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师
彭老师
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设计史论学者,对于前沿热点有独到见解,曾就职于SONY、极致盛放外资企业、“江猪品牌”设计者、荣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设计作品被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收藏,作品进入中国智造年鉴杂志。

注册于 4年前

回答
15
文章
0
关注者
140

本体论(Ontology)和认识论(Epistemology)是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分别探讨“存在”与“知识”的本质问题。从设计的角度区分二者,需要结合设计的目标、过程和结果来理解它们的影响。以下从设计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1. 本体论:设计的“存在”基础

本体论关注“存在什么”或“设计的本质是什么”,即设计对象、系统或过程的根本属性与结构。
设计中的本体论体现为:

  • 设计对象的本质:例如,设计一把椅子时,本体论问题涉及椅子的功能(坐具)、材料(木材、金属等)、结构(支撑、人体工学)等客观属性。
  • 系统的构成:在信息设计中,本体论可能体现为数据模型的定义(例如,如何分类用户需求或产品属性)。
  • 设计的边界:确定设计的范围(什么属于设计的范畴,什么不属于),例如交互设计中的界面元素是否包含声音反馈。

设计视角的关键问题:

  • 设计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 产品或系统的底层逻辑如何构建?
  • 如何通过设计语言(如形态、符号、功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案例

  • 建筑设计中,本体论可能关注空间的物理属性(如承重结构、材料强度);
  • UI设计中,本体论可能体现为界面元素的层级关系(按钮、菜单、图标的功能定义)。

2. 认识论:设计的“知识”生成

认识论关注“如何认知”或“设计知识如何产生与验证”,即设计师如何理解用户需求、如何通过研究获取信息、如何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中的认识论体现为:

  • 用户研究:通过访谈、观察、数据分析等方式理解用户行为和心理。
  • 设计方法论:设计思维、敏捷开发等流程背后的认知逻辑(如何从问题到解决方案)。
  • 验证与迭代:通过原型测试、A/B测试等方式验证设计假设是否成立。

设计视角的关键问题:

  • 设计师如何获取用户需求?
  • 设计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数据、直觉、经验)?
  • 如何证明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案例

  • 用户体验设计中,用户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的构建是基于对用户行为的认知;
  • 服务设计中,通过参与式设计(Co-design)让用户共同生成知识。

3.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维度本体论认识论
核心问题设计对象“是什么”(存在本质)设计知识“如何获取与验证”
设计阶段定义设计基础(结构、功能)探索设计过程(研究、验证)
关注点客观性(事物的固有属性)主观性(人与设计的互动关系)
设计工具原型、结构图、系统模型用户画像、测试报告、流程图

4. 从设计实践看二者的协同

  • 本体论优先:先定义设计对象的本质(如产品功能框架),再通过认识论验证其合理性(如用户测试)。
  • 认识论驱动:通过用户研究发现问题(认知需求),再重构本体(重新定义产品功能)。
  • 动态循环:设计过程通常是本体与认知的迭代,例如通过用户反馈(认识论)修正产品功能(本体论)。

总结:设计中的哲学视角

  • 本体论是设计的“骨架”:决定设计的底层逻辑与存在形式。
  • 认识论是设计的“血液”:推动设计过程的动态演化与知识生成。
    二者的区分并非对立,而是设计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双重维度:设计师既需要构建事物的本质(本体),也需要理解人与事物的互动(认知)。

生活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果,日常生活的主体是人,人的日常生活具有功利性(日常生活)和感性直接性(形式审美、技术审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是以实践态度为主导,以一定功利目标为取向的。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的传承和积累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用具和器物的使用(人造物)

2.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设计文化和系统)

3.人民交流运用的语言,语言是信息传播和思维的媒介(当下是互联网信息传播路径,流媒体)

人-社会-自然:符号系统、物质实体、人工环境

人的意识具有反映现实的作用。人对现实的反映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实践)的、科学的、审美的三种。

模仿:人在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审美映射,对于现实的一种反映,但又区别于现实。

设计是超前的创造性活动,不仅满足自身认知需要,同时要有智能化服务意识,以潜在需求出发,分析设计未来的群智创造性。

从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始起,设计主要围绕着市场和人的现实需求进行展开。。。。。。设计方式以经验性和技术美(即产品的审美性特征)为主要关注点。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设计开始逐渐关注服务、体验、系统。。。。(2015年的设计定义),以市场为中心的设计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设计开始关注人生活过程中的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即人的“潜在需求”。。。。

运用当下设计思维(定义),好的设计者其创造性体现在针对人的潜在需要,就如同迪特拉姆斯所讲到的设计十原则,不仅影响了苹果设计,更推动了当下设计师对于产品技术美、生态美的关注等。。。。

引申到中国的发展现状。。。。。

启示(当下怎么做)

总结

本体论---认识论

本体论:探求事物本质、本源

认识论:经验去得到的认识,再通过实践(通过触摸、感受)事物主体,从而进一步认识事物。

技术美的本质是什么:技术美是人通过科技手段创造的物质产品给人的审美体验。

材料:技术型的材料---塑料、钢铁、玻璃(水晶宫)、埃菲尔铁塔、高科技派

技术能效--功能(生产力):以提升生产效率而进行的活动。人类生产效率(最初的人造物)---现代主义设计---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生活方式随着技术、设计思想、文化的变革而逐步从精英化转为平民化。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以手工艺设计为主,设计与制作多为工匠自主完成。平民是没有生活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设计的服务对象多以贵族和上层阶级为主。

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富裕,并能购买的起机械化的制品。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设计朝向“为大众生活而设计”。到包豪斯xxxx,后现代

随着工业3.0,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设计从制造服务于企业主、功能为导向的设计方法,逐步转变为以体验、系统的设计方式。这样的转变原因是由于丰裕社会之后,社会需求和大众需求的多样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

1.0到4.0 一段

设计的语料加入到技术为主题的题目中。

如何看待这个设计理论

诺曼提出这个理论的背景是什么样:经济全球化、xxx,需求多样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针对这个设计现象,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好的地方,促进什么内容

不好的地方,理论运用起来偏向于主观性,科学性不足,xxx

我们的看法观点总结

综上,

  1. 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经了从手工艺时期到现代主义设计的演变,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难看到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起到的推动性作用。玻璃、钢铁、塑料等新材料的出现,为现代设计产品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2. 水晶宫的出现,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的建筑,作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通过新材料打破传统形式美的法则,预示着设计简洁和功能性的新领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材料、新技术被广泛的研发与应用,以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设计师通过运用xxxxx的材料取得了不凡的成果,现代主义设计也由此正式得到发展。不论是法古斯鞋楦厂还是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都体现出玻璃这一新材料对建筑设计的创新突破作用,成为现代建筑的典范。

偏向于名词解释在陈述内容,而没有引入主题。

要求:

第一步:提纲的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

第二步:写了半个小时(30min)

第三步:写了45min(15min)

写完之后,总用时(xxmin)、总字数

简述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设计思维。

一、填空题(3分/题,十选五作答)

1.史前雕塑类型氛围器物表面浮雕、()、圆雕三类。

2.半坡类型代表器物是()

3.青铜器类型有()、兵器、乐器和车马器四类。

4.马王堆()帛画是稀罕著名帛画作品。

5.()的代表作品是《女史简图》、《洛神赋图》。

6.()写作了《古画品录》

7.、唐代仕女画的代表画家如()和周昉。

8.《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

9、《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

10、南宋著名画家()的代表作是《岁寒三友图》

二、简答题(15分/题)

1、马家窑马厂类型彩陶艺术特征

2、北宋李诫《营造法式》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与意义

三、论述题(50分)

结合个人认识,总结1949年以来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业已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以对中国当代乃至未来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
你的问题应该是原始陶器的三大纹样母体对吧!

工艺美术运动
时间及地点:
运动缘起1850年代的英国,但它的影响却在将近1/4个世纪里遍及欧洲和北美,对于建筑、家具、纺织品和平面设计都产生不小的影响。领袖人物是约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
目标:
将应用艺术提高到艺术的境界,将手工艺工匠提升到艺术家的地位。
“工艺美术”运动主张:
①努力提高生活用品的设计标准
使广大民众能够很容易地负担得起。他们相信,不论是艺术的创造力本身,或是对艺术的应用,都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
②反对机器美学
认定机械化生产是设计上的负面因素,而手工艺制作是用来与非人性的工业化生产对抗的武器,希望能在日益壮大的批量生产的工业世界里,为那些手艺精良的铁匠、木匠、织工保留一片天地。
③灵感来源
除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之外,“ 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师、设计师们也从大自然寻求灵感,从日本风、安妮皇后风格等外域或以往的设计风格中汲取养分。
④“诚实的艺术”
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真实、诚挚,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在设计装饰上要师法自然。他们的目标是“ 诚实的艺术”。他们的设计内容包括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首饰设计,以及书籍装帧、纺织品设计、墙纸设计和大量的家具设计。
⑤社会改革运动
不仅是一场风格流派的运动,更主张在社会主义原则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反对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模式。
“工艺美术”中产品设计的特点:

①产品外形简洁,材料坚实,轮廓分明。设计师们喜欢采用一些手感丰富的材料。
②与维多利亚风格相似,他们也常从自然界汲取设计动机,但他们更强调平面的、二维的装饰效果,而且将这些装饰作为产品本身的固有部分,而不是粘贴上去的可有可无的点缀。
③他们在设计中常采用非对称手法,将对比强烈的材料并置。
设计内容分类:
①家具设计
以查尔斯·沃赛、巴里·斯各特(Mackay Hugh BaillieScott, 1865- -1945)、查尔斯·罗伯特·阿什比、威廉·列萨比为主要代表人物。英国插图画家、工艺美术展览协会第一任主席沃尔特·克朗的插图《四季风》(Four Winds,1890)。威廉阿瑟·本森设计的银质松饼盘。
②建筑与室内设计
以菲利普·韦伯、理查德·肖(Richard Norman Shaw,1831- -1912) 等人为代表。
③日用陶瓷设计
以克里斯多夫·德莱赛、威廉·穆克罗夫特(William Moorcroft, 1872- 1945) 等人为代表。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