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问答
知识观察室
话题
认证
提问
会员
中心
登录
注册
模拟练习题(一) — 浙理工–傅洁的回答
模拟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秦兵马俑 2、《天工开物》 3.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 4. 画象砖、瓦当 5.饕餮纹 二、名词解释 1.甲骨文 起源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时期,是刻于龟甲兽骨上仔外文字,属于汉 字的早期形态。它们被用了祭祀,预测吉凶等仪式。甲骨文化节字方式不固 足,同一个字可能有多种写法,具有极大变通性,这些独特的符号形式代表着古 人对日常生活、自然界、社会秩序等各方面的认知和记录。同时,它也是一 种艺术形式,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符号形态的变化和线条的流动性展 示出古人们对于美追求代表着与人的智慧创造力,为探索中国古代发 展提供主要价值 2.宋代瓷器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巅峰,被誉为“瓷白时代”。宋代瓷 密遍布全国各地,在南方有景德镇密、龙泉密、哥密等,北方有定密、汝窑、启密 等,其中最著名仔五大名窖为“哥、宫、汝、定、均”。宋瓷在色彩上的特点体现 在采色增多,除了原有的脊瓷、白瓷外,创造了彩瓷、花釉瓷;装饰方法也丰富 多样,有刻花、划花、印花、以及运用树叶剪纸等;装饰题材上,喜用折枝 花以及飞鸟虫鱼、这样秀丽、线条流畅、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仔艺 术特色,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杰出代表。 第 页(总 页) 3.螺钢 一种传统装饰工艺,主要应用在漆器、然、铜镜上。在添要上,即在 面上刻花纹,然后用螺细等物填嵌进去。这种工艺最早出现于两周,至 漆背嵌螺细镜已属常见,但多为厚螺锢。元以后,又有了较大发展,明清 达到最高峰,薄螺钮器普遍,比厚螺细器更精密细致,且不仅用来装饰小 物品,还用作柜、桌等大件家具。工匠们制作时,不仅拒不同 根据据花纹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包彩的螺钮,还在嵌片上加划痕,以更好 表现细部。有些螺钮器还加以金银片,此外还有衬色细嵌,呈现五彩改改 的效果。该工艺充分展现中国与代向超的后人技艺。 4.《髹饰录》 是中国现存唯一门古代添艺专著。明代黄大成所著,成书于明末。是一部 艺仔创作实践总结。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仔各种弊病 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的装饰方法。系统阐述了添艺的创作原则,如“巧法 造化、质别人身、文象阴阳”,称为三法。也就是创作要以自然条件为依据;内质 犹如人体构造,骨肉相连,肥疫待体;文饰则以阴阳呼之,虚实相互。涵盖天 人合一份设计理念,追求精致古朴的美学标准,对现今都有启发,是一部集大 戊式仔著作。 结物精神。“知者”即通晓规律、明达事理的智者,是能做到明“无时” 识“地气”,认“材美”,有“工巧”的智者。并不一味遵循陈规旧举,而是守 任“创物”的根和“工巧”的魂。因此当代工匠要从古籍中领悟思想,既 要懂老祖练的智慧,也要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完成新时代的任务,不论 还是 是“人机协同 “数智融合”,这些看似现代化的科技,实则都离不开中华深 厚的文化根基,要坚持“创新、传承、坚守”的造物思想。 m 《考工记》中仔思想传承对现代设计有着极大启发与影响,要求设计 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以人为尺度,用正确的材料,培养精湛技 艺,保持创新,方能产出更多优秀的设计。 装 订 2.夏商西周工艺美术特点对后世纪影响 线 复商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除了自然之外,还有]阶级统治的社 会力量,因此相较于原始社会,生产技术、方式、道德伦理、宗教观念都 有了极大改变。随之相应的工艺美术 也有了新的特点,并且这时期中国中 工艺美术的奠基时期,灯其是青铜器方面,对后世影响极大。 夏朝作为青铜时代的开端,工艺美术尚处于探索阶段。承裂了原始 社会陶器文化,有盆、盘、罐等器型、多圆底器、平底器,在器表用绳纹装 饰。并且在模仿陶器型制的基础上有了青铜器,虽制作相对粗糙, 造型简单,纹饰质朴,但已出现鼎片等礼器的雏形,为后世青铜器的发展 奠定、材料、技术、造型、装饰等方面的基础。 第 页(总 页) 四.论述题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造园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思想。 破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园治》中的核心理念。而《园冶》是世界上 最早的系统造园专著之一,由明代计成编著,书中不仅有对造园独特的见 解和精妙的叙述,也有对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总结。 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理念。 m 强调天人合一,充分利用人造及自然景观塑造园林。以自然为范本,避免 刻意雕琢的生硬感。让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而非对立,就像巾 固传统山水画,讲究写意而不是写实,在园林设计方面交注重将大自然意境融入 整个园林设计中。 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个健筑里白灰色色 调,符合苏州粉墙黛瓦仔古建筑特色,同时入口为中式圆形玻璃大门框、中庭顶 上,建筑侧面都开了几何形壳窗,让外面的景色成为建筑的装饰,很好地 释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设计思想, 二、巧用因“借”、得体合宜的造圆原则。 “因”与“借”是重要的造园思想。“因”是“因势利导”,即顺应场地的 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按照自然规律与环境进行有机融合。如承德避 青山丘就因势”构园,寺庙亭台依山就势,隐藏于山林之中,别有一番意境,而 原有的沼泽洼地就开凿湖泊岛,模仿江南水乡。各种景色相互融合,相互 依靠,呈现和谐统一状态。 第 页(总 页) “借”是借景迁情”,即巧妙借用园内外的景观元素 ,如远山,近水、建筑等,打 破空间的局限性,起到一种扩大空间,丰富意境的作用。整个西湖就是 一个“大园林”,其借景是相互的、全方位的。“三潭印月”即借了远处的环湖 群山,又借]湖心亭、苏堤的点与线,景景互借,巧妙而生动。 而“因与借”的核心是“体宜”,即得体、合宜,只要不浪费自然美景,不强 行堆砌元素,相互补充,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就能最大程度展现园 林景观之美。 三、虚实相生、层次递进的造国思想 虚虚实实,藏藏露露方能让游人在行走中不断有新的体验。园林的 51 魅丽不仅在“形”,更在“境”,而境”的营造就依赖于“虚实”的对比与“层次” 装 的铺垫。水体、光辉、庭院与山石、花木、建筑等相互依存、虚中有实、实中有 i 虚,方能避免空间的单调。 线 而“曲径道幽”“一步一景”则是层次递进的典型手法。道路宜曲不宜直 各种景观元素有遮有现有引,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形成一条充满探索乐趣的 游览路线,也引导游客人情绪起伏,达到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虽由人作,免自天开”的基本思想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一套贯穿自然、人文、目 活的完整体系,这些思想基于“人”与“园的共生关系,让“园”成为可居、可游、可害 情的生活容器。后世的园标设计师需从中领悟,保持对自然的敬畏 巧借自然,追求意境。 山 陈妹
相关答案
/ask/question/6127/answer/8216.html
/ask/question/6125/answer/8215.html
/ask/question/6128/answer/8214.html
/ask/question/6125/answer/8213.html
/ask/question/6128/answer/8212.html
/ask/question/6119/answer/8211.html
/ask/question/6124/answer/8210.html
/ask/question/6124/answer/8209.html
/ask/question/6124/answer/8208.html
/ask/question/6124/answer/8207.html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