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随着时代发展,情感化设计对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要。
分论点1:情感化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
分论点2: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本能、行为、反思
分论点3:情感化设计是现代设计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情感化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让人感到快乐和感动的产品,更加关注内心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五层意动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认同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他的需求层次论反映了设计的发展规律,从简单的满足实用性能到满足各种精神文化等情感需求,体现了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人们对设计不仅是物质层次的需求而是突出地强调精神需求,设计需要追求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并且能体现出个性化和人文关怀。例如: 日本的松下公司和丰桥工业大学冈尾道夫实验室合作开发设计了一款治愈型机器人陪伴宠物——Nicobo。它的外形类似一只灰色的小胖猫,能上下左右转动身体、摇动尾巴。也能用眼睛做出各种可爱形象的表情包。内置光线传感器,充足的阳光下,它还能像真正的猫咪一样,伸懒腰或打个盹。用手轻抚时,它还会配合地转动身体摇动尾巴,就连“撸猫”的幸福感也被完美诠释。这款治愈型机器人提供情感需求,治愈人心,带来精神财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情感化设计是旨在抓住用户注意力、诱发情绪反应,以提高执行特定行为的可能性的设计。通过产品的外观(本能层)、功能、产品的某些操作行为(行为层)或者产品本身的某种气质 (反思层),让用户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和认同,最终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认知,并在用户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定位。
由于情感和情绪在日常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认知负责帮助我们诠释周围的世界,而情绪则是让我们对事物快速作出判断,是生命的一种体现。因此,情感化把握得好,产品往往更能抓住用户的心。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都将直接关乎产品的购买、使用、留存、传播等。
本能层次的设计是指外观,涉及的是感受知觉的作用,比如味觉、嗅觉、触觉、听觉和视觉上的体验,这也体现了设计的美学的重要性。这其实就是一件商品的外观式样与风格。比如,宜家公司的愿景是“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通过场景化设计,符合人的本能的设计为用户带来愉快的感受。用户第一眼被产品的外观所吸引,从而对产品产生想要了解和触碰的冲动。
行为层次的设计分为四个要素: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感受。注重用户与产品在行为上产生的交互关系。例如高德地图 App 的导航功能在车辆超速行驶时,会在屏幕左右两边出现红色动态条的提示,增强对用户的危险提示。
反思层次的设计是体现在产品的独特内涵、品牌差异性在用户的心中根植下独有的记忆,用户因为这份记忆会经常触发情感共鸣,从而忠实于产品。用户会产生有意识的考虑和基于经验的反思。比如,情感化设计的典范--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外星人榨汁机。虽然外观精美极富现代感,但事实上是非常难操作的。菲利普斯塔克说:这款榨汁机就是为了起个话头而设计的。这款榨汁机突出产品带来的情感。这也体现了思辨设计,一个让人发现问题的设计。
在任何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三个不同层面都是相互交织的。没有一种设计能完全独立于这三个层次之外。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设计也在不断变得复杂、多元。情感化设计要结合可持续设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社会问题,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在智能化发展时代,未来会生产出更多类型的智能机器人代替普通劳动力,我们要进行思辨设计,反思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情感化设计能够体现出设计的个性化和人文关怀,不在单一的追求功能与形式相统一,要从多元维度进行设计。
综上所述,情感化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重视情感化设计,解决设计的复杂性、多元化的问题,结合系统设计,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可持续设计等等,共同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21世纪的设计师们要摆脱在专业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单纯和片面的理性取向,打破20世纪现代美学思想所施加的束缚,从混沌的大众心理中理出头绪,发现潜藏于消费者心中的情感诉求,设计出划时代的产品。
论述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及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提纲:
综述: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
论点1: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定义
论点2: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论点3: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总结:我们要重视推动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设计的应用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不仅是艺术和美学的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及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设计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以下是对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及其在当今社会重要性的探讨:
一、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定义
1. 设计的多样性
设计的多样性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风格、形式、材料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作品。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审美差异,还包括功能、体验、文化等多个维度。
2. 设计的包容性
设计的包容性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特点,使设计作品能够适应更广泛的使用场景和人群。这种包容性体现在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等方面。
二、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1.以人为中心
设计时应尽可能完备地考虑用户需求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其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能获得良好的体验。
如苹果公司的辅助功能设计,提供了语音控制、放大字体、高对比度模式等多种无障碍选项,让视力、听力障碍者也能轻松使用其产品。
2.承认多样性和差别
应当关注各个群体的特性和差异性,包容性地接受其多样性需求,
并综合考虑设计方向,拓宽设计延展性,使产品尽可能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
例如,小米提供了从智能灯泡、插座到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这些产品可以通过小米智能家居平台进行联动控制,实现智能化生活。
3.为不同用户提供选择
在面对不同的使用群体时,提供适合的、并与之匹配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给予用户平等的体验。
如汽车制造商可以推出不同车型和配置的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一些消费者可能需要一辆家用轿车,而其他消费者可能更喜欢越野车或跑车。通过推出多种类型的车型,汽车制造商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4.提供使用的灵活性
应充分考虑到面对不同情景时可能存在的问题,产品的功能与使用操作必须是灵活的,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客户多变的需求。
宜家的多功能家具设计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和布局的空间。如宜家的沙发床可以根据需要轻松转换为沙发或床,非常适合小户型家庭使用。
三、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设计师通过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创造出具有跨文化魅力的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设计的多样性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关键。设计师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和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找到符合自己审美和使用习惯的设计作品。
设计的包容性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包容性。无障碍设计和通用设计等理念的实践,使得更多人能够享受到设计和科技带来的便利,减少了社会排斥和歧视现象。
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还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因素,通过创新设计减少浪费和污染,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公平、包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将成为未来设计的重要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要重视推动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设计的应用和发展。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在促进文化交流、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社会包容性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设计师应继续探索创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包容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看待可持续设计的基本观点。
提纲:
综述- 可持续设计的重要性。
一、可持续设计的定义
二、可持续设计的设计范式
2.1人本观--以人为本
2.2绿色观--节能减排
2.3“修地球”--绿色恢复
三、可持续设计的方法
3.1末端治理
3.2源头干预
3.3共享服务
总结- 可持续设计是未来设计的主流方向。
在当前全球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可持续设计是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之一。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也逐渐成为设计师们追寻的方向,要求设计师在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经济可行性。
一、可持续设计的定义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可持续设计理念演进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绿色设计阶段、生态设计阶段、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阶段、社会创新设计阶段。
二、可持续设计的设计范式
2.1人本观--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不仅是为设当前的个人”的设计,更是为“人类”的设计,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关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具有三个重要设计思想内涵理性的功能主义,精神层次的关怀和对全人类命运具有责任感和关怀的人文精神。
美国艺加哥食品科技初创公司Ovie推出了一款可跟踪食品是否过期的智能硬件-SmartTag防水”智能标签”,上面有一个按钮和一个可变色的光环,其通过变色来帮助用户了解食物新鲜程度,并提醒用户及时食用食品。
2.2绿色观--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旨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比如使用更加环保的材料,模块化设计以使易损部件容易更换,更长的使用寿命,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更加节能的产品等。
腾讯公司运用甘蔗残渣制作成月饼盒。采用纯天然材料,不含油墨、塑料等合成材料,制作过程也不产生废水。定型后的包装盒将其修剪,剩下的毛边还可用作鸡蛋托,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除了包装月饼,用户还可以在食用完月饼后,在盒子里种植绿植,也可以将其作为收纳盒等。如果用户将其丢弃,甘蔗盒也仅需6个月就能在土壤中完全降解。
2.3“修地球”--绿色修复
“修地球”就是通过设计来修复地球,强调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对地球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它涵盖了减少污染、恢复生态系统、提高资源效率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同济大学娄永琪教授提到:未来会有一群人在专注、专业地“修地球”,把地球上的水搞干净、空气搞干净、臭氧层保护好、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消除各种排放的危害、创造性地解决粮食问题、恢复生物多样性等。
三、可持续设计的方法
3.1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开发并实施有效的治理技术,是环境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有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趋势。
如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创意瓶盖设计,将塑料瓶转化为水枪、画笔等实用物品,鼓励消费者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对可乐瓶实行“末端治理”的方法,达到了减少污染废物再利用的目的。
3.2源头干预
在生产的源头就全局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因素,即从上游着手进行“源头干预”。在产品计划阶段,就采用清洁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原材料,在产品生产阶段,采用全流程的清洁生产方式,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在产品使用阶段,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负荷;在产品达到使用年限时,还能将零部件材再次利用,实现全产业链的永续循环,从而形成一个无垃圾、无污染、可再生的“永远循环”的生产循环。
美特思公司设计了一款可降解的玉米淀粉环保餐盒,使用玉米淀粉制成,既安全又环保。这款餐具在高温下不易变形,使用后可自然降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该公司在产品计划阶段,就采用清洁的、可再生的、无污染的原材料玉米淀粉,从“源头”上进行可持续设计的材料创新。
3.3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作为可持续设计的一种体现,不仅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还强调用户体验的提升。通过共享平台,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这不仅降低了个人成本,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共享服务模式鼓励人们更加理性地消费,避免不必要的购买和闲置,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此外,共享服务的兴起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结)可持续设计是一种全面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的设计方法,它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流方向。不同的设计范式则为设计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和方法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问 11.21浙工610理论——造型推演题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