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感觉的基本特征:适宜刺激、感觉阀限、适应、相互作用、对比、余觉
2.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一般模式为:外界刺激-感知-选择-判断-决策-执行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知觉的概念以及其基本特征
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的整体反应,在生活或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形式直接反映事物,在心理学中就把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基本特征:
1⃣️.整体性: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合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
2⃣️.选择性:把某些对象从某背景中优先地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征
3⃣️.理解性: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征
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一、填空题
1.大脑皮层的两个功能定位:躯体感觉区和躯体运动区
2.灵感思维具有:新颖性或独创性、短暂性或易逝性、突然性或不确定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伴有高度兴奋特征
3.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规律性和严密性特征
4.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运动性特征
5.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辅人律、拟人律和共生律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一下信息在人脑中的两个层次
答:在人脑中,信息是由一个不低于二级层次的结构来表述的:
第一层次是外部信息的接收和转译的结果,它包括外部信息原始的拓扑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神经元冲动(它使得神经元冲动与外部刺激时间有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在高级层次中不断抽取、交联、组合、并且参与与外界的信息交流,逐渐转化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从这个整体中产生出较原始的高级因素—概念;概念进一步升华,即会产生出意识、情感等高级智能因素。
2.信息在人脑中的转化过程
a.外部信息(声、光、刺激等)进入感知器官:感知器官提取信息的原始的层次图形和层次结构,并转化为神经脉冲
b.信息进入脑:含有外部信息的原始的层次图形和层次结构的神经脉冲进入脑细胞。脑细胞记住并积累这些外部信息的原始图形
c.脑对信息进行抽象化:脑抽取出原始图形集合中和各子集的共同部分。从这些共同部分中生成的等价关系。由等价关系将集合划分成等价类,在脑中形成高一层次的集合,集合的整体形成最原始的抽象概念
d.与外部信息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信息,进一步深化这种层次关系,并从这些层次关系中,生成出更高一层次关系
e.形成概念:图形和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脑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认识—一个统一的连续的整体,即概念
f.产生意识、情感等:概念进一步升华,即产生意识、情感等高级智能因素。至此,信息系统便从生理阶段进入了心里阶段
g.产生逻辑关系:将各层次关系中的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关系固定下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逻辑系统或因果系统,该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能成为一个逻辑关系
3.简述一下人的智能形成过程
a.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当人面对具体的问题、问题的环境和预期目标的时候,他首先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得关于问题环境目标的信息 (称为“新信息〞)
b.传导系统传递信息:通过神经系统把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传送给思维器官
c.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将思维器官接收到的这些信息首先经过非认知的预处理(如排序、分类、过滤、去除冗余以及进行某些必要的数值计算和简单的逻辑处理等)变成有序的便于利用的“旧信息”,然后通过认知把信息转换为相应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把知识激活成为能够满足约束、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智能策略。
d.进而通过神经系统把智能策略传送到效应器官
e.把智能策略转换为相应的智能行为,通过这种智能行为的作用实现对问题的求解,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达到预期的目标。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对现代产品设计影响的探究
答题思路:
1.介绍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并提出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2.举例论证
3.总结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传统的民间思想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以此形成一种以功能性为主的大众化设计风格。其重视经济价值和大众化设计、强调人性化设计、体现着人体工程学与功能性的结合,并且对现代产品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传统的继承,他们传统工艺技术的尊重态度以简洁、实用和做工优良的家具而闻名于世,国际化趋势和艺术装饰风格的影响都未曾压倒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工艺的继承能够让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得以展现,同时对现代产品设计的质量和外形有着启发作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影响下的产品设计不单单有很强的外形美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功能性永远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抛弃了华而不实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功能设计。既保证了设计的精美构思和造型上的现代美学,同时实用性和功能性上也是最大的亮点。使设计的产品富有人情味,避免了产品设计过去的机械化,同时对现代产品设计有借鉴意义。丹麦设计大师Hans Wegner所涉及的Y-Chair的灵感就来自中国的明式家具,在设计中以轻盈的形式来表达,去除繁琐的细节,使其比明式家具的“圈椅”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结合现代的美学造型与特点,并在材质上添加天然纸纤坐垫,成就了产品优美的线条与触感,达到了意象上的抽象与功能上的人机结合。这对现代所设计的日常生活的产品在使用上提高了舒适度,在造型上提高了美感。
综上所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让现代产品设计不再单薄,使其具有传统性、人性化、功能性。这是一名产品设计师需要关注的点,提高大众的体验感。
简述题:浅谈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的共性与区别
1871年德国刚统一时,“德国制造”是“价廉质劣”的代表。因为它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较晚,远落后于英国法国。十九世纪末,政府为改变现状,设立了德国工业同盟,以建筑师赫尔曼·穆特修斯为中心。他到英国学习考察长达七年,其思辨思想为德国设计奠定了基础。再然后,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包豪斯。日本设计也是后起之秀。在二战中日本所付出的代价比同为战败国的德国更为惨重,再加上美国1945年到1952年的占领和实质性的控制。日本在复兴阶段派出好几拨考察团造访欧洲、美国,去看他们怎么做设计。当时这些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设计策略、理念和风格。1952年日本成立了“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通过教育来培养新一代的设计师。
共性:他们都是从资源匮乏,设计不是特别先进,通过对外学习,摸索出自己的设计道路。都去除了复杂的装饰性,实行简约风格。
区别:首先,在发展方向上。德国功能主义实在太契合德意志思辨和务实的精神了,于是理性功能主义逐渐定性,成了德国设计精神。而日本所走的双轨制设计道路,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朴素的、自然的、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一种是高科技的、现代化的。其次,在风格上,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风格看起来都是简约的,去除了复杂的装饰性,其实有所不同。德国的简约是理性的,战后处于重建时期的德国,工业生产疲于应付巨大的市场需求,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于外观的需求降到了最低点,显示出功能主义倾向,比如著名的Wassily钢管椅。而日本的是融入了一些文化和情怀的,在早期受到我国唐朝“禅”文化的影响,在日本的设计中,陶木都是常见元素,造型也比较温润,比如蝴蝶椅。再其次,在设计理念上,德意志民族有一股执着的劲儿,比如当德国的汽车过了报废期后,车厂会开始研究车上哪些零件坏了,为什么坏了,下一步能做什么改进,增强其使用可靠性。而日本讲究效益最大化,比如当日本的汽车过了报废期后,他们会研究车上哪些零件还没有坏,为什么不坏,下一步怎么降低其强度或减少用材,使其暗示报废。最后,在给人的感受上,德国设计让人觉得高冷、有距离感。有的时候,会觉得德国设计就是直愣愣的,没有什么曲线装饰,也没有圆润倒角。反观日本设计,冷淡,却有些温暖。他们会在直线上面,加入大圆角。
综上所述,无论是德国设计还是日本设计,它们的设计思想理论以及风格都为后续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芝加哥学派对后续设计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建筑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对当时的美国建筑设计产生了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点题)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毁灭,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在采用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介独创的风格,芝加哥学派由此诞生,其诞生对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续的现代主义建筑提供了实践基础。(背景)工程师詹尼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为后续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影响。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成为了后续现代主义设计重要理论核心之一,推动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代表人物)德国现代设计之父彼得.贝伦斯也受其理念影响,为后来的德国设计、现代主义设计以及现代主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建筑大师弗兰克.莱特继承并发扬了沙利文的设计理论,并有所创新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原则”,对现代建筑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后面莱特更是成为了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举例)
综上所述,芝加哥学派的诞生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他们注重功能、大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以及创新精神,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对现代设计以及当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总结)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建筑界的一个重要学派。(特征)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毁灭,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区内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在采用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介独创的风格,芝加哥学派由此诞生。(背景)工程师詹尼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设计艺术理念,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但是,芝加哥社会学家的非科学化特征导致他们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的不足。(评价影响正/反)
随着温饱问题与危机问题的解决,人类那种使生活更加舒适的欲望便油然而生,于是人类的设计就由萌芽阶段跨入了手工艺阶段,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制陶/炼铜),人类社会慢慢转化到了手工艺阶段
一:由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的限制,设计产品大多都是比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其生活用品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设计的产品往往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点,装饰体现了设计风格与价值的重要手段。例如古代手工艺中的陶器,半坡型陶器的底部造型是呈圆弧形。是利于插入土中,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并且其装饰是以鱼形花纹为主;汉代的长信宫灯,造型是一个跪坐的侍女举着一个铜灯,这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穿着特点,既可以做灯又可以做摆件;宋代的瓷器,造型简洁优美,不附加任何装饰,朴素大方,这体现了当时宋代重文轻武的思想,并且受书画影响较大,在保证实用的前提下设计崇尚自然
二:设计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熟悉,因而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比如明代的家具,以精、简、厚、雅为设计特点,受益于园林建筑兴起,手工艺进步的背景,加上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很多优质木材,对当时明代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家具也带来了帮助,充分体现了设计销售一体化。
总之,中国手工艺阶段的设计特点体现着当时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其独具匠心的工艺美和对日常生活的满足也充分体现着,这对我们今天乃至未来的设计都奠定了基础。
生存设计
生存设计是人类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所做的设计。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为严酷的,人们不但受到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猛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早起设计的如猎具、衣物、掩体、武器等,都是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的袭击。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便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按照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人类作为自然的物种之一,其生存取决于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适应”必须包括设计制造有用的工具来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危机条件下,有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很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尽管这些设计在技术上都是极为简单的,但在实际使用上却非常有效。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使用的飞镖和格陵兰人所用的兽皮筏图等。
马家窑型(名词解释)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已经发现马家窑类型遗址300多处,至今年代约为5000年。陶器以橙黄陶为主,有少量灰陶。彩陶器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以旋涡纹、水波纹、同心圆纹为主。马家窑类型彩陶受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
装饰特点: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装饰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文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相结合的组合,产生了对比的艺术效果。
艺术特点:
①满,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满。
②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③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
表现手法:繁彩、内彩
艺术风格:旋动流畅
代表器物:《舞蹈纹彩陶盆》
问 设计分析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结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特点,请根据人机工程学知识,为老年人设计一款人体工程学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