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gachi
Hanngachi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5
文章
0
关注者
0

“以人为本”一词是在 1980 年代后期提出的,当时,重点主要放在设计所针对的个人身上。这有很多优点,并且是当今的主流方法。但现在,四十年后,针对社会群体的偏见和偏见越来越敏感,大家并且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环境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设计师帮助人们改善生活的终极挑战。在“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面孔的地方,世界人口的社会层面,他们面临着大量高度复杂和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纠缠在庞大、复杂的问题中,“人为”系统。
当我们为人类设计时,我们不能止步于人。我们必须考虑整个地球:所有生物、土地、水和空气的质量,物种的流失,气候的变化。我们是被称为“地球”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组件的变化会影响每个组件。

安东尼高迪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设计充满了各种风格的折中处理,反对简单的复古,善于用大胆的技术创新、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造性的装饰,被认为是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建筑家。其设计生涯分为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哥特主义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有机风格;代表作品:圣家族教堂、米拉公寓和居里公园等。到了 50 年代后期,被柯布西耶称为“后现代主义先驱”。
其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
(1)阿拉伯摩尔风格
折衷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文森公寓,墙面有大量釉面砖。
(2)新哥特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的混合
受到“工艺类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高迪的设计开始具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并与其终生喜爱的哥特式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其中期的新哥特式和新艺术混合的风格中期的设计,哥特式风格更加明显,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圣家族教堂、阿斯托加主教堂等。
圣家族教堂是一个由宗教组织“圣约瑟祈祷者联盟”于1881年委托安东尼·高迪设计造的教堂。圣家族教堂始建于1884年,由于财力不足,多次停工。教堂的设计主要模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式样,原设计有12座尖塔,最后只完成4座。尖塔虽然保留着哥持式的韵味,但结构已简练很多,教堂内外布满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宛如神话中的世界。设计上基本没有遵循任何形式古典教堂设计风格的约束,具有强烈的雕塑艺术特征。
(3)有机风格
这时期他的设计风格开始成熟,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代表作有居里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等。为卡尔维家族设计的巴塞罗那住宅是其风格转变的转折点。此转变使他更加具有人性,而不再单纯模仿时尚风格。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和奠基人,是公认为“现代设计之父”。其设计思想表现为:
1、艺术与设计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在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现代设计发生之前,人们对于设计和艺术的追求主要依赖手工艺。而手工艺由于其成本高昂、耗时长、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使得普通百姓无力承担,因此手工艺只是为少数贵族阶级服务。而威廉莫里斯提出“为大众设计”“满足大众需求”的概念,冲破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束缚,符合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的观念,是为当时社会背景中的一大进步思想。
2、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
这一设计思想具有局限性。设计既然要服务于大众,那么摈弃传统的为贵族阶级服务的手工艺生产则是其必经之路。但是莫里斯在强调为大众服务的同时,又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这使得英国的现代设计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弯路,也致使最早进入工业革命的英国,在一定时期内,其现代设计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
3、在产品的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设计是艺术家、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
约翰拉斯金与威廉莫里斯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其核心思想是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注重功能,讲究简单、朴实无华,推崇自然主义风格,将东西方的设计特点进行融合,形成富有生机、清新活泼的艺术效果。
这与现代设计所要求的注重功能与审美的结合相吻合,并且“中西结合”“融会贯通”这一主张,从古至今都是优秀的设计思路。
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的设计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人在学习时应注意辩证地看待各个运动领导人的设计思想的利与弊。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技术的进步使能源、材料、生产、分工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设计为适应新时代、新环境而诞生,其开端便是1851年在英国举行的水晶宫博览会。
水晶宫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而成,由于其本身是一位园艺家,因此水晶宫的造型与温室花房有些相似。水晶宫这一建筑的出现,对于当时以砖石结构为主的西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开始思考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并关注建筑的通风与采光需求。水晶宫的诞生,体现出非专业人士对于专业领取的改变和冲击,即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些设计的固定思维。事实证明,重大的变革与跨越往往在学科交叉与专业碰撞中诞生。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各个设计艺术运动的发展,现代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被细分,人们在专注于一项领域精益求精时,其思想不可避免地会被固定的设计过程桎梏。增强学科间的碰撞交叉成为现代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此外,水晶宫博览会所展出的产品,大部分为粗陋的工业产品和矫揉造作的装饰的生硬结合,如哥特式纹样刻在蒸汽机上,纺织机上大批叠加洛可可风格饰件。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统筹的指导性设计装饰审美规划,故当时所进行的艺术加工仅仅是对于一知半解的艺术和粗犷简陋的工业产品的杂糅,只是将传统艺术进行生搬硬套,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机融合。
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设计上要求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即顺应自然与环境,将优良的材料和精湛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做出优秀的设计。水晶宫博览会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机结合”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不仅是现代设计的开端,我们还应通过这一事件,讲世界现代设计进化史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以此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优秀设计。

1、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设计是从艺术中分离出来的,设计活动从人类原始时期制造第一块石器就已经开始,设计的产生远早于艺术。设计与艺术长期以来都被归于艺术创造范畴。设计在满足人类实用需求之外,还要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设计是将物体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质进行美化修饰,按照审美原则、人机工程学等,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实用品。
2、设计与艺术紧密联系。
纵观设计史,从水晶宫博览会始,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美术运动,乃至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无一不体现着设计与艺术的紧密联系。人们从水晶宫博览会上冰冷的机器与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装饰的生硬结合开始思考设计如何与艺术进行自然的融合,而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设计师与艺术家为之奋斗的课题。
3、设计超越了艺术。
艺术仅具备审美价值,不具备实用价值,而设计要求在满足实用性的基础上,满足审美需求。设计是一种计划,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种为满足人类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并且不断适应并引导人类生活方式,并且设计改造人类的生活,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推动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由设计而产生的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也被艺术所关注、探讨与表达。
4、设计师与艺术家合作,相互促进。
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如达芬奇、达利,早期设计师大多是从美术家中诞生的,如莫里斯等。
总之,艺术与设计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艺术化是设计发展的最终方向。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