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东南-吴宇豪
64-东南-吴宇豪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22
文章
0
关注者
0

大数据深耕用户需求,以资源为整合途径,创造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重新构建人与商业,产品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是当代设计语境下不可跳脱的一环。
1大数据能够有效减少无效设计带来的浪费
设计师通过对大数据的研究,能够在基于用户有效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确定生产规模,减少无用设计对环境资源的浪费。早在 90 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那克出版了一部设计理论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该书强调设计工作的社会伦理价值,认为设计师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因此,在 21 世纪,一种更广泛的关注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念,深入人心。作为设计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生态与环保理念,不断学习掌握设计理念与风尚,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大数据为设计创新铺路
在产品功能,质量,价格趋于相同的情况下,产品的审美性成为了唯一重要的差别,人们对于精神上的消费越来越多,个性化的设计逐渐成为中国现代设计必然要求。大数据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商业公司把握风口,抓住市场,更有助于给新项目的开发打上一剂强心剂,让周期较长的游戏和动画公司也能够采取相对激进的创新策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3大数据能够解放更多生产力
近年来人工智能绘画,人工智能上色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这背后脱不开大数据通过采集、分析和整合,使得人工智能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阿里 AI 设计师“鲁班”,每秒能做 8000 张海报。2017 年双 11 将有 4 亿张海报由人工智能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创意能力,以及审美眼光,未来的设计必定是有更多的创新来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和精神需求。
结论:大数据是现代设计中不可跳脱的环节,世界因知识经济而加速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也因知识经济而转型成为一支重要产业大军,这是因为现代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以智力和知识创造市场价值和社会财富。现代艺术设计的观念的转换和国际化应该更为超前,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以最新的理念和前卫的姿态来统筹我们的创意,才能带动和推进中国经济向更新的目标发展。

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心理情况、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体验者参观、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
(1)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要也更加个性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他们同时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追求时尚和展现个性的心理左右着他们对产品的选择,消费者的需求呈多样化,单调的设计风格难以维系不同层次的商品需求,商品设计由以“人的共性为本”向“人的个性为本”转化。个性化设计已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目标之一。这在产品上也逐渐得到体现:如海尔公司推出“按需设计、按需生产”的口号,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给每个产品的设计定向。这种个性化的取向暗示着人对共性需求的满足不再是设计的核心,个人或小团体的需求已成为设计师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共性设计逐渐淡化,个性设计得到重视,这也正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真正体现。
(2)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使用者的这种渴求,使“以人为本”的设计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一些最新设计明显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夏普公司设计的液晶显示器冰箱,可以记录 30 种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到期的前一天提醒用户,其配制的录音装置还可人在离家前给家人留言,还能通知主人更换冰室用水,体贴入微的设计让用户备感人性的温和。还有电脑的变化,手写输入改变了键盘输入,电脑语言识别系统是人机对话成为可能,是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越来越智能化,这种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关心是对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也正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肯定与完善。
(3)人性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
随着人类人口的飞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展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的重要性,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来规范和引导经济朝着长远的方向发展,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成为共识。在设计领域开始树立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个设计伦理问题,这就要求设计时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米斯的“少即多”所发展的工业产品的新美学观点,到后来美国设计师提出来的”为现实生活的设计”及后现代潮流中的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民主的色彩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责任感。著名的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有比工业设计更危险的工作,但不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作品在生活中被广为应用所产生的后果。因为设计不当的工业产品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包括对人体的损害、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浪费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应力求造型简洁,尽量简化产品结构;零件、部件可拆卸、更替: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材料的种类,特别是稀有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尽量使用回收材料,增加材料循环和用高科技合成材料代替天然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各种消耗,同时又可再生利用。其目的在于实现产品——人——环境之间的和谐。
总结:设计师必须认识到未来的设计必然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人文情怀、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混合风格、和有机风格,他的设计风格是多变的,不是其中的一种,而是多元化融合的艺术风格。他具有反功能主义立场,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形式,拒绝在建筑物上用直线,他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
1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
安东尼高迪具有很强的自然主义倾向,他拒绝在建筑物上用直线,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自然的。这在他的建筑作品居里公园和米拉公寓中就得到了实践。人总是会对大自然中存在的事物感受亲切,而曲线的设计通过仿生自然存在的构成形式,能够有效降低人在环境中的不安感。
2有机风格,自然的装饰动机
安东尼高迪著名的公寓设计米拉公寓中,内部的家居门窗装饰部件全都是吸取植物、动物形态动机的造型,力图做到和自然完美协调,降低建筑的突兀感。
3追求新奇的艺术形式
安东尼高迪在早期完成过一个阿拉伯摩尔风格的作品文森公寓,在这之后又尝试过新哥特式风格,但是在实践中都不是机械复古和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折中处理,将材料和艺术形式混合应用。
4反对功能主义立场,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形式。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作品中存在大量并不具备实用功能的装饰,在圣家族教堂的建设中并不遵循古典教堂设计的清规戒律,但是又保有教堂类建筑的庄严肃穆感,制造了一种属于新艺术的建筑精神力量和纯粹的形式。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现代性在于其“设计为大众服务”的民主化思想和“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的思想主张。
(1)设计为大众服务
尽管威廉莫里斯在追求设计民主化的道路上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即强调手工艺,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但他的设计思想确实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家们。作为现代设计里程碑的包豪斯,在初期也经历了一段强调手工艺的时期,其中不难窥见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痕迹。
(2)对矫揉造作的设计风格的反对,功能主义的诉求
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遭到了那时候不少设计师的反对,其本质在于反对非功能性的装饰。在我们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装饰并不是罪恶。但是在那个大众普遍不具备经济基础的时代,这就成为了一种奢靡的享受,若为了大众,则一切要从功能出发,甚至于细枝末节的功能若实现成本过高也是要抛弃的。设计家要充分考虑预算,才能做出最大符合用户需求的设计。
同时,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对同时还揭示了对于过度装饰引起视觉信息过载导致的厌恶情绪,这与同期的清代美术风格在后世的评价中存在异同。时至今日,“暴发户风格”和“网红风格”的饱受诟病也可见一斑。
(3)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
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团结协作虽然很早便由莫里斯提出,但是真正大规模发扬要到乌尔姆设计学院时期,在这点上莫里斯的思想也是颇具现代性的。从现在看,设计必然要结合其细分领域的学科,不存在完全孤立的设计,就如同环境艺术设计不可能完全不考虑结构土木给排水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设计方案一样。艺术家和技术家的团结协作在那个年代具有前瞻性,在这个时代依然值得斟酌。
总结:威廉莫里斯固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是他的许多设计思想基本上构建了现代设计的框架,其对于现代设计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其提出的艺术设计为大众服务,这是现代设计赖以依存的土壤。

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辟建筑新纪元,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预制件装配和标准化生产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和建造成本,但是在野蛮生长的同时同时也应当考虑中国设计自己的语言。
(1)“水晶宫“为代表的预制件建筑对中国的影响
  水晶宫博览会在当时的设计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注重功能性的建筑师看到了预制件建筑存在的巨大潜力,而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老派艺术家们则对以此为代表的粗糙的工业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厌恶,进而诞生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否定论者。中国设计需要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预制件建筑普及之前,大部分人所居住的环境甚至是不如目前饱受诟病的赫鲁晓夫楼,大量危房,草房,局促的环境严重威胁人的生存环境,且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就连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在那个年代依然是存在大量胡同和弄堂,预制件建筑的出现,大规模的改善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
(2)“为人民的设计”和“美的设计”的权衡博弈
  预制件建筑的代表,赫鲁晓夫楼,在中国经过自用化改良,以“筒子楼”的形式生长在了中国城市的各个角落,和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即使到现代,大量楼盘依然有浓厚的勃涅日涅夫楼气质,预制件建筑依然是中国民居和办公建筑的主旋律。但是标准化预制生产并不等同于美感的缺失,中国生产的产品必须标准化。产品应该有序化,可以分为若干基本的类型,每种类型应该保持特色和吸引力。只有走产品标准化的道理,才可能发展强有力的民族趣味。正如亨利凡德威尔德认为的“只要是精心设计,机械产品并不一定比手工差,相反,它有很多手工产品所不可能达到的优势。”仓促设计的水晶宫和其中的工业产品显然是“没有精心设计”的结果,一如中国目前野蛮生长的艺术设计一般,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的提高,当下的中国设计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设计中的中国文脉性和更贴合中国人的人机工程学考量。

设计是艺术的功用化形式,是处理人与物、人与泛义的机器之间问题的最重要活动。
首先,设计同艺术相互促进,建筑和工艺美术曾经被视为”小艺术“,而绘画和雕塑被视为“大艺术”。而“大艺术”则很大程度上给“小艺术”以蓝图。例如在风格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兴起之后,新的艺术形式给设计指引了方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多多少少受到当时的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艺术形式尤其是装置艺术的影响。这些艺术形式恰好贴合了大工业生产的极简审美需求。而随着设计的发展,艺术创作也获得了更多的灵感,例如裸露机械结构为美感的高技派。
其次,设计和艺术一并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在原始时期,设计只是敲砸石块,艺术只是出于空白恐惧的填腋。到了中世纪,艺术成为了塑造文明,凝聚人心的一种精神文明符号服务于国家和统治机构,例如宗教画。设计也从功用的满足逐渐转向出于人类自身精神追求而进行的对自然的改造,例如神庙和教堂建筑这类追求宏大敬畏的设计形式。而到了工业时代,随着摄影的普及和平等思想的传播,艺术则更倾向于表达,倾向于探索人类的精神边界,就如同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而设计则充当了人与物的润滑剂,更加适应大批量的工业生产满足新的生产力和新的艺术及文化形式的要求,以此诞生了现代主义,流线型风格,未来主义等适应工业化生产力方式和社会形态的设计。
最后,设计起源于艺术,在原始时期,设计和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18世纪伴随“美的艺术”概念出现,产生了大艺术和小艺术的区别:大艺术指绘画、建筑、雕塑,小艺术指所有的工艺。工业革命后,科技进一步发展。设计也从工艺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迪特·拉姆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的作品有着标志性的地位。他生于1932年的德国威斯巴登,早年于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同时建立起与乌尔姆设计学院的产学合作关系,1961年晋升为百灵首席设计师,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在博朗公司期间,他和他的团队设计了超过五百个产品,包括收音机、唱机、电动剃须刀、厨房电器等。他所设计的现代家用电器是那个时代的标杆,直至今天也不过时。

他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阐述为“Less,but better”,即“少,却更好”其所提倡的极简设计并不是没有细节的空洞的设计。他认为,细节给予产品以灵魂,他设计的每个细节都具有功能性的目的。均衡、简练、无任何多余装饰,色彩上多用黑白灰等色调,这些一致性的设计语言构成了博朗产品的独有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苹果、无印良品。不论是苹果设的设计一把手Jonathan lve还是无印良品的设计顾问深泽直人,都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受迪特拉姆斯的影响。
尽管他认为“好的设计没法以限定的方法测量”,但他还是总结了他认为是好设计的十个重要原则,即“设计十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设计师。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