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对后续设计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源起于工艺美术运动的一个建筑学派。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烧毁,因而产生了大量房屋重建的需求,为了在有限的市中心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背景)芝加哥学派注重内部功能,大胆运用新材料;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采用整洁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感;讲求形式追随功能。(风格特征)在建筑材料上,他们大胆采用新材料,推动了现代化的工业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造型上,创造了“芝加哥之窗”,即整开大玻璃,突破传统建筑的沉闷感;在建筑形式上,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这种造型和形式对后续的现代主义建筑影响巨大,密斯 凡德罗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作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也有所体现;在建筑理念上,讲求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理念对现代主义两大内核之一的功能主义产生直接影响;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为后续高层建筑进一步发展奠定技术基础。(贡献)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有路易斯 沙利文和佛兰克 莱特。沙利文作为美国现代建筑奠基人,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与卢斯的“装饰即罪恶”都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巨大影响。莱特师承沙利文,提出有机建筑六原则,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六面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的内外贯穿,自由划分,为后续探索新建筑形式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代表人物)芝加哥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导关系,为功能主义原则的提出奠定基础,力图摆脱折衷主义,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顺应了工业化的时代潮流;为当时的欧洲同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后来现代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