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德国的共性取决于丰富的历史背景。
日本和德国,虽然一个在亚洲,一个在欧洲,但是两国之间依然存在很多共性。德国和日本同为后起之秀,工业革命开展的时间较晚,在前期工业革命开始之时,设计不是特别先进,多为模仿他国制造。德日作为资源匮乏的国家,都是通过对外学习,并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提高设计,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设计道路。
其中德国作为欧洲国家,在1850年代,法国、英国工业革命都已经结束的的时候,德国还是农业国家,工业革命比较晚。但是在1880年代,德国政治家穆特休斯看到德国资源匮乏、工业革命又相对落后的现状,抱着救国的心态和责任,前往当时在设计领域最好的国家——英国,受到现代设计理论奠基者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的影响,回国后写下了《英国住宅》,为德国未来的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亚洲的日本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学习西方设计理念,造访德国,以德国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来学习他的模式,如引入了德意志制造同盟和荷兰风格派等设计理念。而日本市场又是学习美国的,并结合日本的文化特色,发展出一条双轨制的经济发展模式,设计也是如此。
德日共性背后的又存在不同之处。
德国和日本的设计传统有较大差异。德国设计受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的影响较大,以功能主义为基础,契合德意志思辨和务实的精神,理性功能主义逐渐定性,成为了德国设计精神;而日本设计则深受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和服设计元素的运用。日本所走的双轨制设计道路,也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一种是朴素的、自然的、温煦的、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一种是高科技的、现代化的。例如经典的菜刀设计,德国菜刀,利用人机工学,刀柄的设计往往是以流线为主;而日本的菜刀,刀柄往往是天然材料,可能是竹制的或是木制的。
两国在极简风格下存在差异,德国的简约是理性的,而日本的是融入了一些文化和情怀的。德国极简是基于功能主义的基础,比如著名的Wassily钢管椅。随着工业技术发展 ,德国开始追求“优良造型”,在功能主义里加入了理性的美学思考。而日本极简具有禅意,因为受到早起我国唐朝“禅”文化的影响,在日本设计中,陶木都是常见元素,造型也比较温润。如柳宗理设计的蝴蝶椅。
总之,德国设计与日本设计虽然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都是世界设计界的重要力量,它们的设计理念以及风格内涵都为现代的设计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的初期阶段均是从模仿阶段开始,并取得了成功,值得我们去思考,设计应该多结合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经验,而不仅仅只是一味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