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之都大会主题展: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意义。 — 江南大学 崔洋的回答

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意义

提纲:人们意识到,只依靠攫取资源获取经济增长的这种索取方式会反过来限制人类的生存,在当代,用假设和仿照的语气进行设计以不再可行,“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指引人类从保护地球到修复地球,以此开创人类文明与自然共协的新篇章。

一、回应共同的关切: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与设计的可持续

二、迎接共同的挑战:从理想化的“模拟”到“去未来化”的合一

三、汇聚共同的努力:凭借“生生之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设计无界,生生不息”不仅仅停留在空无的幻想中,而是落实于行为中,并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逐渐过渡到为而设计的观念中

正文

后疫情时代,在面临了疫情打破设计行业的边界的同时,人们更深一步地意识到,只依靠攫取资源获取经济增长的这种索取方式会反过来限制人类的生存,因此,绿色设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回溯热潮,各种轻便型、减量化的基于绿色可持续的设计层出不穷。

在当今时代,从根本上讲,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有赖于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变革,而简单地采用理想化和仿照语气进行这种围绕“人”的可持续化设计是否可行?答案显而易见,对此“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大会主题做出了回应,即重新探讨生态设计的具体行为,指引人类从保护地球到修复地球,以此开创人类文明与自然共协的新篇章。

一、回应共同的关切: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与设计的可持续

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说到“ 我们总是忽略这一事实,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的缺陷都是由人类造成的。”这句话在当下也依旧警醒着人类。

自生存设计开始,人类就在不停地汲取自然资源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到了工业化时代,科学技术的加持使人类与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有计划废止制等影响使资源消耗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能源污染;在后工业时期,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信息技术下产生的污染与消耗并没有停止,全球变暖、土壤沙化、疾病传播等问题依然突出。

设计作为人类实现需求的一种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因此在意识到资源不可逆的问题下,设计有意地肩负起了平衡人类与自然的责任。如我国汉代的长信宫灯,通过设计一手执灯,一手为油烟的吸附管道,将审美价值与空气保护融为一体;近代设计依据《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发展出来的可持续设计、循环设计、低碳设计等理念,促使企业树立生态意识,如三星的电视包装升级回收解决方案,通过将包装改为瓦楞纸,实现包装的二次利用、宜家的橱柜模块设计,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等,使生态循环理念逐渐传播到消费者心中。

二、迎接共同的挑战:从理想化的“模拟”到“去未来化”的合一

如果说早期莱特的流水别墅、雅格布森的天鹅椅等是“天人合一”境界的倡导,那么展会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则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实践,大会主题展完善生态设计演进概念,并在生存危机与世界大变局的挑战下重新探讨设计如何从保护地球落实到修复地球,即从循环共生到生态嵌套再到系统修复,进一步赋能生命网络:

(一)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共生:展会将抽象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可视化的实体展示出来,将产品视为拥有“生命周期”的实体,并通过展台为人们展示如何通过材料再生、产品服务系统、分布式制造来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一步多用的绿色生态观,重塑从“生产-使用-废弃”到“生产-消费-再生”的完整链条。

(二)从空间占据到生态嵌套: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共呼吸,从生命化基础设施到社区代谢闭环,从建筑表皮到乡村振兴,展现城市如何转化为社会与生态共生的有机体。

(三)从技术应用到系统修复:强调技术如何被重新定义为环境修复的工具,从治沙造林、土壤修复、河流复育到AI赋能的生态恢复,展现跨学科合作重建“天—地—人”关系的可能。(二)(三)不太知道怎么写,感觉不会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三、汇聚共同的努力:凭借“生生之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生不息出自《周易》,“生生之谓易”指万事万物与人类一样,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是一种广义的生命意识。如今在2025年世界之都大会展中将“生生”拓展,发展出一种适应现代语境的新伦理。

生态伦理学与绿色设计虽然较以往人对自然的掠夺又了很大的超越,但还是缺乏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终极意义,而“生生” 促使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协同,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探索更为健康与和谐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种新愿景、新路径、新关系不只是商业消费的推手,更是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的引导者。以此,在面对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时,“生生”通过设计驱动产业文明与生活方式重构,实现对地球的修复。

综上所述,设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在努力突破界限、融合各方面资源以弥补生产消费所带来的损失,正所谓“设计无界,生生不息”,在人工智能参与人类生活的今天,设计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考量,并持续优化生态设计的各个方面,将以人为主的设计思想转变为以天人合一为主的思想中去,以此让设计自然地肩负起一种责任,并作为文明发展的动能而存在。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