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起:简述全球化背景,指出顺应全球化与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重要性,将文化特色融入全球化视野就需要寻找到两者的共性,同时肩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分论点:
一、横向维度:助力文化对话
1.1扎根本土 提取特色文化符号(香港凤凰台标设计)
1.2放眼全球 转译输出共性元素(日本双轨制 muji)
二、纵向维度 :为人类的设计
2.1包容协调 消除用户适应障碍(微软)
2.2持续发展 追求人类生态共生(有计划废止 帕帕纳克)
(包容性设计、可持续设计)
总结
正文:
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已不再是一座座孤岛,而是深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也必然不可能在孤立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将全球化视野纳入文化背景的设计,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而真正的挑战与机遇也随之产生: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既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又能对全球化视野进行创造性转化,产出独具特色与竞争力的产品?这需要设计师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本土文化,并以本土文化元素丰富全球设计,同时也需要具有全球化的长远视角,对全人类共同生存的可持续性进行考量。
一、横向维度:助力文化对话
1.1扎根本土 提取特色文化符号
本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全球化寓于本土文化当中。一旦本土文化消弭,全球化也不复存在。因此,牢抓本土文化是设计迈向全球化的前提,这要求我们扎根本土,提取特色的文化符号,并以当代语言对其进行转化输出。
中国传统纹样符号是中国设计中重要的灵感源泉,中华文化当中的哲理与思想在传统艺术创作中通过纹样的形式得以寄托和传承。如祥云纹中蕴含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龙纹中展现的尊贵权力象征等。扎根本土的设计,不是盲目的视觉符号挪用,而是对其思想与精神内核的把握和体现。
以香港凤凰卫视台标设计为例,其极具辨识度的凤凰台标就是借助中国传统凤凰纹样进行视觉创新的典范,图标由两只展翅高飞的凤凰组成,借助传统彩陶凤形神鸟图案和华夏民族最推崇的黄色,宣传了南北、中西互补交融的文化理念,也体现出其传播中华文明的决心和沟通大陆与两岸三地的文化使命。
1.2放眼全球 转译输出共性元素
在理解与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全球化视野要求对文化进行转译与输出。构建与全球化设计趋势相通的设计语言体系、利用共性元素引发各国用户的价值共鸣,是设计立足国际文化交融激荡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日本设计的双轨制成为了值得学习的范例。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使得日本设计既具有传统文化当中的朴素、自然的东方情调,又带有国际化的现代、极简风格。
无印良品的设计是日本简约、自然的生活哲学的体现,而其品牌中蕴含的环保、回归本质的设计理念,恰恰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相契合。这并非单纯的巧合,而是其品牌结合全球视野,对本国文化进行的时代化转译输出的用心之举。无印良品在塑造其品牌形象时,聘请文化人类学家研究日常之美,将日式文化价值观翻译为全球共通的设计语言,使本土文化被世界理解。
二、纵向维度:为人类的设计
2.1包容协调 消除用户适应障碍
全球化视野为设计带来了多元化的横向诠释角度,也对设计师的责任意识提出了要求,在纵向维度上,设计需要超越短期的商业利益追求,加入长期的对于全人类的考量,这是时代发展下各个文化背景的共识。
包容性设计体现了设计对人类社会多样性的尊重和关怀。优秀的设计应当能够消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无论是年龄、能力、文化背景还是使用环境造成的限制。通过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特点,设计可以创造出更加友好、平等的使用体验。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产品功能上,更体现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等多个层面。
微软公司的设计部门结合多年积累的包容性设计研究和案例,总结了三个包容性原则:1、识别排斥;2、从多样性中学习;3、解决其一,扩及其余。并在早期的设计当中就引入放大镜、高对比度配色方案等针对视力障碍人士的包容性设计。其在设计的各个流程都秉持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并通过产品和交互体验展现出来。
2.2持续发展 追求人类生态共生
可持续发展是设计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在资源日益紧张、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设计必须思考其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从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到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每个环节都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负责。
美国的有计划废止制度是设计商业化发展到极端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美国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其通过设计让产品在短时间内显得过时或无法使用来刺激消费者不断购买新的产品,在短时间内的确促进了消费,但长期来看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以全球化的视野观之,有计划废止制度顺应了美国商业文化的发展,却违背了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
帕帕纳克在《绿色律令》中指出:“设计应该成为人类的需求、文化和生态之间的桥梁。”指出了设计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的作用,设计作为生态与人类之间的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共生,人类文明才能够持续发展、生生不息,因此,全球化视角下的设计,不仅是关乎地域文化交流的设计,还是关乎人类文明存续的设计。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设计应当是在深刻理解文化特性的基础上,找到与人类共性价值的连接点,通过创新的设计语言实现有效的文化对话。同时,设计还需要肩负起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种横向的文化对话与纵向的人类关怀相结合的设计战略,不仅能够帮助本土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能够为构建更加包容、可持续的人类社会贡献设计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