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化发展呈总体趋势,如今的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也因技术变革和多元化发展变得更加的复杂。而设计基于解决社会问题为主旨,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基于其“民族性”特征会因为特定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特色,基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设计文化,而这样的设计文化其根本宗旨就是为解决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因技术、艺术、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从一个国家到全球各个国家的传播和学习,这不仅是对设计文化的认同,更能体现设计能够切实的结合各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解决各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往以西方的文化视角来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供灵感,在如今看来可能稍显疲态,而当下中国因经济技术文化等多方面迅猛发展,再一次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并成为了如今“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将会让设计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全球化发展,通过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形式,继续为设计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灵感源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全球化相适应
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的考究,中国造物经营文化与西方的设计文化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其中中国文献中《考工记》中有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充分体现了一种注重内在统一、顺应大局、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思想。刚好与当下的设计发展中可持续设计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中国对于西方的设计文化能够很快认同和接受的原因之一。同时在此基础上,中国将设计方面为全球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提炼本土文化元素,强化文化辨识度
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是设计的重要基石,它为设计赋予独特的身份与内涵。通过提炼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当代审美需求,设计能够既具文化深度又有市场吸引力。如李宁“国潮”系列服饰将传统的龙纹、祥云与现代潮流剪裁相结合,通过丰富的中国元素传递民族自豪感,成功吸引了国内外消费者。设计师需要深入研究本土文化,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和图案,避免简单复制,而是通过现代化、年轻化的方式,让本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融入国际化设计语言,增强市场适应性
国际化设计语言是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工具。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通过吸收国际流行趋势(如极简主义、可持续设计)和跨文化表达方式,使设计更符合国际消费者的审美与使用需求。如华为Mate系列的手机设计采用国际化的极简风格,结合中国美学的对称理念,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种设计既符合国际高端市场的审美需求,又展现了中国品牌的技术实力与文化底蕴。设计师应关注国际潮流动态,学习全球化的设计语言,并将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在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
四、推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输出
全球化不仅是引进国际潮流,更是输出本土文化的契机。通过将本土文化内核转化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语言,中国设计可以在国际市场中讲述中国故事,赢得更多文化认同。如《黑神话·悟空》、《哪吒》以及《灵笼》这三部代表作品分别是中国在游戏、影视、动漫等方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乃至精神通过现代先进的图形显示技术来向海外国家讲述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浪漫以及对未来的发展期望。这不仅是现代与传统相适应的具象化体现,更是促进全球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进而让世界朝着全球多元化道路上发展。
综上所述,当下的中国已经由农业文明成功转向工业文明,并具备了完整配套的工业制造体系,这为我们设计构思落地、让普通民众享受设计带来的便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正值第四工业技术发展初期,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再一次印证了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但这不妨碍设计师利用设计和设计文化等属性,并借助现实条件优势,来平衡和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通过不断进行思维突破,让创造力与标准化齐头并进,坚持优良设计批量化生产,做到人人均可创意生活。基于当下特定的时代背景,即全球化深入发展,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的设计文化相结合的形式为设计服务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进而推动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