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设计教育该如何转型? 思路:总述中国设计必须要做出转型,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设计人才 分述-1.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2.后疫情时代给社会带来的转变-设计教育转型的必要性 3.该如何转型?1)更加关注人,关注人心理-一抚平新冠给人类心理带来 的创伤-关注入内心的潜在需求 (2)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疫情加快了设计界的跨界融合 交叉学科一工型人才 随着疫情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出现,各行各业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化学反应。伴随时间的 发展,所谓的“后疫情时代”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设计发展趋势,从传统的工业时代到计算机 时代,再到疫情催化下加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人才做出改变,同时也提出 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型,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设 计入才。 当今,我国的设计教育与实践脱轨,设计教育重视理论知识,学生们常常不能理解问题 的复杂性和已知知识的深度,学生认为创新就是颠覆式的,自以为通过新人的眼光可以提供 创新的解决方案,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要重新学习生产知识;设计教育缺乏对传统 的探索,现代设计风格趋于简洁,缺乏文化特色与民族特征,还未能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 特色的中国设计之路;设计模仿性强,思考性欠缺。由于我国没有经历大型的设计思想启蒙 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思想套用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这导致了我国的设计教育偏 向传授而缺乏思考,程序化现象严重。 而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远的影响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大到 全世界对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文明的检讨,小到每个人对举止行为、消费习惯及生活方式, 因此,如何发挥设计在后疫情时代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了当今设计界的热题,而唯有从设 计教育入手,才能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推动中国设计成为全球的中坚力量,为未 来的设计发展赋予新的可能。 首先,中国的设计教育应更加关注人,关注人心理。疫情导致了人心理活动的转变,面 对疫情,人们会产生恐慌、 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且难以磨灭,需要以感性出发的治愈 性设计来抚慰创伤。为应对疫情随之产生的“情绪瘟疫”,社会各界也都在纷纷作出行动,为 了让人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过欣赏到各类高品质的舞台演出,中国的国家大剧院特别推出“艺 术放映厅活动”,通过数字平台向全球观众免费展出艺术作品。正如唐纳德诺曼所说,设计 实际上是一种沟通行为,它意味着设计师要对与之沟通的人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作为设计 人才的培养地,在高等院校中就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对人与生灵关爱的情怀,从而发现 和满足人们显形和隐性的各种需求,建立同理心,以科学的态度担当未来生活方式的引导者。 再者,中国的设计教育应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设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发展的目标 是发现和创造与设计相关的知识,并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对接社会需求。而疫情 的发生更是加快了设计跨界的融合,疫情期间基于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用户体验需求升级,艺 术与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在进一步结合。正如娄永琪先生在《新兴实践》中所说,从长 远来看,如何通过现代设计教育的体系,通过系统的框架培养人才是该时代下的关键。因此, 我国的设计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具体的艺术表现技法及结构设计等课程,而是要重视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复合型 跨学科的创新设计入才。 总之,后疫情时代给设计教育带来挑战的同 时,也为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把握变化的背后是洞 察先机的敏锐,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不应 固守一隅,中国的设计教育更是如此,应以敏锐 的洞察力捕捉设计的发展动态,对设计的内 外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以此来调整设计人才 培养方案,推动中国设计成为全球的中坚力 量,为未来的设计发展赋予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