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设计师是创造者和战略家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答: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战略性的工作,设计是既是创造者,也是 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答题卡 战略家。 招生单位代码及名称: 1.创造是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种赋予物以新的形态和方式的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请 活动。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展,创造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一部 分。根据条件与需求的不同,创造分为原创与非原创,包含创造 题号 分数 阅卷人 注意事项 过程和创造结果,不论是何种方面,都需要设计师创造力的 1.考生编号、姓名、报考专业必须写 投入。设计师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设计工作几乎完全其于其 在装订线内指定位置。 三 勿 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创造能力是设计师的关键任务。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 四 装 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2.设计是一种战略,设计的各个环节也具有战略性,兼备这两种 五 订 3.答题时必须写清题号。 六 战略的设计师是战略家,设计师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设计, 4.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一律 才能充分发挥设计的主动性。 线 七 使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八 笔(同一科目答卷的字迹必须是一 折 3.创造力学者弗兰克巴伦指出创造者应具备的12种基本特征,也进一 九 种颜色)。 十 5.考生答完试题后,在“共页”处 步说明了设计师是创造者和战略家: 十一 填写答卷的总共页面(包括第 (1)、他们更善于观察;(2)、他们仅仅表达部分真理;(3)具有独立 十二 页) 的认识能力并对此给于高度评价;(4)能看到其他人看到的,更能 十三 6.全国统考、全国联考科目不得使用 叠 十四 此答题纸,否则,答题结果一律无 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5)受到自身才能和自我评价的激励;(6)能 十五 效。 很快认识很多思想并对更多思想进行评估比较,以获得更丰富自 十六 7.禁止做任何与考试无关的标记。 思想经验;(7)在体格上更具有内驱力,更敏感;(8)拥有更复杂的生 总分 活,能观察到复杂的普遍性;(9)能意识到无意识的动机和幻想 (10)能在一定时间内消灭主客观的差别;(1)有更强的自我,能够帮 第 页(共 页) 第 页(共 页)
助他们回归,倒退,并恢复正常;(12)创造者的肌体在最大限度的 二.设计评述题 客观自由中,创造是实现客观自由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的感 知力,灵活性和独创性、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一)结合设计伦理评析上述设计现象? 答:社会对于少数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关怀程度往往通过 2、辨析“少就是多” 设计表现出来,歌手在机场登机受阻这一现象背后体现出的 请 答: “少就是多”是由密斯.凡德罗针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的重要原 是当今社会在设计伦理方面的缺失,以下将从残疾人设计关 则,强调简洁与纯粹,对现代主义设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怀的缺失,设计师社会意识与职责的需求,以人为本原则的忽视 而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该观点也遭受了质疑与批判,引发人们对 几个方面对该现象展开评析. 于设计中简洁与复杂、功能与美学的思考,需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1、残疾人设计关怀的缺失 勿 在登机过程中出现轮椅被卡的现象,表明飞机舱门与升降 1. “少就是多”指的是在建筑的形式、结构、外立面等采用极简的 装 板在设计之初缺乏对于残疾人出行的功能性考量。维克多帕 设计,确保设计的实用性,减少视觉的干扰,从而增强功能的表 帕纳克早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 订 现和空间的体验。如密斯的代表作巴塞罗那馆,通过简洁的 就曾提出:“设计不但为健康人服务,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 线 戈条和开放的布局,体现出结构的优美和材料的质感。“少就是多 折 引发了人们对设计伦理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设计 的理念为后继设计师提供了启示,即简洁不等于单调,简约的设计 师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的重要层面。这提示设计师在设计时 更能体现产品的功能性和结构美感。 必须将残疾人等少数弱势群体纳入用户的范畴,充分考虑 2. 1 少就是多”这一理念随着国际主义风格的兴起开始呈现出僵化 其用户体验,不将残疾人群体留在交通工具日新月异的灰色地带。 叠 的趋势,在建筑中体现出模式化,冷漠化、缺少人情味的缺陷。后现 2.社会意识与职责的需求 代主义代表人物文丘里对此作出了批判,他提出“少即是烦”的理念, 设计伦理对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职责作出了要求,强调 认为设计应该多元化,提倡建筑走装饰化的道路,文丘里的代表作设计师或设计团队不仅要创造美观,实用和创新的设计方案, 1 母亲之家”,就打破了绝对的对称和形式完整性,体现出戏谑的风格 还要考虑到设计对社会、环境和用户的影响。材料中的歌手 第 2 页(共 9 页) 第 3 页 (共 页)
在一点点挪进机舱的动作中,用户体验感极差,其自身的尊严也遭到 起道德责任,转变对设计的看法--其不应只是形式或功能的满足, 践踏,这警醒设计师务必将道理准则贯穿于设计的每个环节,注 而应成为促进理解,传递关怀的媒介,才能塑造一个更加“真、善、美” 意设计产品在促进社会创新的同时也对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的未来社会. 造成影响。 重庆万州区东桥村的整体设计是体现出设计伦理的正面案例, (二)结合材料,评析设计学由艺术学门类调整到交叉学科 该村在综合设计上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村道路设置防滑 肌理和助力扶手,解决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潜在危机,充分体现出对于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处在普遍的联 用户健康和福祉的尊重。 系之中,设计学也从关注产品形式服务的造物学科逐渐转变为应 3,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忽视 用综合社会问题的强大方法,新版专业目录中对于设计学的 勿 重新归类,是对设计的一次重新认识。这次调整顺应了交叉融 在材料中的飞机升降板和舱门的设计缺陷中,不难看出设计师在 合的发展趋势,回归设计本质,同时拓宽了设计未来的发展 装 对于飞机载客的功能进行设计时忽视了对人的需求,即以人为本的 方向。 订 设计原则的考量。“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不仅是为“当 1.顺应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线 前的人”的设计,更是为“人类”的设计,是对人类长远利益的关照,其不仅 折 包含理性的功能主义,更包含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和全人类命运的责任与 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涌现的多种社会问题,都呈现出 关怀的人文精神。 非单向度的复合性特质,未来所面临的问题也将无法由单 包容性设计是对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诠释,在丹麦superkilenpark 一学科进行解决。设计作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早已 中,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符号和元素,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种的人群 成为驱动产业转型、承担社会责任,塑造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核 在此相互交流融合,展现出设计的包容与人本理念。 心力量,将其由艺术学门类调至交叉学科门类,是设计充分发挥 总而言之,在该现象中,反映出的设计伦理问题不仅有设计关怀的 整合、统筹、调度优势的战略性转型。 缺失,设计师社会责任的迫切需求,还有对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忽视,揭 余了研究生领域,在本科的设计教育中,学科的界限也正在 露出我们在设计思维转变的道路上任重道远的事实,但唯有设计师肩负 被打破,2025年同济大学的设计改革推出“增一停三”的策略, 第 4 1 页(共 页) 第 5 页(共 9 页)
将三门设计学科取消,新增“艺术设计学”专业,是国家顶尖设计 综上所述,设计学由艺术学门类调整至交叉学科,是一次顺应历史发 学府针对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为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宽口 展趋势,关注设计本质,兼顾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它肯定并宣告 径人才的切实举措。 了设计学科的多元发展的可能。随着学科调整,未来的设计学研究 2.回归设计本质 生将具备更多元的设计策略,更广阔的设计视野,成为更加与时俱进 设计学作为一门创造性,战略性的学科,强调通过优化请 的创新型人才. 功能体验、构建服务系统等方式不断满足人的实际需要,与 艺术抒发个人情感与观念传达有一定的差别。在过去,设计学 三.论述题 归于艺术学门类也许是基于设计与艺术共同追求形式美的 3.论述形式追随功能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 勿 装 共性,但调整至交叉学科门类之下,更体现出设计多维度, 答:“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自19世纪末沙利文提出起至之后的20世纪 订 多元化解决系统问题本质的回归。 都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极具影响力的信条,并影响了大批设计师设计后 线 3。拓宽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方向和实践。这一口号重要的历史地位使其值得设计师们学习研究,更 回望设计的发展历程,由简单的造物到手工艺行会、再到 折 需结合当代现实,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 包豪斯的导师合作授课,设计的教育开始的初步的跨学科 1、历史演变的梳理 融合,设计正是在交叉学习中得到发展。随着新质生产力和人工 1.1蓬勃发展的理念驱动时期 智能等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他们与设计学的交叉将引来 面临19世纪建筑装饰折衷主义的盛行,路易斯.沙利文批判性 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社会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的有力推手。 地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其核心主张为建筑的外部形式必 唐纳德诺曼、娄永琪等学者提出的“DesignX”的概念,便 须来源于、服务于内部功能需求,而非盲目装饰或复古模仿。这一观 揭示了设计与“×”交叉合作的多元可能,设计将不断拓宽现 点顺应了工业发展的历史潮流,并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有方法,重新定义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解决更多的复 20世纪初的包豪斯学院是顺应这一理论的体现,其“艺术与技术 杂问题。 的统一”,重视设计与工业生产的结合,重视结构功能与造型简洁,是 第 6 页(共 9 页) 第 7 页(共 页)
对这一原则的进一步系统化,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更是对形式 心理发展的需求。对“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口号的重新定义, 追随功能在极简上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一时期,现代主义设计制造 使形式与功能之间呈现积极的,对活式的关系,赋予产品 出了许多功能优先、造型简洁的产品,如包豪斯椅子、柯布西耶的 更深层次的定义。 住宅等,均体现出功能基础上的几何逻辑和视觉秩序。 2.2 2功能的深化 1.2 弊端渐显的理念僵化时期 请 如今的设计已由传统造物转向连接人类与社会,人类 然而,“形式追随功能”并非永恒的真理,伴随着国际主义风格 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功能”的定义也随之深化,在服务设计 的盛行,这一口号的极端僵化使得理念的弊端渐显,大量模板 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中,“功能”不仅是物质层面,更包含了非 化的建筑风格使其呈现出冷漠.僵化的特征,缺乏人情味与地域 物质层面的用户心理需求、社会系统等,形式必须回应这更 特色。20世纪中后期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形式追随功能”进行 勿 为复杂的功能定义。 了反思,文丘里提出“装饰与象征的复归”,主张设计应融入历史记 以苹果的iphone为例,苹果公司在对其外观进行简洁化 装 忆、象征符号与文化多样性。 处理、操作系统直观化处理的同时,也注重其情感美学和 订 2.未来发展的愿景 品牌战略的设计。苹果对于其产品用户体验的重视和品牌 线 折 系统的优化树立了其在手机品牌当中的重要地位。 2.1 理念的重新定义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当代设计领域也对"形式追随功能” 综上所述,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在设计史上的重要地位证 进行了重新定义。”形式”对于功能不再是单向服从的逻辑,而是有机 明了其对于现代设计的深远影响,即使其本身带有一定的历史局 限性,经过当代设计师对其理伦的重新定义与深化发展,将 地融入设计的考量之中,一个富有美感、启发性的形式,能够激发新 叠 的情感需求、满足艺术化生活的需要。 更好地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式作出启示,指导未来的设计朝着 更有前瞻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唐纳德.诺曼在其情感化设计理论中将人的情感分为了三个 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这反映出当下乃至未来的产品已不满 足于基本功能的需要,而更需考量在行为一反思层面的用户体验和 第 8 页(共 9 页) 第 9 页(共 9 页)
简答15/1,设计评论30/1,论述60。
第一道设计评论的题干没抄上去补充一下:10月25日,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登机受阻,轮椅卡在升降板与舱门之间,司机拒绝抬高平台,他只能在缝隙中一点点挪进机舱。
结合设计伦理评析上述设计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