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如何运用全球化视野深入设计
提纲:
一、设计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二、运用全球化视野深入设计的发展路径
1、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创新表达
2、文化自信与全球化视野的高度融合
3、面向全球市场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三、当代设计师需把握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四、总结
设计是一种表述设计师自身价值观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独特的文化元素、审美观念以及设计理念。在全球化日益向前推动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与市场需求相互交织碰撞。面对全球设计潮流的影响,我们必须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全球化接轨。就像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后形成的传统与现代并行的双轨制设计体系。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保留“民族味”,推动设计在全球化视野中深入,成为了设计发展亘古不变的核心课题。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运用全球化视野深入设计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创新表达
传统文化是中国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现代设计则是实现创新的手段,两者的结合是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后现代主义设计继承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深刻内涵,又对其过于冷漠,缺乏人情味的发展前景存在质疑,经过反思与批判,才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可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设计需要依托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设计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新性表达,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
以今年春节档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通过现代的动画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创新表达。三星堆结界兽、关公龙牙刀、天元青铜鼎等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电影里都做出了现代设计语义的诠释。从角色设定到视觉风格,哪吒的形象在保留了传统符号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感,例如熊猫眼、精灵耳、鲨鱼齿等,成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与中国观众产生了情感共鸣,还走出国门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二、文化自信与全球化视野的高度融合
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使“文化趋同”成为了这个时代设计的显著特征之一,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要坚守自己的主体意识。不能简单的模仿国外的设计趋势,而应该在吸收国际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坚守文化自信,将其内化,再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来表达。日本虽然国土狭小,资源相对贫乏,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便于出口,但同时又十分重视本土文化,能做到兼收并蓄,就是这种文化自信与全球化视野的高度融合,推动日本成为了世界设计强国。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以其朴素的有机形态、简约的造型装饰,在国际上大受欢迎,符合“好设计”中没有突出时代风格的这一特点。但又受到其地理环境影响,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运用自然材料以及温暖明亮的色彩与质感。在坚守文化自信中,仍然保持着对全球化视野的深刻把握,推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成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影响至今。
三、面向全球市场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设计要在全球化中脱颖而出,必须解决如何兼顾国际市场的普适性与民族特色的独特性,既要能够与全球用户产生共鸣,又要能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魅力。全球化视野是设计应具备的国际眼光,能使我们在做好“本土中的设计”的同时,开拓出新的“设计中的本土”,在多元中找到同一,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基本一致。早在20世纪初,穆特修斯就与亨利凡德维尔德就设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也就是“科隆论战”,虽然在当时是穆特修斯代表的标准化赢得了认可。但放眼今天,标准化与个性化并不是相悖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是一个典型案例。该设计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既包含了中国阴阳学说中的“天圆地方”的思想,又将汉字“中”与古铜币的形象结合。以极为简单的造型手法,深刻的体现着银行的信息内涵、行业特征与文化情结。靳埭强先生用传统元素与现代化视觉语言进行创新诠释,是东西方理念的融合,也是中国设计第一次入选美国CA奖。在创新中完成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语义的转化,广受认可。
当代设计师要想推动设计的发展,就需要敏锐的捕捉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变迁,把握好历史风口。注重文化自信的构建,借助现代技术与设计语言,赋予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使中国设计既能满足国人的情感需求,又能在国际舞台中大放异彩,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影响力。在全球化语境下,设计师要坚持本土设计与全球化视野,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包容的态度、更积极的文化自觉与创新精神,重塑中国的设计语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冲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避免设计同质化,又要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顺应时代,使中国设计以其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呈现于世界舞台,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