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艺术疗愈体现设计范式变革,是设计解决社会问题体现,通过跨学科合作的设计实践实现心理干预,在疗愈过程中,治疗师不过多干预,由参与者自发去进行创作,整合心理资源实现疗愈转化。艺术疗愈的本质是情感化设计的治愈交互和持续情绪价值转移注意力和缓解压力,达到治愈目的。
一、情感化设计赋予产品情绪价值,引导和治愈用户心理健康
二、社会创新设计重构社会关系,实现心理整合和疗愈转化
三、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情绪调节和心理康复
四、批判性反思:跨学科设计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设计不只是造物更是谋事,聚焦于关系与系统重构,正如曼奇尼在《设计,在人人设计时代》中所说:“设计具有双重效力,它通过提供方案解决方案,又通过讲故事来产生意义”,设计是关系重构,使在关系网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与满足。
艺术疗愈是指运用艺术设局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以及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心理反应,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以促进个体情绪调节、心理康复与精神成长的跨学科合作的设计实践,其核心不在于艺术作品的设计美学价值或设计技巧高低,而在于创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情感流动与心理变化。艺术疗愈是以人为本设计的体现,对于当下大众面对工作学习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的有效解决方案,是设计跨学科合作体现和社会关系的重构,艺术疗愈的本质是情感化设计的治愈交互和持续情绪价值转移注意力和缓解压力,达到治愈目的。
一、情感化设计赋予产品情绪价值,引导和治愈用户心理健康
情感化设计可以在产品本能、行为和反思三方面,通过产品功能、操作方式和形式,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唤醒其各种情绪,引导负面情绪进行治愈转化,而艺术疗愈运用艺术设计媒介、艺术创作过程以及对艺术设计作品的心理反应,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以促进个体情绪调节、心理康复与精神成长的跨学科实践。正如qoobo模仿人撸猫的过程设计一款猫型玩偶,玩偶质感和真实撸猫的带来的体验相同,缓解用户工作或学习压力和焦虑。这款设计在本能层方面,仿照小猫尾巴和屁股以及毛茸茸质感,给人一种可爱想摸的本能感觉;在行为层方面,模仿撸猫的过程,带来极大满足感;在反思层方面,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对产品留下良好印象。日本的bande设计的花瓣贴纸,运用情感化设计方式,在本能层方面模仿花瓣样式,贴纸造型是各种各样的花瓣,带给人美的享受,在行为层方面,模仿人类喜用花瓣当书签的使用方式,在使用花瓣贴纸时,同时带给用户书签的体验,在反思层上提供持续的情感价值,通过共同的心智模型,如花瓣书签行为,引起用户共鸣和反思,留下美好回忆与印象。
二、社会创新设计重构社会关系,实现心理整合和疗愈转化
社会创新设计整合已有资源,重构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实现疗愈转化。让参与者在专业艺术治疗师的引导下,参与者在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中,借助象征性表达探索自我、重构生命经验,实现心理整合与疗愈转化。实现自下而上的治理,让参与者自己去挖掘,激发自身活力并转移注意力,治疗师给予专业指导不过度干涉,使治疗更有效更安全更真实。培养参与者自我治疗的能力与素养,即使没有专业指导下仍能实现可持续的治愈与环解。
比如上海四平社区的微更新设计项目,通过三阶段展示微更新设计驱动作用:首先是共情阶段采用社区地图绘制工作坊,让居民可视化空间问题,降低参与门槛;其次是共创阶段,用低成本原型测试方案可行性;共建阶段设计共享维护机制,让居民成为空间可持续管理者。设计试点共享花园楼道客厅等微小项目,让居民快速看到可能,激发社区内在动力,驱动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模式。
三、设计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情绪调节和心理康复
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方式转变,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单一设计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必须进行跨学科合作,聚焦关系和系统的设计。而艺术疗愈体现了设计与心理科学的深度融合,也是设计学在其他社会领域方面延伸和拓展,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教育、康复医学、社会工作及社区发展等领域。
“海绵城市”设计通过将景观设计、水文学、生态学与市政工程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共创的方式,解决了“逢雨必涝”的社会复杂问题,同时使单一的工程功能转变为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解决方案,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白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是设计响应“双碳”目标、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协调的有效路径。
四、批判性反思:跨学科设计面临的挑战
在教育方面,设计教育表现出滞后性,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设计知识技能方面培养,比如画图、建模等等,必须做出相应改变引入多学科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和领域;在合作过程中,权力结构不平衡,设计凭借可视化和整合能力占据话语权,无视其他学科贡献,通过炫彩夺目的效果图覆盖其他学科贡献;在设计学理论方面,传统文化的保守性阻碍设计发展,将自己置于优先地位,反对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比如士农工商的思想,将商置于最后,否定商人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做出的贡献,不利于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设计经历了一场范式革命,从造物转变谋事,正如曼奇尼在《设计,在人人设计时代》中所说:“设计具有双重效力,它通过提供方案解决方案,又通过讲故事来产生意义”任何好的设计同时是解决方案和有力意义载体。艺术疗愈表明设计不在仅仅是造物,而是更多聚焦于关系和系统的重构。通过重构关系,使置于关系网络中的人获得良好的服务和体验价值。同时,艺术疗愈也告诉我们跨学科合作不仅能带来机遇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去克服,比如教育滞后,权力结构等等。未来的设计师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新质设计师,在社会关系结构中从被动服务转变主动角色的设计师,要求我们具备商业思维、社会责任和生态意识,尊重传统文化,将技术创新成就运用到生态环境修复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生态文明。(1h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