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a
Elita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9月前

回答
5
文章
0
关注者
0

包豪斯是1919年创建于德国的一所设计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作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这所学校对世纪现代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也有重要借鉴价值。以下我将论述一二。

一、明确方向,实现技术与艺术之统一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上独树一帜,开创性地使用了工作室导师与形式导师共同授课的教育制度,实现了艺术教育 与手工制作的相结合。这一制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设计。而中国现代的设计教育,大多以设计理论的教育为主,往往还局限在纸面上,如能向包豪斯学习借鉴,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增设手工艺课,并与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课程相结合,必将能够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准,真正掌握适应现代工业的设计方法,让工业技术也能成为设计师的创造工具。

二、夯实基础,加强设计基础课的教育

包豪斯在现代设计教育上的另一大成就,便是在于首创了艺术基础课。艺术教育的基础课,能让设计教育比较牢固地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依靠艺术家和设计师个人的、非理性的感觉基础上。中国的设计教育亦可效之,加强设计基础课的建设,在现有的课程上完善对色彩、材料、立体和平面构成相关的教育,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开展设计,而不是依靠主观感受。

三、校企联合,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之所以广泛,与其在社会上建立企业和工业界的密切联系是分不开的。与企业交流合作,学生不仅能了解现代社会需要的设计是什么,还能切身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而这些是学生在校内体验不到的。中国的高校可通过与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尝试让学生承接企业项目,或邀请企业的设计师来高校讲座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的设计需求,早日为中国特色设计之路做出贡献。

四、入乡随俗,明确设计的服务对象

强调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明确设计为大众服务是包豪斯的办学宗旨之一。这一宗旨,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中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主人同样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设计教育中重视社会和政治教育,令学生明确认识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设计的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在设计中结合中国国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以史为鉴,增强设计的人情味教育

当然,包豪斯虽然在现代设计教育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我们也不可忽视其存在的局限性。对理性的过份强调,造成了设计上冷漠的风格且忽视了人的心理需求,使包豪斯的产品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感。在借鉴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时,我们应重视到这点不足,并在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中加以完善,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加强情感化设计的教育,让设计在注重理性的同时也能蕴含温情与人情味。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的文明大国,如若在设计教育中能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增强设计中的历史感,同样能起到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作用。如芬兰设计家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在设计家具时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通过使用木材、砖块等自然材料,让产品拥有与众不同的亲和感与人情味,亦是对包豪斯的一种人情化改良。

包豪斯这所著名的学校已成为过去,而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之路还在不断向前。通过对包豪斯的教育制度进行研究借鉴,同时对它的局限之处加以改进,在技艺结合、基础教育、校企合作、思想教育等方面取长补短,相信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亦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为中国特色设计大厦添砖加瓦。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850年的一场设计改革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者是拉斯金,主要实践人物是莫里斯。其影响在1/4个世纪里遍及欧洲和北美,对建筑、平面设计等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影响相当大,内容非常广泛的设计运动,席卷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影响到英国和美国。两场运动有许多相似性,但本质却有所不同,以下为两者间的异与同:

1.异:

(1)对机械化的态度上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而新艺术运动虽也强调手工艺,但从根本上并不反对工业化。但从更深层面看,工艺美术运动从工业化中反思,提出了形式和功能应相统一的设计理念,新艺术运动虽然接受了工业化,但并没有对工业和艺术的关系进行过多的思考,仅是在装饰上的形式主义。

(2)设计风格上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重视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提倡从哥特风格中寻找灵感,讲究简单、质朴和良好的功能;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了任何一种传统的装饰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在装饰上突出曲线和有机形态,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完全的平面。

(3)影响范围的不同。工艺美术运动开始于英国,从英国发散影响到了欧洲和北美;新艺术运动从法国发源,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相关的设计运动,且在设计内容上影响甚至到了雕塑和绘画等方面。

2.同:

(1)运动起因的相同。都是对工业化批量生产导致设计水准下降的不满,对工业风格的反动和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的厌烦。

(2)设计特征的相同:都在装饰上崇尚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的影响。都尝试将自然中的元素用作装饰动机。

综上,新艺术运动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余波,在起因和特征上都有相似之处,但新艺术运动的规模和范围都更为广泛,对工艺美术运动的理念也有所发展和改变。

工艺美术运动是1880-191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开展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对后世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理论指导者是拉斯金,主要实践者是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被称为世界现代设计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不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和影响程度,更是因为它的为大众设计思想理念和对形式与功能的设计尝试和思考。

一、为大众设计的思想为现代设计的出现打下基础

工业革命前,艺术仅是上层贵族阶级的专属,普通百姓很难享有优质设计的产品。拉斯金开创性地提出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的思想理念,反对精英主义设计;而他的理论继承者莫里斯更是提出了“产品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活动”的设计原则。这种平等和民主的思想正是后来现代设计的基础,这意味着长期以来贵族垄断的设计服务将被打破,现代设计运动就是在民主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轰轰烈烈地展开的。

二、忠实于材料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理念参考

对机器粗制滥造的产品和设计水准的下降的“良心危机”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艺术家们开始尝试从手工艺品中获取灵感。相比于强加于工业产品之上的混乱装饰,以往手工艺产品具有“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的价值特点,这引起了艺术家们对于形式与功能最初的思考。工艺美术运动所主张的“真实”“诚挚”,反映出他们对装饰应与产品相协调的设计理念,这种对形式与功能统一的最初探索,为后面现代设计“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的提出提供了参考和启发。哪怕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阿尔托,他忠实于自然材料的设计仍带有工艺美术运动的气息。

三、反对工业化的态度为现代设计留下警醒

工艺美术运动仍带有时代性的局限,这场运动对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反对、对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意味着它不可能成为时代的主流风格。现代设计起源于对机器的承认,工业化批量生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设计产生的源泉。然而,现代设计对功能和理性的极度追求使其在发展后期逐渐趋于极端,由此引发了许多诟病和批评。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工业化和推崇手工艺人的态度,对后世的现代设计如何平衡机器美学主导的理性因素,避免过于冷漠刻板以及如何使设计富有人情味有着重要警示意义和思考价值。

综上所述,工艺美术运动作为人们对工业化最初的思考,从设计理念到设计风格都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它对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被称为第一场现代设计运动是当之无愧的。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系列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厂阶段向大机器工业阶段的过度,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也是一场剧烈社会关系的变革,对设计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并促使设计与制造相分离,下面我将从这两方面背景论述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一、机械化的出现使设计需求扩大

工业革命后,大量机器取代了手工劳动力,机械化满足了社会扩大生产的需求,使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同时,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工业上的技术革新生产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产品。从引入工业化生产的陶瓷业和五金业到新出现的铁路、汽车行业,新的设计需求不断出现,现有产品的设计需求也不断扩大。工业化的产品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还要考虑到人们使用的舒适性和美学需求,设计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了。

二、劳动分工促进设计的专业化

机器的出现使大量未接受过专业手工艺训练的工人接替了产品制作工作,产品的设计只能先于机器制作前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为提高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事先对产品进行仔细规划。在此过程中,设计师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建筑师和原本的手工艺人都加入到了设计的队伍中。然而,当时的设计师还并不适应新材料和新的机械产品,设计往往只能模仿借鉴旧有的风格形式,用于建筑的古典柱式被应用在当时先进的机床上,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工业革命后人们已意识到艺术在工业中的重要性,但两者之间的结合却十分生硬,设计只是附加在工业上促进销售的手段。这种风格混乱的机械产品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进一步促进了后来设计改革运动的发生。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扩大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带来的新的设计需求,工业化生产的劳动分工又促进了设计与制造的分离,进一步带动了设计地位的提高,设计从手工艺人的专属逐渐变成了新的分工。尽管工业革命最初的设计还不能与机械化的产品很好地结合,甚至出现了许多因艺术而削弱便利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但是工业革命作为设计进入崭新的工业设计阶段的里程碑是毋庸置疑的。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的设计文明起源于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工具和装饰品的时期,历经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发展成如今的现代设计。

最早的设计起源于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设计还只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生存设计。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打制石器一端被打制成尖锐的形状,用于捕杀猎物以满足温饱需求。这已表明原始人类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工具进行有意识的制造,人类设计就此萌芽。这类设计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产生,历经无数次反复修改,在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尽管这些设计在技术上极为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非常有效。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解决了温饱和安全的问题,这时的设计出现了另一种需求,即使生活更为舒适和有意义,人类便从设计的萌芽阶段走向了手工艺设计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由原始社会后期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这一阶段的设计往往出于情感上的需求,涵盖了建筑、金属、陶瓷、家具、交通工具等各个领域,在满足基本功能等前提下,发展出了丰富的造型和装饰,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繁复精美。无论是花纹多样的中国青花瓷,还是欧洲浪漫浮夸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都生动体现了手工艺设计阶段设计对装饰的追求。

工业革命后,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功能不断涌现,设计的方向也开始出现转变,设计因此迈向了工业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和社会劳动分工削弱了手工艺人的地位,因工业化而实现的批量生产又要求设计变得更为简洁和标准。机械化和手工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爆发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在随后的近一百年中,历经一次次碰撞与改革,设计的装饰特性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了以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关键的现代主义。简洁与标准化成为了设计的新面貌,设计不再需要靠附加装饰作为必要的修饰成分,而是以产品本身的结构和机械的内部逻辑来确定。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