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1.水晶宫的时代背景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改造大城市中的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业作坊大都被机械化工厂所取代。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高度繁荣,1850年前后的英国在金融贸易、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显示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集中展示工业革命在世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维多利亚女王决定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设计师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作为场馆的最终方案。
水晶宫的建筑面积约有7.4万平方米,建筑由铁柱和铁梁支撑,外墙和屋顶均采用玻璃幕墙。整栋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水晶宫”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代表,他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工业革命成果的展示品。采用预制件拼装的方式,每个结构都能够拆卸并重新组装,外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向着简洁性和功能性领域的拓展。
2.水晶宫的意义
水晶宫对于世界工业设计具有重大意义,1851年在水晶宫举办的伦敦世界博览会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设计的发展,那就是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开始。
开创了采用标准构建、钢铁和玻璃设计建造的先河,从多方面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建筑观念:让机器成为风格的塑造者表现工业生产的机器本性,开辟了建筑形式上的新纪元。技术由此成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源头,意味着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缔造者。
博览会的成功召开为以后的欧美众国的国际展览奠定了组织结构基础,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揭开了历史序幕,成为划分新旧两个设计时代的分水岭。
尽管这次盛会成功地树立了一座工业革命时代的历史丰碑,但批评界对此褒贬不一。支持他的人为此津津乐道,认为一切产品都完美无瑕,大力讴歌了工业革命的伟大成就。另一部分人则持异议,认为产品样貌丑陋、装饰浮夸、质量低劣,是机械生产带来的恶果。
3.水晶宫的反思
博览会结束之后,批评家们立即对产品设计所面临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和改革意见。深受拉斯金理论影响的设计师威廉•莫里斯掀起了一场名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设计运动。这场运动后来成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国内波及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深远的一次设计革命。他主要针对家居室内产品和建筑设计水准的下降,全面展开,是近代工业设计运动的先导。
但由于其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