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之都大会主题展: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意义。

发布于 2025-10-13 10:37:45

9月25-28日,“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主题展在沪亮相。主题展由娄永琪教授担任总策展人,同时邀请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关一松、REDO重塑设计朱慧、绿色联界永续设计产研联盟李俊杰、yehyehyeh创新社叶晓薇担任联合策展人。

此次展览由同济大学SustainX设计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环境所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团队负责执行,共汇聚近七十家机构、近百件来自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呈现生态设计70年的演进与未来愿景。

总策人娄永琪教授介绍:今年大会主题“设计无界,生生不息”,是对去年《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提出的“生命网络中的人与自然共协设计”即“生态设计”倡议的最新回应,展现了中国智慧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贡献。

“生生”,首先是一种新伦理: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技术进程,更是社会进程。它要求我们在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协同中,探索更为健康与和谐的生活方式。

“生生”,也是一种新愿景、新路径、新关系:设计不再只是消费的推手,而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的引擎。

“生生”,更是一种新动能:面对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唯有通过设计驱动产业文明与生活方式的重构,才能实现修复与超越。

展览以学术和文献的方式,分为三大核心板块

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共生” 展示循环经济理念如何通过材料再生、产品服务系统(PSS)、分布式制造等重塑“生产—消费—再生”的完整链条;

从空间占据到生态嵌套” 探讨城市与自然的共呼吸,从生命化基础设施到社区代谢闭环,从建筑表皮到乡村振兴,展现城市如何转化为社会与生态共生的有机体;

从技术应用到系统修” 则强调技术如何被重新定义为环境修复的工具,从治沙造林、土壤修复、河流复育到AI赋能的生态恢复,展现跨学科合作重建“天—地—人”关系的可能。

本次展览得到了众多致力于生态设计的企业、机构和人士的支持。前不久不幸遇难的俞孔坚教授还亲自为展览挑选了展品。在国际设计百人论坛结束后,在众多国内外嘉宾的见证下,娄永琪教授将“生态设计演进概览”时间轴中俞孔坚教授的页面改为黑白色,以表示对这位中国生态设计先驱的深切缅怀。他所倡导的“海绵城市”与“景观安全格局”,早已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实践。

“设计无界,生生不息”不仅是一场展览的主题,更是人类在新时代寻求应对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路径探寻。展览通过案例、文献与装置,展现设计如何修复地球、赋能生命网络,如何在“生生之理”的智慧指引下,不断开创人类文明与自然共协的新篇章。在这里,设计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文明的动能。

查看更多

关注者
0
被浏览
13
0 个回答
暂无答案,快来添加答案吧
温馨提示: 需要支付 ¥100.00 元后才能查看该问题所有回答 点击付费

撰写答案

请登录后再发布答案,点击登录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