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霜浓
十里霜浓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12
文章
0
关注者
0

波普⻛格又称“流行⻛格”,它代表着 20 世纪 60 年代工业设计追 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从设计上来说,波普⻛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格,而是多种⻛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波普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

从美学与设计的关系来看,我国设计企业缺乏对于产品设计开发时的美学思考,企业往往因单独化、孤立化的开发产品,而造成产品缺乏识别性。作为今天的中国设计师,我们应为大众带来更多的充满感动的事物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快乐的设计。

设计是关注未来的,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虛拟设计、服务设计、线上线下、人机交互、设计管理,这些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会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交叉融合,为世界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更新的发展契机。

“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古文学著作《墨子·兼爱下》。“兼相爱”是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交相利”是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兼相爱,交相利”中墨子把小生产者互爱互利的道德原则推广为天下普遍的原则。体现出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其蕴含为大众服务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是“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体现,其核心理念在于对“人”的关注,这与包豪斯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也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实体产品设计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产品设计,都需要认真地研究用户的心理和行为方式,设计应为人民大众服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产生于人类,也应当为人类所用,它的所有活动也与人类息息相关。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因此,“兼相爱,交相利”中为大众服务与与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指明了设计发展的方向,现代设计应该以以人为中心,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真正的做到为大众设计,以人为本,展望未来,共建和谐社会。

国际主义风格最初发展于联邦德国与瑞士,其在设计上具有单一、理性、简单化、几何形式化的特点,由于国际交流、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从而形成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在新的媒介、新的设计技术出现,经济全球化设计多元化,在这种发展必然趋势之下,使各国的设计的民族特性逐渐消失,被国际特征所取取,但同时使民族性的设计,也缺乏实际的生动性和多元化。国际主义具有国际统一性的视觉语言的设计风格,虽然为我们在世界上的信息传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作为我国本民族的风格特征却受到强烈的冲击。

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80 年代随着如靳棣强在1980年设计的中国银行的平面图标为代表,中国大陆的平面设计出现了大规模的国际主义风格热潮,这种设计在把我国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语汇的融入很快让中国的平面设计国际化进展有了很快的发展,让现代企业的ci设计不再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政治性和乡土性的特定,更加契合“全球化”的未来趋势,是当下中国跨国公司能够在世界舞台中取得记忆点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设计本身就是以物质方式来表现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中国应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大趋势下,努力探索根据设计目标的应用范国,考虑其服务对象,发展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走统一与多元化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当代设计成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的的设计。

在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现代设计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影响下呈现了以往不曾有的繁荣, 但是从整体上看, 仍然摆脱不了各种外来模式的影响。并且在此期间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中国的设计教育先天不足,缺乏对当代艺术的推介、研究、分析,缺乏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在包豪斯期间,把当代艺术成为设计教育的必修内容,因此,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没有找到合适的定位。中国的设计教育缺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缺少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并且,有一些设计师为追求新颖的造型,华丽的装饰从而设计出一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这些毫无意义的设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还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

总之,在中国设计教育中,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设计教育,并为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改进当下的设计面貌。走适合中国自己的设计道路,为中国设计的发展而努力。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有利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更好地更新重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以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

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为了满足生活中一些需求便开始了一系列的造物行为,逐渐形成了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的造物活动。
到工业革命时期之后,形成了以工业化为背景的现代设计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手工艺的位置。开始为大众提供各种设计服务活动。同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暴露了许多问题。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成为了设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代设计活动通过大机械化批量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但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粗制滥造。而传统手工艺恰好相反,生产的产品多为精美,极具艺术价值,但花费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将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工艺技法相结合。把手工艺的优点和现代设计的优点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创造出让大众更为满意的产品。

总而言之,设计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变化。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再到两者融合是设计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在设计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捕捉、分析与整合,使设计工作变得更加明确。但是,大数据技术对于设计研究的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大数据对于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中,对大量消费者提供产品的选择,或是服务的企业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其次,做小而精的中长尾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以适应不断变换的市场;最后,在信息化时代之下,面临互联网压力之下必须转型的传统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方能在市场中生存。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大数据对于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的设计在大数据技术下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其发展趋势也从造型设计转向了服务与体验设计,视觉设计转向了交互与过程设计,面向个体的设计转向面向群体的社会化设计,面向产品的设计转向了面向商业模式和计算技术的设计,总而言之,今天我们的设计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的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即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即面向人的设计思想,为人的需要而设计。从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在自然经济下的手工艺设计时代,或是在工业革命后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时代,还是在现代设计与后现代设计时代,它们都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逐渐成为现代设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纵观整个世界现代设计史,“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古至今就贯穿于各个国家各个设计师中,从19世纪后期的工艺美术运动中约翰·拉斯金提出的设计为大众服务到19世纪7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中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服从功能,19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中法国亨利·凡·德·威尔德提出的功能第一原则以及德意志制造同盟中的穆特修斯提出的实用艺术与功能第一,再到后来包豪斯时期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满足人类的实用要求;最后到德雷夫斯的《人体度量》与乌尔姆设计学院迪特·拉姆斯提出的十项好的设计原则。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一设计理念贯穿着设计发展的始终。同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过去的设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今的设计发展同样也值得我们设计师去重视。设计思想是设计师看到了盲目设计对环境和生态破坏的反思,是设计师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环境结合的产物。设计师应该保持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只有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的设计才有意义,这样设计才能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高迪的设计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格、新哥特式和新艺术风格混合的风格,以及有机风格。在他的一生中将建筑手工艺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极致,他对各种曲线的运用精妙绝伦,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奇妙、最富观感的建筑。

他早期的设计风格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征。其在设计上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中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比较典型的是建于 1883-—1888 年问,位于巴塞罗那卡罗林区的文森公寓。

受到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高迪的设计具有新艺术运动的风格,与其终身喜爱的哥特式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其中期的新哥特式和新艺术混合的风格。中期的设计,哥特式风格更加明显,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阿拉斯加主教堂等。

32岁之后,他的设计风格开始成熟,逐渐摆脱了单纯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道路。他的新风格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这一时期高迪重要代表作有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高迪反功能主义立场,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形式,被认为是一位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建筑家。高迪的建筑风格不是纯粹的哥特式,也不是罗马式或混合式,而是一种多元化融合的艺术风格。他拒绝在建筑物上用直线,认为直线是人为的,曲线才是然的。其作品无不展现出西班牙人敢想敢为、豪放大胆的民族特性。他的原创精神正是他的名言“创作就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

威廉•莫里斯是“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是真正实现约翰•拉斯金思想的一个重要设计先驱,是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
威廉•莫里斯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挚的设计。
⑴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
1.他深受奥吉斯都•普金和约翰•拉斯金的理论影响,认同“只有快乐的工人才能创造美丽的产品,好的有道德的设计只能出自好的有道德的社会”,主张重新发场工业化之前的史世纪英国社会的精神。
2.他进一生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①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②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这两个原则都在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中得到发扬光大。
3.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认为手工制品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
4.在产品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古典主义复兴,主张艺术家和技术家团结协作的创造活动。
5.莫里斯在具体设计上,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对于他来说,实用但是丑陋
的设计不是好的设计。这种看法,是他的功能与美观结合的设计思想的体现。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这一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⑵ 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的现代性
1859年,由威廉·莫里斯和菲利普·韦柏合作设计“红屋”,因外墙采用红砖而得名,红屋是具有创造性的建筑。强调功能性、实用性和舒适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和传统乡村建筑的完美结合,自然、简朴、实用。其中也印证了莫里斯设计思想的现代性。他作为一位重要的设计先驱,其设计思想值得我们去借鉴与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从威廉•莫里斯的设计思想的现代性中,反观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1851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19 世纪最著名的设计展览—水晶宮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潘克克星顿设计的水晶宫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外形为简单的阶梯形长方体,没有多余装饰,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它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近半个世纪技术成就的综合检阅。而中国设计正处于缓慢发展的时期中,外国优秀设计经验可以帮助中国设计更快的发展。
(1)中国设计应以功能性为前提。
约瑟夫•潘克克星顿设计的水晶宫没有多余的装饰,预示着设计简洁性和功能性研究的新领域,从多方面突破传统建筑况念,建筑尺度和材料使传统形式美法则失效,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水晶宫所体现的功能性,值得我们中国设计从中借鉴学习,并融合到中国的古代设计,例如清式家具中的清式椅、摇椅,注重功能性,减少繁琐堆砌的装饰,设计出功能性与审美性相统一的作品。
(2)中国设计应鼓励非设计师参与到设计当中来。
帕克斯顿作为一位园艺师,以技术作为新建筑和新产品材料的直接来源,预示着非建筑师也可以成为建筑风格的单命者。由此可见,中国设计应鼓励非设计师参与到设计当中来,人人都可以是设计师,以此促进中国设计的发展。
(3)中国设计应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形式。
水晶宫突破了传统的建筑观念,在当时以传统建筑为主的英国,这一建筑十分特殊。它突破了传统建筑对于平衡、圆满范式的追求,开辟了建筑新纪元,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中国设计也应强调创新,避免陷入设计的同质化。我们应充分利用从古至今积累的优秀设计思想,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如利用各地文化遗产发展特色设计产业。总而言之,中国设计应加强创新,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和其他国家先进设计思想相结合,以传统工艺美术、传统设计思想作为发展的根基,走出本民族独特的设计道路。
总之,水晶言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 美的法则失效,开辟建筑新纪元。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
反观中国,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 “水晶宫〞 时代的英国。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 “设计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永恒的梦想。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随着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使得艺术从实际技术、设计从工艺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设计与艺术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设计与艺术相互影响:艺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了新的灵感:①美术的发展给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材料。②艺术的发展给设计师提供新的课题。③设计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可以为艺术服务。
其次,设计与艺术相辅相成:设计起源于艺术,艺术又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设计行为中的审美意识便决定了设计中必然具有艺术指向。从古至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是通过设计产品体现出来的。如荷兰风格派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子,便是对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绘画的三维解读。
最后,艺术又推动着设计的发展:艺术变革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是以20世纪出的现代设计艺术运动的设计艺术探索为基础的,如包豪斯的基础课形成了现代设计教育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使视觉教育第一次比较牢固的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荷兰风格派简单的几何造型形,三原色、中性色彩的反复运用,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特征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艺术家参与设计研究,投入设计实践,可以推动设计进步。设计师关注艺术,投入艺术研究也可以推动设计进步。设计与艺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