义思想不能完全满足大众需求,设计更关注情感价值,通过符合象征意义,满足大众社会认同感需求。技术与艺术对象相互融合,其结果是设计对象不断变化,生理安全需求转化为认知和情感需求,形式作为产品附加值载体,开始强调精神属性。装饰即罪恶的口号不完全适应当下设计形式,功能主义的形式过于冷漠单调,设计学研究开始从更广泛学科中借用词汇,通过符号学理论研究,设计的形式能够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只有依靠符号才能实现知识传递和相互交往。从产品语义学来看,人的本质需求发生变化,设计对象的实施,需要运用物质系统、材料系统和技术功能系统来制造出符合产品设计对象的语义和形态系统,通过符号载体输出象征价值,使人产生联想,提升社会认同感。当代设计更多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价值,通过文化符号传递民族精神,提高大众文化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北欧设计地处偏僻,受到现代主义影响,在功能主义基础上,衍生出独特的设计风格,具有人文关怀,运用鲜艳色彩和简洁形式,即满足功能需求,又为本地人提供情感价值,在恶劣环境中带给人民希望。日本设计在明治维新时期受美国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气息,而当代日本设计采用双轨制模式,高新技术制造的产品设计采用传统美学思想,体现简洁、微型、便利,同时,又通过留白方式,呈现出禅宗素雅的感觉。
三、服务与体验的策划
形式与功能关系由对抗走向一体化融合模式。当今社会,技术对象变化,设计对象也产生相应变化,从产品形式走向服务体验,设计形式改变,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策略性谋划,注重人在系统中的服务体验,设计形式更多是一种引导,提升大众的参与感,满足自我实现的大众需求。这不意味着功能主义与情感价值失去作用,反而应将两者融合到设计过程中,才能设计出优质的服务和体验。对于企业来说设计形式不在是产品式样功能质量的竞争,而是向着软硬一体化的整合竞争,通过提高优质形式的服务和体验竞争。
盒马鲜生采用线上线下互补融合形式,创造出一种新零售商业模式,不只是注重产品实物本身,而是将商品与体验互绑,提高新的体验价值,未来市场竞争,从产品本身的竞争,转向了生态服务系统体验的竞争,其本质是设计对象需求变化,引起设计模式转变。
四、社会责任与伦理道德
设计形式应在满足实用价值前提下,通过审美价值创造和实现产品各项性能和价值,最终具有道德和伦理价值,兼具社会伦理责任。正如维克多帕帕那克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中提到,设计必须承担伦理责任,卢斯的功能主义思想,强调减少装饰,降低资源浪费和消耗,体现可持续设计伦理。当今绿色设计必须满足3R原则,这与装饰即罪恶的功能主义一脉相承,都强调减少对物质能源消耗,绿色设计还包括材料可回收和零部件处理回收利用,这是功能主义不具备的,也是当今社会条件下衍生出来的,反映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以引起的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回归,设计形式不仅要满足实用价值还要肩负起对自然和社会生态保护道德伦理价值。
五、生活方式艺术化
设计不仅能够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还可以创造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这是功能主义思想所不具备的。艺术设计是物的设计,是物的使用方式的设计,物的使用方式是生活方式具体内涵,运用艺术设计手段使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随着设计从物质产品走向非物质体验,它不仅在美的层面上,而且更多的在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其他方面产生深刻影响,能够给设计带来新的灵感,使人们的现代生活更艺术化。
综上所述,设计的形式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不同时期,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不同,对于设计形式要求也不同,设计始终无法摆脱特定的社会情景。装饰即罪恶在当时是对繁琐的贵族风格反对,更关注符合功能的形式,这种形式是能够批量生产满足大众生理安全需求。但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技术对象与自然对象相互交融,设计对象改变,形式不再只是符合功能需求,其本身也具有了情感价值和象征价值,满足大众社会认同感,当今世界经济已从知识经济转向服务、体验和生态经济,同时也是对设计新形式要求,设计形式从物质形式转向了服务与体验系统,设计是通过创造物的生态系统,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体验价值。未来设计更注重产品形式的认知情感和文化价值,更关注服务体验价值。在发掘人的真实需求时,设计更关注人的自我实现需求满足,设计不再只是停留在促销者层次,而是向着文化形智慧型管理型的高层次发展,积极引导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这是进入人人都是设计师时代的要求,设计作用正如日本设计那样,弱化设计的痕迹,增加用户的痕迹,旨在引导作用,尊重消费者。未来设计师不能只注重造型基础技能培养,还要注重系统思维训练,突破传统设计边界,锻炼跨专业协作能力,注重各种理论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