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设计需要具有更加广阔的全球化视野,设计应该能被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使用,能够交流,而不应局限于某一国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要包容、系统、协作。
正文:一、1、包容性设计尊重多样性(生产什么买什么➡️满足用户需求➡️用户参与,包容性是现代设计的核心理论之一。)
2、系统设计思维(人-社会-自然视作一个整体,三者要和谐,设计可持续。)
3、协同设计汇聚多学科知识(设计要跨学科,不同学科协作共同达成一个目标-更美好的生活。)
二、中国设计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发展路径
结尾:包容性、系统性、协同性,不仅是设计的深入发展,也对中国设计有启发。
全球化视野下的设计深入与中国发展路径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设计不再是解决单一问题,不再服务于单一群体,而是要系统性地解决经济发展、科技进化、文化多样等复杂性问题,要为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人群服务。这使得设计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全球化视野,要求设计是包容的,尊重多样化;是系统的,系统思考人-社会-自然之间的问题;是协同的,汇聚多学科知识。同时,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中国如何将悠久的文化融合在设计中,找到符合自身的定位与路径,是现代设计学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全球化视野下的设计深入
1.1 设计更加包容,尊重多样性
在二战之前,设计没有很好的考虑用户的需求与体验,仅仅将物品设计生产出来供人们使用。二战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之前的设计方式遭到人们的批评,设计更加注重用户感受。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精湛,全球性的老龄化和失能者问题愈发变得严重,设计不仅要考虑为健全的人服务,更要考虑为残疾人、老年人服务。因此,设计应该从以用户为中心演变为以全人类为中心,设计对象应该涵盖从儿童到老人、从健全人到残疾人的全部用户,设计应该考虑不同年龄、能力、文化背景的用户。这种包容性设计是全球化视野下设计应对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手段,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核心理论之一,也是设计尊重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例如微软推出的无障碍控制器,它具有可定制的按钮布局和功能,用户可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进行配置。它还支持外部设备连接,如轮椅控制器,提供更多灵活性和可访问性。它的目的是无论你是否具有肢体障碍或其他身体制约,使全部玩家都能享受游戏的乐趣。
1.2 设计应采用系统思维,可持续发展
人口、粮食、物种、资源、能源等问题频发的严峻局面下,设计师必须具备系统思维,将“人-社会-环境”视作一个整体,将设计置于这个整体中考量,思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达成和谐发展,让设计变得可持续。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考工记》中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和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原则本身就是一种系统性思维,为当时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也提到“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批评不考虑环境后果的设计,这也是系统设计的体现。系统性设计思维引导设计从线性消耗转向可持续发展,引导设计从解决单一问题转向整体性、全局性的计划与实施。
1.3 设计要协同合作,汇聚多学科知识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单一的学科不足以应对。因此设计要汇聚多学科知识,凝聚多领域力量,共同协作打破专业壁垒,共同探讨世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复杂的全球危机。协同设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组织一起工作,一起探讨,合作设计,它强调非设计人员的参与,强调设计师与物理学、生态学等学科,与用户、企业、专家共同创造,为人类提供更美好生活条件,创建更美好生活环境。协同设计是全球化视野下设计的深化,是设计界与各界人士为实现更美好生活这一目标的努力。
如重庆礼嘉智慧公园是全国首个以5G加物联网为主题的智慧公园。通过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人们可以体验并学习使用AR运动、模拟驾驶等产品。它将科技与自然深度融合,使城市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是设计与工程师、城市规划师、科技企业协同合作,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典范。
二、中国设计在全球化视野下的发展路径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悠久的文化是中国设计的源泉。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应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路径。首先,设计师应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流程中。中国老龄人口不断增涨,在信息爆炸时代,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愈发明显,腾讯为老年人开发了“微信关怀模式”,将字体放大易于识别,还简化了操作流程方便老年人使用,精准地解决了老龄化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其次,面对生态恶化、贫富分化、政治多极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时,中国设计应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将系统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从设计角度系统地为人-社会-环境之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现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持续发展。最后,设计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为设计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包容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是全球化事业下设计的深入发展,也是设计理念的扩展。包容性体现人文关怀,系统性促使设计可持续发展,协同性推动设计进步,不仅是对未来设计活动的要求,也是对中国探索独特设计路径的启发。
感觉设计史运用的比较少,在哪里还能写设计史的内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