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回顾:远古史到近代史总结,并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对设计的影响。 — 19-国美-小王的回答

设计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生存设计阶段,该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发展,是设计的初步萌芽;
2.手工艺阶段,该阶段的东西方设计各有特点,发展趋势和特征各不相同;
3.工业革命阶段的设计。

第一阶段:生存设计阶段
该阶段是早期人类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了保护生命安全,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而产生的设计。尽管生存设计在设计上十分简单,但其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死,因而往往是高质量的设计。而人类的设计就是在为了满足生存和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有澳洲土著人使用的飞镖。

第二阶段:手工艺阶段
手工艺阶段开始于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的创造性活动。不同于生存设计阶段的物理方式,如打磨、敲击成型,手工艺阶段开始利用火来制陶,冶炼金属等。

欧洲: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奴隶制走向衰亡,欧洲逐步进入中世纪。而在文艺复兴之后,诸多要素发生了改变,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也不断发展。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风格大致经历了以下几种演变:中世纪之前的古希腊罗马设计、埃及风格的设计;中世纪盛行的哥特式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后的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
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建筑之上,其建筑通过不同形制和石质梁柱构件的特定组合表现出独特美感:多立克柱式体现出男性阳刚雄健之美、简洁大方;爱奥尼克柱式体现出女性的婉约柔美、轻盈秀丽;科林斯柱式则重装饰,对少女窈窕体态进行模仿。古希腊陶器和家具也是其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陶器的红底黑纹瓶和黑底红纹瓶,装饰纹样生动传神。家具早期模仿埃及家具,较为僵硬,而后期则发展出独特风格,线条优美,符合力学原理。
埃及崇拜自然,有很强的拜物倾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埃及建筑设计的顶峰,三角结构突出建筑物的高大稳定,表面简洁,气势宏伟,给人以极强的压迫感。而在家具设计方面,埃及家具几乎都带有模仿兽腿的腿部结构,前后腿朝向一致。前期的家具设计较为生硬,后期加入了背部的支撑,舒适性和实用性大大提升。
哥特式风格出现于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服务于神权,体现出一切向上帝的宗旨。该阶段的设计风格善于利用垂直向上的趋势和锐利的尖端营造出直上天际的飞升之势。哥特式教堂外有高尖顶,内部装饰彩色玻璃花窗,给人以高大飘渺的感觉,同时又营造出神明降世的压迫感。该阶段的设计是手工艺人技艺的体现,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界限模糊。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马丁王银座。
于14世纪在意大利最先萌芽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宗旨,重视人的情感,强调人的地位和需求。该时期的设计一反中世纪刻板风格,主张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中汲取灵感,同时又大量运用曲线作为设计元素,体现出庄严、均衡含蓄的特点。
在16-17世纪于意大利盛行的巴洛克风格则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对于设计的理念。该时期的建筑追求豪华、浮夸的表面处理效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程式,建筑设计上常用断裂、堆叠的山花,在支撑的转折处常用双柱或三柱作为装饰,构图节奏和空间布局不均衡。而家具设计风格则延续了建筑风格的改变,强调动感和整体和谐,体现出重视装饰、华美等特点,同时体现出宗教的宏大气势,有男性的阳刚雄劲之美。
洛可可风格流行于18世纪的法国,该时期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宠幸宫妃,因此宫内装饰受到女性审美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国清式家具设计的影响。洛可可风格的家具腿部弯曲纤细,多有镶金螺钿装饰。在设计特点上有构图的不对称性、有着华丽装饰、偏爱自然题材的装饰,体现出女性的纤细轻巧之态等。
相较于巴洛克和洛可可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体现出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艺术和建筑学的倾慕和模仿,有着适度、简洁、明确等特点,两者有较为鲜明的对比。
从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洛可可与新古典主义时期,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是动态的,受所处地域、国家、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阶段设计的变化过程又体现出循环往复的规律,直至工业革命后又,设计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
中国手工艺阶段经历了从远古氏族利用火烧制陶器,制作出如半坡文化中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庙底沟文化中的漩涡纹陶瓶等精美器物。再到利用铜这一金属,制造出诸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宏伟的青铜器。而在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设计又进入新的高度。汉代的长信宫灯作为宫中起居的生活用品,利用虹吸原理吸走多余烟气,同时可以调节光线明暗。宋代汝、哥、定、钧、官五大名窑,使得中国瓷器审美发展至新的顶峰。明代园林兴起,郑和下西洋带来众多木材,文人审美的加入,诸多要素综合使得明代家具体现出精简厚雅的特征。
中国手工艺阶段的特点大致有两点:
第一,设计产品的制造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且大多都是较为简单的生活用品。因为手工艺阶段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受到限制,往往不能生产过于复杂的设计产品。同时设计产品往往都富有个性,产品的装饰成为体现设计风格和价值的重要手段。
第二,设计产品的设计与销售往往一体化,设计者与消费者十分熟悉,而这种熟悉也使得设计者需要尽可能提升设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举动也使得手工艺阶段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

工业革命阶段:
于18世纪60年代发端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设计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艺阶段采用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设计方式,设计者与制作者通常为同一人,且制作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和标准化,不能满足社会对于更大量、优质商品的需求。该阶段设计产品主要服务于上层阶级,同时,手工艺设计和制造方式有极强的历史传承性,不同设计者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先进生产方式、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成功运用,都促使设计发生转变。该阶段的设计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批量化生产和批量化消费推动。
同时,由于手工作坊被工厂替代,机器替代手工劳动,工厂中的大量工作都由未经受手工艺技术培训的工人承担,工人不会凭主观意识对产品产生影响,产品的生产服从标准化。设计者与制作者间出现了明确的专业分工,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后来在19世纪,由于标准化和可互换零件在美国发展起来,设计与制造达成完全分离。
而设计上的转变也带来了设计师地位的改变。工厂生产的产品服务于大众,为刺激消费、增加销量,工厂需要对旧产品进行翻新,并不断推出新产品。设计师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一环,地位和重要性都大大提升,成为时代发展的新兴行业。在18世纪初,建筑师充当了设计师,随后,许多手工艺人也加入该行业,为设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工业革命阶段,设计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变。标准化的大规模批量化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也为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催生出现代化的工业设计,促使设计与制造的分离以及设计师行业的兴起。

设计与制造的关系
工艺美术运动
(背景)1851年,英国于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设计者为帕克斯顿,主要目的是展示英国的成就和科技实力。这次会议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并不是展品,而是展馆本身,水晶宫全部由玻璃和钢材建造而成,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显示了工业生产的力量,但内部展品同时也暴露出了工业生产与美学脱节的问题。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指导者是英国的社会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而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威廉•莫里斯。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的石头》等著作中提出了反对工业化思想,主张美学家应该从事产品设计,将美学与技术相结合,主张师承自然,不循规蹈矩,支持为大众设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等。而拉斯金的理论也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一方面他否定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大力提倡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美观又实用的真正艺术,主张为大众设计,却又支持普通大众无法消费的高档手工艺品。
但就整体而言,拉斯金的理论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有:①设计要面向大众,艺术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强艺术教育②艺术设计要具有实用性③设计要回归自然,学习自然④消除“高级艺术”和“实用艺术”的界限。虽然拉斯金的实用主义思想与后来的功能主义并不完全一致,但他的思想和理论仍影响了当时设计家们的思想。
威廉莫里斯是拉斯金思想的继承者:①重视手工制作,反对大机器化生产;艺术是为人民创造的,也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不仅是创作者的乐趣,更应该给使用者带来乐趣②提倡诚实、诚恳的设计风格;讲究简单、朴实、重视功能性;反对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设计③崇尚自然,利用大量的卷草、花卉、鸟类为装饰动机④重视民主思想,认为艺术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设计是集体活动,不是个体活动⑤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的产品才会有市场。
这些思想也对后来的设计产生相应影响。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它继承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设计矫揉造作风气泛滥的时期、在功能工业化风格浮现的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
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运动从法国产生,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大利、斯堪的纳维亚等国,同时也影响了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